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儒回忆录(五)

辉哥谈天摄水

<p class="ql-block">  杨子儒,1914年7月出生于吴川塘缀低岭村。抗战时期任吴川世德中学党支部书记,曾任南路抗日解放军第四政治处主任。解放后首任吴川县委书记、吴川县县长。1953年任黎湛铁路修路办公室副主任;1955年初任湛江行政公署民政处处长,1955年秋任茂名县第二书记;1956年秋任海康县委书记;1958年任雷州青年运河修建副总指挥、青年运河管理局局长;1960年夏任茂名贸易部长、统战部长兼宣传部长;1975年任湛江港建港指挥部副总指挥;1979年任湛江党校党委书记、校长,一直至1985年离休。2009年病逝于湛江,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 今把《杨子儒回忆录》载于此,以飨读者。一一编者</p> <p class="ql-block">【上接(四)】</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黄明德、李郁召开工作会议,布置迎接解放工作,要建立县大队武装,成立新政权,迎接解放军南下。建立县大队就要解决枪支、弹药与兵源问题。对我们来说,招兵不难,地下游击小组有很多人;要武器就需要打保公所,打敌人堡垒,打“祝家庄”,缴获敌人的枪支弹药来武装自己。那些围起来,有武装的村庄,我们叫它“祝家庄”。有的保公所是我们的同志掌握的(叫白皮红心),首先让他们把队伍拉出来。如钟志雄做久有村的伪保长,保公所有十来支枪,通知他拉出来。缴枪先从南三开始。南三有国民党区政府,有盐务武工队,武工队有十几个人,有机关枪。区公所也有十几人,有机关枪、步枪和短枪。当传达了上级要成立县大队的指示后,大家很兴奋,都积极行动起来。阿意原是南三乡长,调去四团当排长,他听说要迎解放了,就跑回南三。他对南三情况熟悉,也有一批人。回南三后,他组织了十几个人,带领他们去缴了盐务队的枪,跟着又缴了区公所的枪。1949年8月,我们命令各区都要成立武装队伍。东北区李钦成立了一个连队,塘中区、西南区都成立了连队,集中起来有近百人。县里成立了县大队,翟林当大队长,我兼政委。各连队成立后便开始打反动乡公所,打“祝家庄”。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已成惊弓之鸟,解放军已渡过长江,反动派纷纷逃跑投降,可谓土崩瓦解。</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期党训班期间,发生了中塘仔事件。那天晚上,李郁说:党训班明天结束,你去交通站见见你县的人,然后带他们回去。我便去了交通站。交通站在中塘仔村,是个小村,村后有一座大山。晚上大家都在交通站住,我给大家讲怎样迎解放、打堡垒、建立武装、建立政权等。天未亮敌人突然来了,有百几人,是从廉江来的,又是有人通风报信的缘故。敌人把整个村包围起来,天亮时我们才发现。怎么办?群众说:“不要怕,以前常有封村,只要跑上山就没有问题,他们不敢搜山。”经商量我们决定入山,入山后敌人果然不敢搜山,只在外面打枪。于是我布置先隐蔽后突围。那时除了参加党训班的十几人,还有我们县里来开会的几个人共20多人,都带短枪,又有女同志,而敌人用长枪,这对突围不利。我们隐蔽时敌人开枪乱打,李信明和李信尧两兄弟,沉不住气,见敌人开枪没等命令就冲了出去,结果被敌人打死。我们制止了外冲,让敌人进来一个打一个,打死了几个敌人之后,敌人有些退缩。有个女同志没有隐蔽好被敌人发现而中弹牺牲。还有一个同志单独活动到山边,被敌人捉去。打了1、2个钟头,敌人不知虚实,退了去。这一仗我们一共损失4人。这是1949年我第4次遇险。</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国民党吴川县县长郑为辑带领其县政府机关及自卫队400多人仓皇逃往湛江。国民党当局要他率部死守龙头岭圩。我们吴川县大队近200人去围攻他们。由于他们有重机枪,我们啃不动,于是报告第一支队,支队司令黄明德派1个团来龙头支援。在一支队来到前,伪县长要求谈判,我们派出欧学明、陈枫去谈判。我们的条件是:必须无条件投降、缴械,但是他们拒绝缴械,却想用谈判软化我们,我们则通过谈判了解情况,拖延时间等大部队到来。第二天第七支队也赶来支援。七支队由卢文政委带队。他们武器好,有轻、重机关枪,有迫击炮。敌人知道我们主力来了,打了大半天和一夜,抵挡不住,终于投降。我们攻进去,抓住了血债累累的国民党吴川县县长郑为辑,其他人都按照优待俘虏的政策,愿意参加部队的留下,不愿参加的发路费回家。伪县长及所缴获的武器全部由七支队带走。后来伪县长交吴川县政府公审并枪决。</p><p class="ql-block"> 龙头解放后,我们县大队拉回塘缀休整两天,而后继续收拾残余的国民党反动武装。所到之处,群众欢天喜地,敲锣打鼓,舞狮迎接。有的要求参军,有的送粮、送猪肉,慰问部队……。1949年11月7日是吴川解放日,第三天我们进入黄坡接收国民党县政府机关。