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文小-心理教育】智慧父母从自身情绪管理开始

霍山文峰小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什么是情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情绪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恨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单地来说,情绪是身体内部的信号,当好事发生时,人会感觉很舒服;当坏事发生时,人会感觉很糟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情绪的分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原生情绪,即对触发事件的第一反应,是情绪发挥出的原始功能,如恐惧、愤怒、惊讶、伤心、厌恶、愧疚、爱和幸福等。另一类是衍生情绪,由原生情绪衍生而来,是对原生情绪的情绪化反应,如为自己易怒而苦恼,为自己胆怯而羞愧,为自己的焦虑而焦虑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绪,只是代表情绪带给人们的感受,是舒服或者不舒服,无好坏之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父母情绪产生的原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影响父母情绪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孩子自身的行为?还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和态度?或是父母当时的心情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促使情绪产生的刺激事件并非是真正的源头,充其量是一根导火线。真正激发情绪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认知评价,或是个人早期经历所留下的“印痕”,有时也会是自己的当时的心情状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父母过度疲劳、状态不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父母被生活的柴米油盐、家庭关系不和谐、工作上的压力、身体状况欠佳等多种因素影响时,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时候情绪就容易出现问题。人在很疲惫的时候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是会降低的,内心觉得烦躁,孩子的一个小错误就可能被放大,成为父母情绪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缺乏对孩子发展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大多父母没有接受“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对孩子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不了解。很多时候孩子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本是正常现象,可父母却觉得是孩子故意跟自己过不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父母过度追求完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有的父母,拖鞋一定要同一种颜色摆在一起,袜子一定要从薄到厚排好,牙膏一定要从后面往前挤……如果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的强迫意识,一定要把这些习惯强加给孩子,那在教养的过程中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父母“虚荣心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度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获奖情况等,父母觉得有面子。可当孩子表现不好就会觉得丢脸,为孩子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气愤或失望,产生挫败感。这种求而不得的焦虑,很容易变成负面情绪向孩子宣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绪对孩子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心理上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阳光、积极、自信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和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家庭中父母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家庭氛围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让孩子体验爱和尊重的感觉,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正面情感,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孩子处理负面情绪提供榜样,使孩子能够学习模仿父母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之,若父母经常情绪化,喜怒无常,会让孩子感到惊慌失措,缺乏安全感,时刻处于一种不安的精神状态。长期的压抑和紧张会让孩子怯懦胆小、自卑内向。孩子也有可能会“仿效”父母的情绪化,变得同样喜怒无常,令人不敢接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父母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惊恐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生理上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的情绪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同时也会对孩子的生理产生影响。长期的情绪低落,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会更容易生病,发育状况也比同龄人落后。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3年时间内跟踪调查了169名5-10岁儿童,要求父母记录自己当天的情绪状况,并记录孩子的患病情况和体温状态。同时,研究人员每半年为这些父母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结果发现,父母具有较高的情绪压力,存在焦虑或抑郁问题,其子女的患病次数明显高于父母情绪健康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慎防因不良情绪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父母需时刻提醒自己,要在正面、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教育孩子,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健康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父母管理情绪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条件接纳自己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前提。当情绪产生时,父母应该敞开心扉去接纳它们,唯有接纳情绪,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感受,并做出改变。相反,如果不接纳自己的情绪,就容易把眼前的烦躁扩大成永久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绪是一种感觉状态,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情绪引发的表达的方式则分对错。所以,当父母感觉自己情绪异样时,要坦然地接纳,选择正视,而非逃避。因为负面情绪长久积压无处释放时,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一种伤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读懂自己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觉察、准确地发现内心的情绪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去看、去听、去触摸,了解自己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仔细体会这种感受,把刺激事件与情绪分离开来,并坦然地不带任何评判地接纳自己的感受,“我感到愤怒、我感到惊讶、我感到失望、我感到压抑”。