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赏兴无尽,畅谈欢有余

暖玉心莲

平定一中高二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东逝流水,叶落纷纷,时光它从不停息。徜徉文字之海,求学亦永无止境。2021年平定一中高二语文组“一人一节公开课”圆满结束,在师生交流中传承了积淀千年的文化,在思维碰撞中绽放出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华光。下面让我们跟着时间的脚步,一起回顾各位老师的课堂成果(以下按授课时间顺序呈现)。</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3日(周一)上午第一节张敏老师在高二693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李白的《蜀道难》。诗歌之景不只有眼前之景,更有心中之“景”。诗人借助想象驰骋宇宙,今天大家一起跟随着诗人的思维探究了诗歌虚实结合的运用及效果。在学生自主赏析汇总诗词中的虚实结合后,张老师总结了虚实结合的好处及具体的答题方法。有思考有总结,有实例有活动。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积极,可以将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类似的诗词中灵活掌握运用。</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13日(周一)上午第二节李娜老师在高二689班和同学们一起鉴赏李白的《蜀道难》。学习诗歌,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李白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因此,李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听名家诵读,自由诵读,感受蜀地高俊,个别学生读和齐读。通过听读,诵读,感受风格,把握风格。通过感受图片,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学生掌握了诗歌的内容,情感基调。学生尝试诵读全诗,体味诗句所流露的情感基调,揣摩诵读的语速、语调和情感表露。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7日(周一)上午第一节程诗怡老师在高二679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王羲之先生的《兰亭集序》。古人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为更好的理解作者深沉情感和人生志趣,程老师通过诵读、合作讨论等方式,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作者所写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中对生命的深沉感悟与思索。在学习的尾声,设计了联系历代文人名士对“生死”的理解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人生、对生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培养并提高其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2021年9月27日(周一)上午第二节刘存晓老师在高二703班和同学们一起走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学们完全沉浸在王羲之对生命的感叹之中,深深被这种“生死亦大矣”的情感所打动,同时感受了茂林激流清湍的兰亭美景;更领悟了王羲之乐观旷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内涵,让我们在王羲之的精神力量的感召下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8日(周一)上午第一节张换娥老师在高二701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篇散文是陶渊明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田园是陶渊明诗文的重要主题之一,只有全面了解其诗文中对田园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陶渊明。张老师课前为学生们整理出陶渊明不同时期的诗文,让学生们课上合作探究这些诗文中流露出的其对田园的情感并且展示学习成果。其间张老师为学生们渗透鉴赏古诗文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有所获。最后师生形成共鸣:陶渊明之所以被誉为”古今第一隐士“,就在于他在认识到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生活的贫困之后,依然安顿于田园生活之中,依然生活在田夫野老之中,依然寄情于饮酒采菊、山气飞鸟。最后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康震教授评价陶渊明的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8日(周一)上午第二节马艳老师在697班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归去来兮辞》一课。在以课文为本的同时,适当延伸课堂内容,营造情感氛围,用情教人,教学中师生双方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心领神会,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本文内容。整堂课过程较为流畅,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受到感染,气氛融洽,而且让学生评判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朗读,学生兴趣很高,听课认真,思考问题十分主动。</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5日(周一)上午第一节贾婷婷老师在高二677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论语十二章》,这饱含中华文化精髓的篇章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和老师们,大家无不为先哲的智慧折服。贾老师带领同学们从君子之德、如何成君子之内修、如何成为君子之外求三个方面去体会和领悟《论语》中的“君子”,贾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将《论语》中的"君子"很好地运用到了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能“见贤思齐”,用心学习知识、学习修身,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5日(周一)上午第二节张莉萍老师在高一694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张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以及“仁”“礼”“乐”三者的关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探讨其现代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人一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日(周一)上午第一节石丽萍老师在高二688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苏轼的&lt;&lt;江城子&gt;&gt;。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会了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诗词鉴赏方法,感悟了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以及苏轼十年宦海沉浮之不易,并赏析了诗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感受到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苏轼柔情似水的一面,正所谓多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日(周一)上午第二节刘晓琴老师在高二702班和同学们一起走近苏轼的&lt;&lt;江城子&gt;&gt;.同学们完全沉浸在苏轼的悲恸之中,深深为这种生死之隔超越世俗的情感所打动,同时感受了&lt;&lt;念奴娇·赤壁怀古&gt;&gt;的气势磅礴,雄壮有力;更领悟了苏轼乐观旷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内涵。让我们在苏轼的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激流勇进,奋然前行!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8日(周一)上午第二节王瑞珍老师在高二686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国人民站起了》一课,教学目标明确,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15日(周一)上午第二节赵俊杰老师在高二687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在文中复活,每一个文学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独特所在。赵老师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文中的人物形象,透过文中细节描写一起认识了变化的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通过本课,学生认识了经典著作中的典型人物,自主概括了人物形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2日(周一)上午第二节课王福田老师在高二年级691班上了《逻辑的力量》,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围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这一学习活动展开。从“明”、“理”、“品”三个任务,系列活动,层层深入,探究“语文学科中的逻辑,逻辑中的语文”。学生在高一数学学科中已学习数学的逻辑关系,在高二也将在政治的选择性必修三里接触到“逻辑与思维”专题,而“潜藏”重在引领学生发现生活和语文文本中不易察觉的逻辑谬误,因此本课重点聚焦小说人物语言存在的逻辑谬误及语言艺术特色,以凸显语文学科特有的,韵味十足的逻辑力量。</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2日(周一)上午第三节李瑞华老师在高二684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逻辑的力量》。以柏拉图的“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动物”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导入,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感知逻辑的基本规律,从课文中的相关例子分析具体的逻辑错误的类型。经过“逻辑之旅”,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语言与逻辑的关系,提升思维品质。</p> <p class="ql-block">  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收获的点滴,每一天都是大家成长的奋进。高中学习活动在无声无息中多姿多彩地开展着,让我们携手共进,向星辰大海前进!</p>

学生

年月日

同学

二班

学习

老师

逻辑

周一

上午

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