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石有情</p><p class="ql-block"> ——易智翔先生山石盆景艺术一席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石盆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种,从唐代开始就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的中国书画、瓷玉金属摆件共同构成室内装饰、点缀艺术的三大门类。山石盆景还能较灵活的走出室外,立体的融入庭院、园林之中,既起到书画所不能实现的装饰作用,又能充分地综合表达书画诗文的艺术含义和境界,故被人们形象的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中国的传统装饰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门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萍乡市盆景根石协会监事长易智翔先生在山石盆景制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一个天朗气清的初冬日子,我在智翔先生的芦溪寓所与他品茗闲聊,一聊就聊到了山石盆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杯热茶在手,他吹了吹,啜饮一口后,眯缝着眼晴说:山石盆景的艺术特点和中国山水画有着绝大部分相通的地方。国画艺术于西画的重要区别,在于强调写意,也就是通过提倡意境的表达,给欣赏者留出了广阔的想象和思维发挥的空间。山石盆景是和国画相伴发展而来的立体造型艺术,其美学原理是一致的。欣赏山石盆景,要根据其制作特性和造型特性来把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那天到高枧参观后,我对盆景艺朮产生了一些兴趣,尤其对山石盆景感兴趣。于是便向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欣赏山石盆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笑了笑说:“艺术欣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他又喝了一口茶,接着说,“但我个人的经验是‘七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看?”我有些胡涂,“哪七看?”他直截了断地回答我:“看造型,看气势,看意境,看奇巧,看精细,看风格,看新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说前三看:造型、气势、意境。山石盆景的立意是创作的根本。任何一座盆景,都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山、石、树、草等素材,根据其形象特点,在盆盎中进行排列组合,完成某一景观的立体造型并表达出一种造型与构思相结合所产生的意境和气势。作者通过作品形态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为立意。或幽谷空漾,或挺拔险峻,或郁郁葱葱,或小桥流水,或平波泛舟,或流泉鸣涧……都是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境和传达给人们的审美情感,人们在欣赏这种美的同时,产生作品和自然、作者和读者四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和对美景的遐想和共鸣,产生心灵的撼动,这样就产生了意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石盆景的造型也和国画的造型一样,在盆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开合、立破等创作手法,使山体产生视觉扩张感和动中有静、静动合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样就形山水盆景的“势”。通过空间衬托与对比的手法,在盆景中产生大与小、高与低、前与后、主与客、疏与密、藏与露、虚与实等变化效果,使作品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的艺术灵境,也就表达出了作品的气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后四看:奇巧、精细、风格、新意。奇巧和新意往往是一件作品的创作生命力的灵魂。好的盆景作品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既充分地运用了各种传统技法,更会融入一些新颖的构图形式、构型细节,甚至运用新的石种、树种和盆形材质,使作品不断创新,具备蓬勃向新的活力,把握时代的脉搏。读者看到作品的新意,也感受了时代的新主题,启发了新思维的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精细,看风格实际就是看作者的技艺精湛、艺术修养和功力。如怎样把山石的奇形原貌充分的体现出来,发挥画面的灵动性;又怎样把人为加工的痕迹和山石不理想的部位“藏”起来,以巧夺天工;怎样把花卉树木根据造型特点点缀到最佳的山体位置,或飘顶,或飞腰,或是散点,是连片,是上扬,还是低垂,这些都会体现出作者的风格与精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智翔先生的“七看”之论,让我对山石盆景的欣赏有了一个初步认知。于是我又向他提出一个新问题:山石盆景与国画的艺朮特点有很多相通之处,那实用装饰方面二者有何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又笑了笑,递过一杯新茶来,要我品味。我喝了一口,也笑着说:“这是老妈叶!”他马上告诉我:“对!看来你品茶有些功夫,同时你的领悟力也不一般哦!下面我简单说说二者在实用装饰上的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画作品一般只能用于平面装饰,而山石盆景历来是空间摆设,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有时还是景物或建筑结构的构成主体,其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书画的欣赏价值。比如有些古建房屋中的柱体、门洞、墙角、台基等部位,尽可能的采用假山石进行装饰,使其与建筑主体和整座园林水景交相辉映,极大的提升了布局的艺术性,使人身临其境,回归自然。又如现代山石盆景运用光电、喷泉、雾化等辅助造景手段,在美化盆景景观的同时,还起到了给室内变换色彩、增加气氛,保湿加香、增加空气负离子的作用,既美化环境,又具有保健功能,给环境的美化增加了科技含量,赋予了时代进步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双手合十,向智翔先生拜了一拜,接着说:“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你能在山石盆景面前再给我指教一二吗?”他两手一摊,为难地说:“唉,我寓所里没有山石盆景呀!我的作品都散放在别处。”转而一想,又说“这样吧,我先发给你我制作的山石盆景照片,以后有机会再实景讲解,好吗?”我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就是易智翔先生的山石盆景照片,共12幅,请大家欣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