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p><p class="ql-block">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p><p class="ql-block"> —王维《山居秋暝》</p><p class="ql-block"> 冬日柔软,愿岁月轻慢。时光,浓淡相宜,让人微醺。 为全面落实新课改的目标任务,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实验小学湾坝校区于2021年11月16日开展了一次语文教学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常说“诗言志”,这一次张旭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古诗公开课--《山居秋暝》。整节课张老师很好地展示了语文课堂之美。</p> <p class="ql-block"> 一、语言美。张老师重视过渡语的设置,每一段过渡语都通过引用古诗句衔接有序。如讲诗题中的“暝”时,提到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解释“傍晚”时更是吟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使得教学过程不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更让孩子们沉浸在了充满诗意的课堂中。</p><p class="ql-block"> 二、朗读美。诗歌最美的地方,蕴藏在它婉转动听的声韵格律中。每一句,都能将人代入一个灵动的画面中。整节课,张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古诗朗读的指导,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古诗。</p> <p class="ql-block"> 三、意境美。这首诗明明展现的是宁静的山林景色,为什么还要写林间浣女之声、渔舟摇动莲叶的姿态呢?这不是打破了这份宁静、幽雅之美了吗?在孩子们产生疑惑时,张老师又吟出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紧接着让孩子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画面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再进行分享。随后,张老师进一步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远离喧嚣、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在这样的环境中,它的心变得像月一样明亮了,像泉一样清澈了,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最后,张老师通过视频教授孩子们吟唱《山居秋暝》,伴随着美妙的歌声,孩子们仿佛看到了那位隐居山野,悠然自得的大诗人--王维。</p> <p class="ql-block"> 课后,张旭红老师介绍了自己对古诗的解读以及教学设计的意图,并对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进行了反思。随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探讨与交流。老师们纷纷表示: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张老师的语言充满了诗意,让人沉醉其中;张老师用高素质的教学水平、独特的教学设计,诠释了“古诗教学”的真谛。紧接着老师们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建议,整个活动洋溢着浓浓的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一次有价值的教研活动会为平时的教学做出示范引领,张老师这次的古诗示范课很好地为老师们指明了古诗教学的方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老师们从夯实基础做起,在稳扎稳打中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杜甫赞过的春雨,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而张旭红老师正努力地传承着这些经典,让诗词古韵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感受古韵之美,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p><p class="ql-block"> 撰稿:聂慧敏</p><p class="ql-block"> 审稿:张旭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