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风物忆旧之三十六:旧县天齐庙话旧

侯福志

<p class="ql-block">  原载2021年11月23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责任编辑:董欣妍,作者:箫箫</p><p class="ql-block"> 去年春天,我曾带领市规划院、市规划资源局名城保护处的专家学者,赴旧县村(属武清区泗村店镇管辖)天齐庙旧址进行田野考察,当地镇村领导很重视,指派专人向大家作了介绍,使我们获益良多。 </p><p class="ql-block"> 旧时有山神崇拜。如泰山乃为诸神之长,五岳之宗,决定着世人的生死、寿夭、祸福之事,自尧舜以来,泰山即被奉为山神。据史载,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尊加泰山神为“天齐君”。唐玄宗开元年间,又封其为“天齐王”。及宋神宗祥符四年,复加“天齐仁圣帝”之号。后又加封“东岳大帝”。自有天齐、东岳之名,故得为天下通祀。后人遂把祭祀泰山山神的寺庙称作“天齐庙”“东岳庙”。</p><p class="ql-block"> 旧县,原是唐朝时期的武清县城。城内的天齐庙,又称东岳行宫。始建于唐朝。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重修。清朝乾隆年间,再次对其重修。庙宇山门朝南,山门内,东端是一座钟楼,西端是一座鼓楼。正殿共9间:重檐八角,前廊后厦,彩绘斗拱,庄严华丽。殿内供塑像为道教主神——黄飞虎,他身披黄色道袍,高约丈余。正殿内的三面墙上,绘有巨幅彩绘壁画——《启銮回跸图》,描绘了东岳大帝出巡返回的盛况。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正殿东面的配殿供奉着天官赐福神像以及药王、娘娘等神像。正殿西面配殿供奉有五道爷、城隍、土地神、四大判官及阴曹地府七十五司鬼神像。山门外是一座巍峨华丽、坐南朝北的戏楼,与庙门遥遥相对。 </p><p class="ql-block"> 如今,旧县天齐庙建筑已无存,目前仅剩遗址。据考古资料,旧县天齐庙遗址占地约3600平方米。遗址原是一处高出四周地面近2米的大土台,地上散布有大量唐代青瓷三彩残片。还有元代磁州、钧窑等地出产的瓷器残片。 </p><p class="ql-block"> 另据天齐庙出土的元朝至元五年设立的《大朝中都路武清县重建东岳行宫碑》(宣授中都路提举学校官敬铉撰)载,在中都路各县中,唯我武清旧庙最为壮观。因为武清“星临析木之津,地扼转漕之要。”北拱神京,东窥于海,实乃京城咽喉之地。另外,武清民风淳雅,非他邑可比。</p><p class="ql-block"> 天齐庙是人们瞻依、修省、祈福之所,也是京南一带著名的旅游胜地。一直到民国时期,天齐庙仍有宏大的庙会。《旧县天齐庙会》(刊于1941年5月7日《新武周刊》)曾描绘过庙会盛况:“本月二十四日,即旧历三月二十八日,为本县一区旧县村天齐庙庙会之期。是日早十时,记者前往观察。该庙位于村之西口,坐北向南,极为宽敞,而当时各村之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来此拈香者,络绎不绝。加之各种小商贩,如卖玩物者,拉洋片者,摆书摊者,不一而足。游人众多,大有人满为患之势。庙门以外,遍列农具。凡农家所用者,无不应有尽有,实为我县春庙中最大之销货厂云。”</p> <p class="ql-block">本人考察旧县村</p> <p class="ql-block">旧县村五百多年古槐树</p> <p class="ql-block">旧县村五百多年古槐树(共2棵)</p> <p class="ql-block">旧县村南北向主街(旧县城的子午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