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13章触发</p><p class="ql-block">乐华的父亲因朋友介绍到四川的一所中学之聘。父亲给乐华写了一封信,上面说,读书与作文实在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需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见解。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你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我还希望你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出发,让我觉得乐华有这样一个父亲真是幸福,我也希望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像乐华父亲这样的母亲,这样的老师。乐华听得父亲的话,把把小小的手册放在衣袋里,心里一有所得,随时就写在手册上,不多几日,就写了许多页,其中有几条只是零星的一两句话,有几条俨然就是小品文。我认为这样积累的方法特别棒,所以我觉得老师自己和学生都应该准备小本儿写随笔。这样有助于作文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第14章书声</p><p class="ql-block">读,原是很重要的,他们朝夕诵读,读到最后,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做的文字,只需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王先生说,我觉得我们平日读文字也该有个规则方法,于是对于读法就发生了研究的兴趣。王先生把话题转到读法上去并教给学生们。读法符号的如何用,例如:升调的用途,降调的用途等。在王先生和他们一同下楼经过大殿时,寺僧们正在念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王先生说。连续三句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第一句、第二句都是寻常调子,第三句后半部逐字延长与前两句调子大异,你们知道为什么第三句要特别拖长呢?王先生问,继而自答道,因为结束的地方照例须缓,不如此,就不能把前两句镇定的缘故,大家又得到一个印证。王先生讲解后并通过生活实例来证明,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实在是高!</p> <p class="ql-block">第15章读古书的小风波</p><p class="ql-block">不知道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他个本来面目。说得明白点儿,就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系。他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p> <p class="ql-block">第16章现代的习字</p><p class="ql-block">慧修的父亲说,从前人写字是一种闲暇的消遣,是一种不可必得的锦标竞赛,而现代人写字却是实际生活的一部分。我想现在人写字该有四项标准,就是迅速、准确、匀整和合式。并清晰明了的讲解每项标准,让我感叹这些孩子如此优秀,背后一定是有这么多优秀的家长!</p> <p class="ql-block">第17章语汇与语感</p><p class="ql-block">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无法可求速效,只好终身修养。词汇是因了地方阶级而不同的。某地方人有某地方的语汇,某种阶级的人有某种阶级的语汇,使用时要各得其所,才亲切有味。并且我觉得这种让学生互相传授经验的方法特别好,不仅能够激励每一位学生,也能锻炼大家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大家互相学习。</p> <p class="ql-block">第18章左右逢源</p><p class="ql-block">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需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沈先生举例说,题目的要旨是叫你求出上课的时间,这好比文章里的中心思想。题目中所摆出的条件,如07:25开始出门,每分钟走50步或35步,距上课尚有七分钟或迟到五分钟等,好比作文时可使用的材料。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第一步先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组材料该怎么用用在何时何地,非自己仔细布置不可,抓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旁面多方运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平时我们老师也总担心学生偏科,但从来只是说道理加劝说,让老师很无奈,学生也没有改变。但是沈先生的这种各学科之间关联的讲解,举例,让学生能够理解。让我也很受启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