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p><p class="ql-block">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p><p class="ql-block">学习领悟:</p><p class="ql-block">🍃🍃孔夫子极少主动谈及的第二件事情:【命】。天命(包含:穷通、吉凶、夭寿),有太多不可控、不可违的因素,普通人听不明白,听不懂,也对他解释不清楚。另外一个因素,和普通人讲天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人不努力、不上进,变得消极、听天由命。</p><p class="ql-block">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要通过修身,通过明德,通过亲民,才能改变原有的命运。《了凡四训》中的了凡先生的故事正是如此。所以孔夫子只谈修身的部分,谈可以改变的部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修的越好,命运改变的越彻底,越明显。</p><p class="ql-block">🍃🍃孔夫子很少主动谈及的第三件事情:【仁】。因为【仁】的道太大了,仁本身就是道,太过广泛,它是道体,讲不清楚。正如老子说:【道】是不可说的,它太大、太空泛,只能通过具体事情描述。《论语》中讲【仁】都是有弟子或他人相问时,孔夫子才回答,但不是讲【仁】的道体,而且讲【相】和【用】。所以孔夫子的观点很重要:把【仁】具体化,在具体事情中践行【仁】,在具体事情中体悟【道】,把所知变成所行。</p><p class="ql-block">🍃🍃孔夫子大到“仁、道”什么都懂;小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他的伟大无法用语言形容,正是“君子不器”之道。当一个人修到不器的境界,是因为大德而成名,而不是因为某一个专长。尧、舜、禹、周文王、周公、孔夫子,皆是如此。</p><p class="ql-block">🍃🍃修行的次第:首先把自己修成【器】,做一个有用的器具,有一技之长,有立身之本,做一个有用的人。再往上修,把器破掉,无为而无不为,什么事都可以做,可大可小,可以变通,无所束缚,无所限制。</p><p class="ql-block">🍃🍃孔夫子听到别人的赞扬后的言语,第一层含义是谦词。第二层含义,在谦词中最后选择驾车(为他人服务,对他人有益)。所以孔夫子的思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服务利益他人。人生的价值、意义正在如此:当下有多大的能力、多大的才华,都是为他人服务,帮助他人,明德亲民。</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