我们派出县府工作人员陈枫、欧学明、李钦、王海、庞斗才、张启隆去接收县政府各机关,主要是接收伪档案。入黄坡时,群众情绪高涨,放鞭炮欢迎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四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b></p><p class="ql-block"> 全县解放后,我们首先建立县、区、乡各级政府机关,开始办公。然后着手征粮;招收100多名青年参加工作;举办青年训练班,给他们讲形势、讲任务、讲纪律、讲共产党的宗旨,教育他们拥护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根据上级指示,我们建立了县、区支前司令部。主要任务是征粮、征草、征船,支援南下解放军解放海南岛。这时群众热情很高,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军到了,整个雷州半岛都住满了军队。解放海南岛时,我军一无飞机二无军舰怎样过海?靠民船。我们县就征集了1百多艘民船,各县都征集了很多民船。国民党当时有几十架飞机,也有几十艘军舰,我们是以木头船打军舰,以步枪机关枪打飞机,我们武器虽然比不上国民党,但是我们有军民团结协同作战,有大无畏的解放军指战员。1950年6月16日晚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终于突破敌军海上封锁线,登上海南岛,全岛解放。</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了,南路也解放了。解放不久就发现到处都有土匪活动,这是我们估计不到的。首先在上杭山发现有土匪(约几十人),于是开始剿匪。过去是我们上山打游击,解放后国民党也留下不少残兵败将,加上一些地方反动武装,他们这时也上山和我们打起了游击。我们县大队与区武装队全力投入剿匪工作。县大队去打上杭山的土匪。易显南、易显东是中统特务,他们组织武装盘据上杭山与我们对抗。打上杭山抓到了很多土匪,缴了不少枪支、子弹,但是土匪头子易显南、易显东却被跑掉了。1950年滨海区南三有土匪活动,张屋也有土匪活动。他们甚至威协革命堡垒户,抓革命功臣;有的冒充共产党员,欺骗群众。他们组织所谓“青年救国军”,到处招谣撞骗,杀人放火,破坏生产,搅乱社会秩序,十分猖狂!石埠村林焕军是国民党反动派逃跑时留下的武装特务,带了一些人藏在尖山岭。这个岭很高,树林茂密,我们县大队去打他。张家隆同志是县府手枪队长,打仗很勇敢,他也去打尖山岭,单枪匹马冲上去,不幸被敌了打中腰部,医不好牺牲了。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无力回天,</p><p class="ql-block">我们痛失一个连级干部。海南岛解放后,解放军也参加剿匪,这样土匪很快就被肃清了。</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就是恢复学校的教育工作。我派县教育科长去成立瑚琳中学,恢复世德中学、世德小学,恢复川西中学、吴阳中学,恢复全县的小学,成立一些新学校。派钟志雄去岭头小学,孙文山去振文小学,林樸愚做吴阳中学校长。恢复学校,使孩子们人人有书读,得到良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从1945年到1949年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全县一共牺牲一千多人,所以有很多烈士家属,也有很多革命堡垒户。革命胜利了,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于是我们召开烈属、堡垒户会议。会上,发烈属证、功臣证,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发给他们寒衣等慰问品。在此期间,我任县长兼书记,后来派周德安当县委书记,我不再兼书记。1951年我离开了吴川,去华南分局党校学队、中队、小队,组织严密,有专人管理。征地工作也比较顺利。解放后,群众积极性高,听党的话,搬村拆屋,只要国家建设需要,要搬就搬。对搬迁户国家也有政策补偿。当时,征地、搬迁房屋、民工管理教育,工作有条不紊。1955年初仅用一年时间就修通了黎湛铁路。通车了,湛江市市长王国强亲自率领慰问团,带上慰劳品,慰问参加修路的铁道兵和民工,还带来剧团、杂技团进行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 修完黎湛铁路,地委调我去湛江行署民政处当处长,管民政工作。民政处下设6、7个科,管事很多很杂,有征兵、复员军人安置,征地、救灾,烈军属优抚,华侨工作等。那时水旱灾害不断,突发救灾任务频繁;复员军人安置工作量大。平时我很少坐办公室,大都下基层,到海康、徐闻、企水、乌石……。1955年茂南天大旱,春耕种不下,只种些玉米,全部失收。当时的县委领导不顾天旱失收的实际情况,下命令一定要完成征粮任务,造成茂南饿肿几千人,饿死1百多人。