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华政段,一道亮丽风景线

龙叔

<p class="ql-block">上海正全力打造“一江一河”沿岸景观,而苏州河长宁段华东政法大学校园滨河空间“<b>一带十点</b>”特色景观也于9月23日正式向市民开放。</p><p class="ql-block">漫步其中,一边可饱览苏州河美景,一边可以欣赏华政百年历史建筑群,使总长约900米的苏州河华政段再次成为上海阿姨爷叔打卡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朗,我也有欣加入这一行列,从曹杨路桥万航渡路苏河步道进入前往。</p> <p class="ql-block">👇 一座曹杨路桥,横跨普陀、长宁两区。</p> <p class="ql-block">👇 对岸的水岸豪庭小区</p> <p class="ql-block">👇 环球港双子座成为这一段苏河的永恒背景</p> <p class="ql-block">👇 高楼的倒影使苏河变得更加委婉</p> <p class="ql-block">👇 华政的建筑群已进入视野</p> <p class="ql-block">👇 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p> <p class="ql-block">美中不足的是步道让华阳公寓及其它小区挡住了去路,只能走上万航渡路步行一百多米,从华航小区旁的健身步道进入,走过“华东政法大学”字样的铁门,才算真正进入苏河华政段,开放时间为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p> <p class="ql-block">苏河华政段共有十八景,其中步道有十景,华政校园有八景。</p> <p class="ql-block">苏河步道十景为:思孟园、格致园、倚竹苑、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书香园。</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一:<b style="font-size:20px;">思孟园</b></p><p class="ql-block">疏林草地豁然开朗,思孟园后就是历史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孟堂。</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思孟堂</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909年落成。当年该堂为纪念孟嘉德牧师而命名。孟氏为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1904年来圣约翰教授哲学。1907年在中国因营救落水中国朋友而遇难。约大学生为悼念孟氏,捐款建造了思孟堂。美国耶鲁大学曾在孟氏去世后,特制了一纪念铜牌置于该堂。</span></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二:<b style="font-size:20px;">格致园</b></p><p class="ql-block">以格致楼为主,古朴典雅、中西合璧风格的历史建筑为依托,展现了华政校园的历史沉淀。</p> <p class="ql-block">👇 缠绕着双喜藤的拱形花架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三:<b style="font-size:20px;">倚竹苑</b></p><p class="ql-block">倚竹苑结合华政风貌特色,师法自然,结合松、竹、枫等特色植物,打造具有独特风貌的曲水流觞、一亭一榭的“长宁·苏河驿站”。</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四:<b style="font-size:20px;">獬豸园</b></p><p class="ql-block">它小巧精致,移步异景,以华政现有中式园林为基础,提升品质,打造宁静优雅的中式园林景观,并将法兽獬豸形象喻于假山堆石之中,寓意司法公正,月亮门造型颇有创意。</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五:<b style="font-size:20px;">华政桥</b></p><p class="ql-block">原名学堂桥,曾用名校园桥。作为苏州河上唯一一座用单位名称命名的桥,它位于在曹杨路桥上游约800米处,连接了华政苏州河两岸的校区,是苏州河闸口往上游的第二十二座桥。</p><p class="ql-block">1934年初建的木结构学堂桥历经30多年,因地面下沉,水位上升,桥梁失修,故在1967年拆除。1980年10月复建钢筋混凝土的校园桥,西岸桥址从韬奋楼北隅移至树人堂北隅。历经20多年岁月,在众多师生同时过桥时桥面有晃动感,为确保安全,于2001年拆除,当年改建钢梁的新桥。2009年改名华政桥。</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六:<b style="font-size:20px;">桃李园</b></p><p class="ql-block">位于U形湾“岛尖”,一座蜿蜒30多米长的木质长椅,供游客休息,静静欣赏这里的美景。座椅后面种植了桃树和李树,寓意桃李满天下。</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七:<b style="font-size:20px;">东风角</b></p><p class="ql-block">打造舒适宜人的滨水漫步小径</p> <p class="ql-block">👇 东风楼</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八:<b style="font-size:20px;">法剧场</b></p><p class="ql-block">打造政法科普宣传的公共舞台</p> <p class="ql-block">拆除了原来的后勤楼,改建成下沉广场。</p> <p class="ql-block">👇 滨河局部抬升形成观景小平台</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九:<b style="font-size:20px;">银杏院</b></p> <p class="ql-block">👇 这棵银杏树树龄超过135年,树高17米,冠幅7米。</p> <p class="ql-block">👇 步道十景之十:<b style="font-size:20px;">书香园</b></p><p class="ql-block">倚华政图书馆而建。开放的校园咖啡厅外,两个吧台放在了步道边,正好可以给市民站着喝喝咖啡聊聊天。它将校园公共设施与市民共享,形成休憩交流的活力驿站。</p> <p class="ql-block">👇 凯旋路桥</p> <p class="ql-block">从华政桥边上的临时通道,游客可进入华政校区(另一处在北门),但要查行程码,及扫码填写登记表提交后,方可进入。</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原为圣约翰大学校园。