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簸箕王系列之真情冷暖

梦翔蓝天

<p class="ql-block">文: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网络</p> <p class="ql-block">  母亲节那天,把七八年前创作的《簸箕王系列之沉痛母爱》发到了朋友圈,以期和朋友们一起温习母爱的深沉,激发起不忘母恩、牢记母训的共识和感慨。不曾想,那么多的朋友评论、点赞,让我感动,让我血脉偾张,事实告诉我:面对母爱,每一个儿女都有着多么炙热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从少时的经历看,我的命运是多舛的,生活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抑或是苦难的。但是,正是这多舛的命运,艰难的历程,促进了我的成长和成熟,也使我在艰难人生中体悟到了更多的珍贵和美好,而这些,也成了几十年来一直笑面人生,孜孜以求的内生动力。</p> <p class="ql-block">  养母知草去世以后,我就成了“没妈的孩子”。是的,当我走进家门的时候,再也看不到母亲忙碌的身影,当我离家的时候,也再听不到她温存热切的话语,当我衣服脏了,鞋磨破了,再也没有了妈妈及时跟进的照料与安抚。“有妈的孩子是块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那个时期的人生,充满了难耐的寂寞与孤苦。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人世间其实还是充满了太多的温暖,它就像暗夜里的星辰,寒夜里的蜡烛,既有光芒,又有温度。首先是养母的三个妹妹,两个弟弟,也就是我的姨妈和舅舅,他们最先介入了对我的照料。二姨离村里最近,每做好吃的,必请我去,逢年过节,更是第一时间关照我的心情。衣服破了,也是她缝。四姨最是手巧,承包了我的鞋垫。那几年,也许穿的鞋都破了点,但是却都垫了手工刺绣的鞋垫。图案有花开富贵,有鲤鱼戏水,饶有情趣。大舅做了点“小生意”,制作并贩卖“火纸”,即使这么小的买卖,也不能阻止他在我初二的时候,一次接济了我五元钱(那个年代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另一次是把腕上的手表摘下来送给了我。那是一只大气漂亮的电子表,质量和做工都很精细。记得一直戴到了大学毕业,也没有坏。</p> <p class="ql-block">  而真正接续养母之爱的是继养母,也就是养父的续弦。那时候,继养母34岁,进门的时候还带了三个孩子,两个是我的“弟弟”,一个是我的“妹妹”。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而赖以生存的土地并没有增加,困难的情形可想而知。开始不仅是我,奶奶,亲属,老师长辈,大家都对我充满了悲悯。大家无法预料,养父新找的这个女人会对这个非亲非故的儿子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大家的担心多余了。从继养母走进家门的第一天起,她就全盘地担负起了顾家的责任,全盘地担负起了平等对待每一个子女的责任,甚或,在亲生和非亲生之间,她往往选择了后者。不是为名,只是她作为女主人的真心,作为一个母亲的本真。继养母长期生活在商洛山区,养成了不畏艰险,甘于吃苦的习惯和品格。走出山门,这些品性习惯,恰好成了养家之道。不敢想,我上学的那几年,如果没有继养母上山砍柴、挖药,我的学费将怎么保障。由于并非亲生,走到一个家里又比较晚,继养母对我其实一直比较客气,从来没发过一次脾气,说过一句重话。在她的引领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都很懂事,并且为了我的学业,为了整个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几个弟弟妹妹到山外后,相继放弃了学业)。</p> <p class="ql-block">  日月轮回,1985年我离家上学。1990年,我毕业就业。90年代中期,我离开大企业到政府部门工作。最近这5、6年,我下放到基层“锻炼”。工作越来越忙,事情越来越多,和养父,继养母少了太多的见面机会。2006年,两位老人远赴东北来看我,也一并看了儿媳和孙女。六年前,养父不幸病逝。目前的继养母,虽则75岁高龄,却还一直从事着农业生产。同时,还有两个孙子孙女,都要她的照看。弟弟妹妹们陆续结婚,都有了自己的儿女。大家都很和睦,对老人也都很孝顺。除了我,他们都能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去年6月,我有幸去故乡公干,也抽空看望了年迈的母亲。虽然患过脑梗,虽然农村的医疗条件不甚理想,但是由于老人家心态好,又坚持劳动锻炼,等我见到她的时候,看到她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她一直张罗着让我在家里吃饭。分别的时候,她白发飘飘,目含热泪,那难舍难分的神情至今都让我不能遗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3日改于冰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