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记五年级集体备课展示活动

王老师

序 <p class="ql-block">  送走了秋的凉爽,沐浴着冬的暖阳。在这个不急不躁的11月,一堂《慈母情深》的语文课,与您不期而遇,惊艳了课堂,温暖了时光。</p> 一、选 题 <p class="ql-block">  今年秋季学期,是教育部颁布“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如何落实这一政策?五年级语文组的老师在刘艺莎组长的带领下,经过一番探讨,将目光锁定在了课堂,一致认为:要真正地落实“双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于是,刘老师和《慈母情深》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p> 二、解 题 <p class="ql-block">  《慈母情深》是统编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文章讲的是作者孩提时代家境贫困,但却十分渴望得到一本《青年近卫军》,于是便找母亲要钱。开明达理的母亲不顾他人的劝阻,用龟裂的手指掏出了一卷毛票。作者深为不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用这一元五角给母亲买回了一瓶水果罐头,结果遭到一顿数落。尔后母亲又凑齐了一元五角,作者拥有了平生第一本小说。文章情深意切,寥寥几句外貌、语言的描写就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这是那个困难的年代精神战胜物质的一场决战。</p> 三、入 题 <p class="ql-block">  整个课堂如一幅水墨画,有浓墨重彩,有淡笔轻描。《墨萱图》的古诗演讲将画面缓缓展开,不疾不徐,沁人心脾。而后,课堂渐入高潮,不论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的梁晓声本人真情朗读原作,亦或是情境还原的“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都直击每一位在场听课者的心灵:这就是即便夏日炎炎,母亲还将工作的场所;这就是哪怕寒风凛冽,母亲依然要工作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高潮之后,一组镜头剪辑将母亲辛勤付出的一幕幕展示在大家眼前。恍惚中,观课的人们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电影院,而上演的影片,正是叫《慈母情深》……</p> 四、点 题 <p class="ql-block">  40分钟的课堂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但课堂上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精彩的文字解读似乎还在耳边回荡。</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评课环节,大家纷纷点赞这节有质感、有美感的课:刘老师能从本单元整体出发,紧抓语文要素设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有让人眼前一亮之感;对于场景的感悟,能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设置情境,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噪音”之中去感悟母亲的辛劳,教学效果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最后杜彬副主任从“大语文”的高度解读刘老师的课,提醒大家“在大语文的教学观下,思考课堂内外,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令老师们受益匪浅。</p> 尾 声 <p class="ql-block">  一个暖暖的冬日,</p><p class="ql-block"> 一次美丽的邂逅;</p><p class="ql-block"> 一处惊艳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一段温暖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惟愿在语文教研的路上,我们不负韶华,不懈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策划:刘艺莎</p><p class="ql-block">文字:王锐妮</p><p class="ql-block">图片:傅江燕、孙迎春</p><p class="ql-block">审核:杜彬</p>

课堂

语文

母亲

情深

慈母

刘老师

五年级

教学

双减

刘艺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