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谱习古诗(三)(2021.11.22)

东普(鹏鹏爷爷)

<p class="ql-block">模版:叶落</p><p class="ql-block">音乐:翰墨飘香(伴奏)</p><p class="ql-block">制作:赵东普</p> <p class="ql-block"> 唐朝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所书写的《书谱》,是行草书中的经典作品。相信很多学习行草书的书友都是临习《书谱》开始起步的。今天,给美友朋友送上赵东普《学书谱习古诗》(三),敬请大家浏览,希望多多指教!</p> <p class="ql-block">孙过庭像</p> <p class="ql-block">一、学《书谱》对临习草书启示</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段时间,介于美友临习《书谱》的引领作用以及欣赏孙过庭《书谱》理论作品和网上书论文章,对我学习草书启示很大。</p><p class="ql-block">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擅楷书、行书,以草书最为著名,尤其善于用笔,隽拔刚健,变化多端,有墨迹《书谱》传世。中国书法史的长河里,不乏对孙过庭《书谱》推崇备至的书家,孙承泽赞誉他为:“唐第一妙腕”;《宣和书谱》里说“孙氏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这里充分肯定了《书谱》的重要影响;朱履贞更是把《书谱》推崇为“古今论书第一要义”。孙过庭的用笔秉承和遵循“二王”,注重“爽利”,笔法精到熟练,没有迟疑和懈怠。信笔直抒胸臆,这样的用笔如若有所滞碍,便会涨墨不堪,笔画就做不到精准表达。“二王”的法度在孙过庭心中及笔下彰显出其自信的程度,在处理笔画的开头部分都是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在临习时,充分注意笔画的开头,确有“隽拔刚断”之意,这恐怕是学习《书谱》最为重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孙过庭在书写时一种“取势”的动作,这是由于他本身书写速度较快的原因。“取势”也就是王羲之所说的“凝神定思”后一刹那的入笔过程。讲究的是笔画和笔画之间在穿插或者是组合时它们所组成的部分及局部,才能达到一个通篇气势和整体感觉上的张力感。孙过庭书写时落笔较快,随后调整笔尖,行笔便稍有慢下来一些,然后在收笔的地方又一次蓄势以重新“取势”,写到下变笔画时中间的变化是有抑扬顿挫的快慢动作,这样富有弹跳力的笔画就显现出来,从而达到了跳跃的美感。我们临帖时注重这样的“取势”有利于笔画富有弹性和变化,加之情绪情感的投入会使一列具有连贯性和“因势结字”使得篇幅更有无形张力之感。</p><p class="ql-block"> 《书谱》中的用笔,其中中锋侧锋相继使用,中锋显坚实圆润,侧锋则显犀利俊俏有开张之意。藏锋起笔的字浑厚有力而且具有含蓄的意蕴,露锋的字则就显精神,力度感极强,这种藏锋和露锋之间的配合使用,就达到了“藏露互见”的效果。这些笔法在《书谱》中形成了无拘无束,自然挥洒的气象。虽源于“二王”,但比“二王”更为隽拔刚断、富于变化。唐初孙过庭的《书谱》是整个书法史上较少见的书文并茂的著作,书论精辟入理,文章恣肆宏美,在书法的理论指导和创作实践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孙过庭草书取法二王,一气呵成,流畅唯美,技法线质具佳,是不可多得的草书瑰宝,</p><p class="ql-block"> 学习《书谱》可以掌握正确的学书(特别是学草书)的精髓和方法,无疑对于我们美友书友学友朋友来说可以少走弯路,逐渐掌握其中技法和结字较为难学之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二、汇报临池习作,虚心接受指导</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赵东普《学书谱习古诗》(三)习作,敬请浏览,望多指教。</p> <p class="ql-block">虞世南像</p> <p class="ql-block">李白像</p> <p class="ql-block">韦应物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