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颍上新城小学郭银焕</p> 作者 <p class="ql-block">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今河南省中牟县)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p> 译文 <p class="ql-block">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p> 赏析 <p class="ql-block">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生动的刻画了一个聚精会神钓鱼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只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前两句从外形着笔,是实写,“蓬头稚子”四个字,形象的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的本来面目,不加任何的修饰却使人感到很真实可爱,“学垂纶,草映身”,再次点名了垂钓的是一个小孩子;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写小孩子正在专注地钓鱼,有个路人向他问路,小孩子赶紧摆摆手向问路人示意不要说话,怕惊动了鱼儿,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就把小孩子钓鱼时那皱眉鼓嘴,煞有介事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这首古诗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感受,本周我们对这首古诗进行了唱,演,跳,画的活动,同学们积极配合,勇跃参加,收获满满,感受了诗的意境……</p> 表演剧 <p class="ql-block">道具:</p><p class="ql-block">鱼钩,鱼篓,鱼,古装</p> <p class="ql-block">有请“小演员”闪亮登场</p> <p class="ql-block">第一组剧照</p> <p class="ql-block">视频</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剧照</p> <p class="ql-block">视频</p> 手势舞 <p class="ql-block"> 根据“蓬头,学垂纶,侧坐,遥招手,怕得,不应人”这几个词语改编成舞蹈,下面请欣赏手势舞</p> 诗配画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把握主体、物体的位置关系,抓住文章的形象化词语,对自己获得的信息及活动中的感悟,归纳整理提升,然后进行构图绘制,把整合后的作品配上背景,颜色,文字说明,一幅完整的作品就完成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小“艺术家”的杰作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