释放名师光彩,绽放教研之花——记武冈市实验小学2021年下学期曾芬语文名师周活动

琳儿

<p>文言,是中国人的文明之根,精神之根,文化之根。</p><p>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四千九百年横亘在文言这片神圣的土地上。</p><p>今天,我们跟随曾芬老师一起踏上了文言文阅读之旅……</p> <p>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p><p>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p><p>曾老师的开场白都是那么温雅如玉,</p><p>那么如诗如画。</p><p>她采用单元人文主题导入,从古琴的文化起源着手,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感受古代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p><p>课堂上曾老师以读贯穿始终,以读促悟,以读促教,以读悟景,以读悟情,从一开始的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正音评价,到注音划节奏朗读,到无停顿符号,无注音朗读,再到出示竖文读出节奏,最后出示繁体式读出古风……读得有层次,读得有韵味!语文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这琅琅书声……</p> <p><img src="//:0"><img src="//:0">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p><p>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p><p>在这两句的教学过程中,曾老师让孩子们展开丰富想象,结合图片用练习说话的方式体会伯牙子期相知之喜……</p><p>生: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p><p>生:少选之间而志在杨柳,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p><p>生:方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习习乎若清风。”</p><p>……</p><p><br></p> <p>曾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可以充满愉悦地接近我们的源头文化,可以让一些经典的文本如此悄然而亲切地贴近孩子的心。不刻意,不矫情,文言带着故事带着节奏带着韵味走进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孩子们个个竟是如此的情趣盎然!</p><p>台下的老师们听得如痴如醉,奋笔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画面。</p> <p>谁都清楚,当代语境下,文言太难,句难通、义更难懂、文更难用,那我们不妨来看看曾老师是如何突破重重难关的。</p><p>师: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如果你用“绝”字来说说伯牙此时的心情,你想到哪个词?</p><p>生:绝望,</p><p>生:伤心欲绝……</p><p>师:所以,此时伯牙是由相遇知音之喜,转——</p><p>生:悲!</p><p>师:在《吕氏春秋》中,只用了短短四个字来写“破琴绝弦”来写伯牙的悲伤绝望,而《警世通言》中《伯牙摔琴谢知音》这样记载——</p><p>师: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p><p>生:近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p><p>师: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p><p>生: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p><p>师: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p><p>生: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p><p>师: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p><p>师:我们再来读读伯牙在钟子期逝去后写的诗——</p><p>生: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p><p>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p><p>师:钟子期啊钟子期,你我之间的情谊千金难买,走遍天涯海角也没人能和我畅谈,我今后不会再弹了,让这三尺瑶琴也随君而逝吧。</p><p>师:所以伯牙将琴摔断碎了,</p><p>生:也剪断了琴弦,</p><p>师:子期已经不在了——</p><p>生:弹琴给谁听呢?</p><p>师:虽然朋友很多,但是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却再也没有了。是因为——</p><p>生:知音——难觅啊!</p><p><br></p><p><br></p> <p>说课评课环节,老师们感想颇多,收获颇丰!</p><p>欧阳蓉老师,王雁翔老师激动地表示从这堂课上学到太多,更新了小学古文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巧妙,并总结几个亮点,比如多层次朗读,注重语感培养;多方面拓展,打开学生思维;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熏陶……</p> <p>再看潘芳梅老师评课:</p><p>1、语言亲切,循循善诱</p><p>曾老师温文尔雅的谈吐,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浅出的引导,让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让人好像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音,看到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遇之喜,更看到了子期死后,伯牙的悲切。</p><p>2、 以读代教,体会情感</p><p>“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这堂课始终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由学生初读,老师范读,画出节奏读,理解字词后再读,细细品读,每次读都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步步提升,达到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情感的教学目标,难点不攻自破。</p><p>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p><p>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曾老师通过深挖文本,拓展延伸,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悲痛,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知音难觅!</p> <p>达敏老师评课后还写了深刻又真挚的感言:</p><p>前几周听了新进教师和实习老师的展示课,让我觉得后生可畏,未来可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今天听曾老师的课,它完美地诠释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姜还是老的辣,作为后辈的我需要向前辈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p><p>《伯牙鼓琴》是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它是知音难寻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呼唤。曾老师的《伯牙鼓琴》让如同畅饮一杯醇香美酒,细品一盏幽香清茶。听完曾老师的这堂课,我感受颇深,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p><p>第一,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是呀,因为知音难觅。其实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渴望觅得一知音,但现实往往给我们的是知音难求的失落感受。酒桌朋友千千万,但真闺蜜或真兄弟只有寥寥一二,也许这一二都未曾有。</p><p>第二,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借鉴:</p><p>1.整个教学中,以读为本,带领学生感受文言韵味,在教学中抓住初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书法版读—繁体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真正践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含义。</p><p>2.关注表达,感受语文魅力。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文意兼得,曾老师非常注重语言的训练,如指导“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时让学生先想象画面,再出示句子,然后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感情朗读,逐步引导学生懂得知音难觅,从而升华主题。</p><p>3.曾老师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训练,在学习“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时引导学生想象感受伯牙琴音里还有哪些场景,并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p> <p>邓优妮老师听得特别投入,她感慨道: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听了曾老师执教的《伯牙古琴》一课,这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p><p>第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韵味</p><p>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曾老师先范读课文,读出了古文的古风古韵,也彰显出了曾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曾老师再依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以读为本,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去掉生字字音读课文——读通读顺;竖版出示读课文——读准节奏;繁体字出示读课文——读出情感,读出文化。在练习朗读时,孩子们也有读得不太准确的地方,比如“乎”的读法,曾老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纠正,显示出老师的耐心细致。在各种形式的变化中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使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神韵。</p><p>第二,抓住“知音”,品出文章意境</p><p>曾老师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孩子明白何为“知音”,抓住重点词句——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再三品读,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伯牙心中还会“念”些什么,钟子期又会怎么说,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徐徐清风、皎皎明月”这两个场景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渐渐对“知音”一词心领神会,达到思想的提升。</p><p>曾老师这堂课的亮点很多,世上永远没有完美无瑕的课堂,但是瑕不掩瑜,曾老师的这一堂课既是用心设计的,也是扎扎实实的,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更是值得我学习的。</p> <p>年轻的李丹老师也欣喜地说:短小深奥的文言文,经曾老师的演绎,我们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钟子期的知遇之喜,更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离去而喟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p><p>课堂最大的特色是多种方式朗读,文言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曾老师设计诵读这个环节是有梯度的,层层提高。朗读要求,横文断句读,竖文断句读,繁体字读。</p><p>其次,方法引领,体现自主学生自主,并利用注释提取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容做汇报。</p><p>另外,课堂紧抓知音,品出意境。从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引出知音之喜,从破琴绝弦中引出失知音之悲,从课外拓展《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感受知音难觅,再到现实生活中,要珍惜朋友,珍惜友谊。体现了浓郁的语文味。</p><p>曾老师把自己的情感深深融入到文本中,让学生通过读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真正达到了突显语文教学共情的目的。</p> <p>最后,欧主任对今天的活动做了高度的评价和全面的总结,称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学习之旅,一次意义非凡的教研活动!希望我们实小的老师们都向名师靠拢,刻苦钻研,用心教育,都逐渐发展成名师,走向教书育人的幸福之路!</p><p><br></p><p><br></p> <p>编辑:欧阳琳</p><p>供图:周镅</p><p>初审:黄艳红</p><p>终审:陆先辉</p>

伯牙

老师

学生

知音

鼓琴

朗读

钟子期

感受

教学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