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 州 印 象 —— 上篇

老爷子

今年4月随着《影摄天下俱乐部》众多影友到贵州摄影采风。我们的行程不同于跟团旅游,我们只有一个目的:通过镜头,看到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生活和最美的景色,所以去的地方都不是旅游热点,甚至是一些偏僻尚未开发之地。<div>"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这是教科书留给我对贵州的印象。<br><div><br><h1><b>贵阳</b></h1><h3>我这是第一次来到贵州,以前还真没来过。</h3></div><div>俱乐部安排得还不错。</div></div> 四星级酒店<div>有影友来过贵阳,相约一起吃最具特色贵州美食《酸汤鱼》并去拍摄贵阳美景《甲秀楼》,都是我喜欢的活动。</div> 味道果然非常好!远胜北京朝阳公园西路那家著名贵州菜馆做的。 <h1><b>织金洞</b></h1><h3>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中国十大奇洞”之首。 <br>《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家级地理研究部门也给予高度赞誉,称其为“中国溶洞之王”,“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h3> 整个洞穴非常大,走马观花拍摄用了5个多小时。 <h1><b>营上古寨</b></h1><div>是一座修建于悬崖上的古村落,托起古村落的山形似大象,故称”象背上的古寨“。</div> 精致的木结构房屋,原汁原味。 文革印记。 荒芜的寨子,满满的历史印记。从建筑结构上看得出当年的辉煌。<h1><br></h1> <b>百里杜鹃</b><br>位于贵州毕节乌蒙山腹地,居住有白族,彝族,苗族,仡佬族,满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每年暮春时节杜鹃花次第开放,百里花山色彩缤纷,犹如广袤的锦缎华章,被誉为:地球彩带,杜鹃王国的美誉。 赶上有个时装秀表演。 <h1><b>卡拉村</b></h1><div>位于丹寨县,手工鸟笼是村子的特色。<b><br></b></div><div>其实还有一个特色,我发现这里的少数民族还处于母系社会一般,家里的劳力主要指着女人,男人则是带孩子,斗鸟,斗鸡......</div><div>这里的男人好幸福哦!</div> 本来想,看着合适的,喜欢的就买几个鸟笼送朋友,结果一问价格就把我吓跑了!都卖上万元! 这几只鸡是淘汰的斗鸡,过一会儿就是我们的盘中餐了...... <h1><b>大利侗寨</b></h1><div>位于贵州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虽然离县城20公里左右,但隐藏在大山深处,没有公共交通,原汁原味的侗寨被完美保存了下来。大利特产丰富,楠木丛生,至今仍有几百颗古老楠木树,侗寨顺山沟溯溪而建,一色的栏杆式青瓦木楼,鳞次栉比,进寨及寨中道路皆为青石铺砌而成,整洁干净;寨子周围古树参天,生态环境保持完好,钟鼓楼,风雨桥已有几百年历史,已经成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b><br></b></div> 钟鼓楼 风雨桥之一 风雨桥之二 古楠木树,竹林与侗寨相映衬 顺溪流而下的层层侗寨 风雨桥畔 颐养天年 <h1><b>加榜梯田</b></h1><div>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div><div>梯田中间散落着苗乡独具特色的吊脚楼,犹如点缀在银河里的行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清晨,一层层云雾从河边缓缓升起,慢慢的、慢慢的,这些美丽的梯连同梯田边上的苗乡吊脚楼全都被笼罩在云雾中,远远望去,那些依稀可见的吊脚楼,若隐若现,飘渺悠然,让你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b><br></b></div> 真是“地无三分平” <h1><br></h1> <b>反排苗寨</b><br>反排,苗语音译“方白”,意为在高坡上的苗族支条,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少数民族村落。<br>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一般有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关牲畜<br>反排木鼓舞,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人沿袭至今。 男人带娃 女人修桥 溜娃 宝娃 泪娃 盼娃...... 反排木鼓舞已经走向世界 反排芦笙舞 反排多声部情歌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有独特的旋律、独特的和音的五声音阶民歌 反排非遗传承人 与艺术家们合影 <h1><b>下司古镇</b></h1><div>下司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清水江上游,位于凯里市西偏南部。</div><div>始建于嘉庆13年(公元1808年),下司被辟为商埠,到民国时发展为闹市,有水陆码头,是黔东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当时镇上商贾云集,马帮成群结队,商号、货栈、会馆、餐馆遍布街巷,彻夜营业,被誉为“小上海”。现在两岸大街还保留着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修建的条石铺砌成扇形的30余米的石级大码头和小码头,在此停泊的船只长达几公里,夜晚灯火辉煌,其境壮观。</div> 到下司时间已晚,放下行李,抓起相机冒着小雨就跑出去拍蓝调。 傍晚,清江河畔。 老码头 第二天起早,天气依然阴雨绵绵。 街心雕塑 老街区 老戏台 下司面条的制作。 看到满大街卖下司面条的,打听后才知道是这里的特产,无意中找到了制作作坊。最有意思的是,制面师傅操作中不时地看一下窗外养的鸟。 游客——“一个中心点” 街边银匠 闲不住的老人 下司犬----中国唯一列入世界级的名犬。<div>纯属无意中拍到,当时在守着一堆新鲜牛粪。</div><div>谁会想到这只其貌不扬的狗狗,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下司犬!</div> 俱乐部安排的10几天采风活动,虽然从阴雨天开始到阴雨天结束,真感觉意犹未尽!<div>也印证了“天无三日晴|”真是对贵州精准的描述,我是体验到了。<br><div>在贵阳散团之后我没有急于返京,开启了我的自驾之旅。</div><div>(贵州印象下篇)</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