这种分析自身情绪,可以帮助个体有效理解自身的情绪反应,从而启发父母自我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分析触发事件,厘清情绪之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有一个触发事件,要分析到底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自己的愤怒、激动、生气等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件引发的是原生情绪?还是衍生情绪?只有准确分析情绪,才能够了解情绪背后产生的原因。若是原生情绪,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迎刃而解。若是衍生情绪,父母则要学习自我调节,战胜心魔,打开心胸,善待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留意自己的言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不同的情绪,人会采取不同的行动。愤怒时,可能会大骂或责打;自责羞愧时,可能沉默不语。父母要留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过“度”,及时按下“暂停键”,以免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寻找合适的情绪宣泄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父母都有哪些情绪释放和表达的方式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确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父母可以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需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而又不伤害孩子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不把孩子作为发泄自己情绪的工具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与乐观的人交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情绪是具有感染性的,当怒火高涨的人遇到同样气愤难平的人时,往往会火上加油;反之,当靠近乐观的人时,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积极的能量,被喜悦感染。所以,多与那些爱笑、阳光的人交往,这对调节自己的情绪会是个很好的选择。近朱者赤,多与积极正面的人相处,自己也会变得乐观向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自我减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借助外力的帮助,减轻生活压力,跨越眼前的阻碍。例如,父母共同分担家务,教养子女时互相分工合作,多沟通交流看法;与朋友聊天、娱乐、听听音乐、看看书;自己好好睡觉,做喜欢的事等。思维行为一旦转向别处,负面的情绪就会慢慢减轻,逐渐好转。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环境调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情愉悦,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亦可收拾整理自己的居所,在清理物品杂物时,把自己烦杂的思绪都一并疏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自我学习,改变认知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每件事情不同的人观点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父母可以通过学习更多家庭教育知识,来认识孩子、了解孩子,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他们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因时因地施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管理情绪,科学育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冷处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会比兴师动众更有效。适当沉默,避免让负面情绪在孩子面前表露,也留时间使情绪得到冷却调整,然后再通过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沉默是金,孩子在冷静的氛围下会更好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会更心甘情愿地改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硬话软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慢慢长大,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做法时,父母的情绪就容易被激发,说话的语气会更加日趋严厉,声音也越来越大,把指导性的话变成严厉的指责,把传授做事的方法,变成不容置疑的命令。冷硬的话语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引发亲子矛盾。若是内向敏感的孩子,则会让他们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不利于孩子拥有独特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没按要求去做时,父母不要动辄大发雷霆,可先在内心默数,待情绪稍稳后,再用商量的口气进行引导,编个故事或举个例子,启发孩子学习和模仿。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时,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或意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少评判,多正面表达与有效沟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负面情绪来袭时,父母可采取应对技巧,降低负面情绪带来的伤害程度。关键技巧在于正面表达与有效沟通,完完全全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并能坚定地表达自己感受,让问题事件变成训练亲子正面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及时止损,真诚道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因情绪失控而小题大做,有时也会错怪孩子,父母要敢于认错,向孩子道歉。这并非是向孩子示弱,而是表明自己是一个敢于面对错误的强者,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密感,这是孩子深切的心理需求。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氛围对孩子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若家长秉持着正面乐观的情绪态度,孩子在无形中也会受到激励,以实际的行动代替自怨自艾;反之,若父母将负面悲观的情绪带入教养中,则会让孩子充满不安全感,不敢尝试新事物,以致孩子遭遇瓶颈或挫折的时候停滞不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伟大。”每一个想给孩子最好的引导、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帮助的父母,都应该学习情绪管理知识,明确认识自身的情绪特点,通过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掘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在面对孩子时,能做到以积极情绪对待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表现好不好,都不让负面情绪主导自身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做好自身情绪管理,亲子互敞心扉、互论事理,始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相信孩子的成长会自然而然地瓜熟蒂落,硕果喜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