圣约翰大学,原名圣约翰书院,1879年创建,是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于1877年筹建,将圣公会1865年设立的格雅书院和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合并后,在沪西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购地兴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教会高等学府。</p><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学,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校园内分布着27栋近代历史建筑,建筑群格局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2019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树人堂</b></p><p class="ql-block">建于1935年,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基地面积509平方米,建筑面积1526平方米,共三层。</p><p class="ql-block">1952-1956年间,树人堂为华东体育学院办公楼。华东体育学院(现上海体育学院)迁出后,改作华政教研室办公用房。树人堂曾改名鲁迅楼,1999年该楼大修时,恢复原名树人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体育室</b></p><p class="ql-block">为纪念圣约翰体育活动最早组织者之一、已故理科英籍教授顾斐德而建造体育室,于1919年11月15日举行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二楼系室内篮球、排球场,一楼设有接待室、浴室、更衣室和机房等,楼东设室内游泳池,池顶为玻璃所制,此室内游泳池,当年实为中国前所未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格致楼</b></p><p class="ql-block">格致楼原名格致室、科学馆,落成于1899年7月19日,砖木结构的3层房屋,建筑面积约2331平方米;1994年,被列入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与校园内一批优秀建筑一同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韬奋楼</b></p><p class="ql-block">原名怀施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月,圣约翰为扩建校舍,拆除清光绪五年(1879年)建的四方形一层校舍,在原基地上用原隅石奠基,以示新旧不绝之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月19日举行新的两层校舍落成典礼,命名怀施堂,以纪念圣约翰书院创始人施约瑟。1951年3月更名为韬奋楼,以纪念1921年文学院毕业生邹恩润(韬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交谊楼</b></p><p class="ql-block">原名交谊室,于1929年12月14日举行揭幕典礼。交谊楼是1949年解放上海的第一宿营地,是1952年华政建校时首届开学典礼的所在地,这幢百年历史建筑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散发着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四号楼</b></p><p class="ql-block">原名“霍格别墅”,由英籍兆丰洋行大班勤努·霍格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造,后租赁给极司菲尔居住。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圣约翰购入用作大学办公室及校长住宅。1952年9月划拨为华政校舍。因该楼在圣约翰校舍中排列第四,故称四号楼。</p> <p class="ql-block">👇 文伯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红楼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原名罗氏图书馆,1913年12月20日圣约翰举行美籍校长卜舫济任职25周年纪念会时,学生和校友会发起捐款建馆,时任美国纽约市市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罗氏与其弟捐助书籍甚多,故在1916年初夏图书馆落成时,命名罗氏图书馆,为与1984年新建图书馆名称有别,称红楼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红楼图书馆背面一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小白楼</b></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圣约翰建造的外籍教员家庭宿舍之一,后为同仁医院职工宿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置换后为华政校舍。因楼外墙面为白色,故称小白楼。也叫十七号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思颜堂</b></p><p class="ql-block">思颜堂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0月1日举行落成典礼。为纪念圣约翰大学创办初期出力甚多的中国牧师颜永京而命名。该楼有三层,呈U字形,砖木结构。左侧三层均为学生宿舍,右侧二楼设有大会堂,安置固定座位600个,斜坡地板。1953年3月改成学生宿舍1号楼。因该楼在圣约翰校舍中排列为40。故称40号楼。</p><p class="ql-block">1913年2月1日,圣约翰大学举行学期结束仪式,孙中山先生应邀出席,并于思颜堂大会堂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既有知识,必当授人。民主国家,教育为本。人民爱学,无不乐承,先觉觉后。责无旁贷,以若所得,教若国人,幸勿自秘其光”。</p> <p class="ql-block">👇 21号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东风楼</b></p><p class="ql-block">原名西门堂,隅石于1923年岁末奠定,次年12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基地面积3599平方米,建筑面积4078平方米,两层长方形(又称马蹄形)砖木结构,计99个房间,并筑有小会堂和膳堂各一。</p> <p class="ql-block">👇 走上华政桥,看苏河两边风光。</p> <p class="ql-block">👇 华东政法大学正门(南门)</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