地委撤了县委书记的职。省民政厅对茂南灾情十分重视,厅长朱荣亲自带几十人来救灾,还带来大批救济物资和一个医疗队。湛江专署也组织一个医疗队,我亲自带去给群众治病,给饿肿的人煮营养粥。我们两个医疗队在茂南住了半年,医疗队到各个乡村,分组包干治疗。那时我们工作很艰苦,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从这个乡到那个乡,这个村到那个村,全靠两条腿。大家都把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一心医好水肿病人,全心全意帮助农民解决旱情,恢复生产。后来,病人医好了,天也下雨了。5、6月份,地委拨来很多肥料,我们帮助农民完成了夏种,群众非常感激共产党。地委对我们救灾工作很满意,留我在茂名县工作。1955年秋我调任茂名县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王才元,是南下干部。当时茂名是湛江地区最大县之一,一个茂名,一个合浦,当时已经有近百万人。我管茂南,王管茂北。管茂南时,苏联专家来茂名探矿,发现茂名石鼓一带有油母页岩,可以炼油。</p><p class="ql-block"> 1956年秋我被调到海康任县委书记。海康东西洋是个产粮区,十几、二十万亩海滩,土地肥沃,但耕作落后。天下雨之前就撒种,六月割一次禾,十月又割一次禾,一次撒种收割两次。那时群众对合作社无信心,纷纷要求退社,我们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主要是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合作化优越性的教育,把退社的人拉回来。退社问题解决后,便着手进行耕作方式的改革。撒种改为插秧,一年两造。改革耕作制度也有阻力,但经过示范逐步推广。坡地耕作更落后,刀耕火种。后来逐步取消这种落后的耕作方式,坡地改种菠萝、甘蔗,甘蔗得以大发展。农业搞起来了,决定搞工业,首先是把甘蔗制成白糖。县府派副县长曾德材去建糖厂,先后建立雷州、西湖、塘家、龙门4个糖厂。糖ㄏ建起来,群众乐得种甘蔗,农民生活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 那时海康学校很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一些人动不动打架、械斗。政府处理了几个打架头子和他们的后台,情况逐步好转。公安部门又抓破除封建迷信,教育群众相信科学,不信迷信,社会治安好转,逐步形成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生产方式虽然改革了,旱灾却未能解除。特别是水田,天旱减产,农民不敢种禾,只能改种粟米。1958年地委看到海康、遂溪经常闹旱灾,决定兴修水利,便请省水利工程师设计,发动群众,修青年运河。为便于领导,地委把廉江、遂溪、海康3个县拼成1个县,叫雷州县,人口近两百万人。地委书记孟宪德亲任雷州县委书记和工程总指挥,原来各县的书记任副指挥。那是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群众积极性很高,3个县集中近二十万人上工地修水利。我负责海康部份。我动员七、八万人上工地。劳动工具,如粪箕、手推车、双轮车等都自带,粮食也自带。为修鹤地水库,廉江付出很大,太平镇整个镇都要搬迁,三、四万人搬去遂溪、海康安置。按照政策,不损害群众利益,原来他们住什么屋,有多少土地,搬迁后盖回同等的房屋,并划土地给他们耕种。群众顾全大局,也愿意去。开始我到鹤地水库搞搬迁,做群众工作及搬迁补偿,后来又回海康领导修渠。省里调来一些工程师,负责涵洞、船闸、河道等工程设计,农民挖渠、筑堤、铺路。经过一年左右的艰苦奋斗,把鹤地水库、青年运河修好了。那时,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共产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不计报酬,战天斗地,不分昼夜,到处可见青年突击队开展劳动竞赛,群众积极性非常高,劳动效率很高。青年运河修好后,海康除了英利不能受益外,其他受旱地区大都解决了问题。为了解决英利的问题,又在龙门英利修了两个水库,即龙门水库和东吴水库。这样,全部解决了海康的水利。</p><p class="ql-block"> 修完青年运河后,我兼任青年运河管理局局长,修运河的部分先进青年调入管理局,共有几十人。地委要把鹤地水库建成旅游点,于是我们搞发展规划,水库边的山头,规划种菜,种荔枝、龙眼,水库内搞养殖。旅游点内还有个“青年亭”,是纪念运河建设者的。不少中央领导同志都来青年运河参观过,那时“雷州青年运河”很出名,陈毅来参观时亲手种下了一棵塔松。“雷州青年运河”几个字是邓小平写的。“青年亭”则为郭沫若所题。(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