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小学基本上没有上多少课,自然也没有什么成绩报告单。<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inherit;">小学七年(级)后进中学。那时已处于“WG”中期。在“复课闹革命”中渐渐开始上课读书,先是“政治思想、社会主义文化课学习情况报告单”,后便有了成绩报告单,一张薄薄的16K纸的正反面上有:文化课成绩(有政治、语文、外语、数学、军体、美术、工基、音乐等科目)、出缺席情况、奖惩情况、品德评语等栏目。 </span></p> <h1> 最初不单是5分制,而是“优、良、中、差”和百分数都有。我的各科考试成绩基本上都在“优”或95分以上。</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班级里的学期成绩报告单基本上是余老师叫虞同学和我填写分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没有任何一亇同学私底下要我们改写分数。一是,当时同学们都很诚实;二是,毕业分配方向从进学校的第一天基本上已定,无关成绩好坏。</span></p> <h1> 中学时代我很喜欢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得过奖,是校足球队的队员,还是班干部,特符合那个年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评选标准”。自然每个学期都被评为校“三好学生”。</h1> <h1> 中学生时代的好成绩,要非常感谢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余安娜。余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每次学习新课时,她都要先朗读全文,而且朗读时非常投入,同学们都被她的朗读和课文深深吸引。余老师做我们班主任时虽年届中年,却比年轻人还好学。一想到她,我脑海中就会呈现这样一个画面:中午,在一个教研室里,余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练毛笔字,偶尔会低声交流心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很难见到的。</h1><h1> 另外,余老师还要求我们利用寒假练写毛笔字。开学后, 余老师拿着我的毛笔练习本在班上早自修课时表扬我,并用课本上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文言文来夸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让我高兴了一整天。后来,我也常常拿余老师的话教育小孩:“字要写得好,会终身受益的。”</h1><p class="ql-block"><br></p> <h1> 那时,读书成绩好比较容易做到,和现在完全不能比。因为各个科目考试基本上都划定范围。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语文期末考试前,老师非常明确告诉学生,语文考试作文是“看图作文”。我和虞同学从学校一楼到四楼,跑遍所有的教室、老师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碰到大门紧闭的,搬个凳子,站上去,从窗口里扫视室内墙上所有的画。正式考试时,当老师在黑板上挂上图画时,我和虞同学相视一笑。这幅画,我和他在实验室看到过。已是有备而来,考试自然得高分。私底下,我俩为耍了一次小聪明而沾沾自喜。</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4年,我去看望余老师,她送给我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一如当年对学生的关心,勉励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08年,我们三个同学在一次同学聚会后相约到余老师家里去看望她。余老师非常高兴,送给我一本《“墨迹”—余安娜画集》,回到家里仔细欣赏。在阅读了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国际文学活动家、《文学报》的创始人之一的杜宣为这本画集写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四日的序,才知道,生于1924年的余老师年轻时曾就读于四川国立重庆师范美术科,是书画科班出身。</span></p> <h1> 2017年,我和同窗好友又去看望95岁的她,进一步得知余老师年轻时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还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余老师非常高兴的说这是习主席给她的纪念章。</span></p> <h1> 学生时代成绩报告单,是我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真实记录,其样式、老师的评语等也直观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我格外珍惜,几次搬家,丢掉了许多书和杂物,可这几张成绩报告单始终珍藏着,我总会一张一张的正反面反复看,脑海中,也会一幕一幕浮现出我的中学时代的情景......。</h1> 获 奖 名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