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保守的英格兰 - 坐船游英伦之一

Kathy Si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2016 年6月18日至7月5日,我和两位朋友坐游轮游览了英伦诸岛,上船前又游览了伦敦及周边的英格兰地区,走遍了英国的四个组成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一路风景无限,故事无数,拍摄了很多照片,在此选择些许精华借美篇传于親朋好友分享,也方便自己以后回顾。</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上船前我们于四天内参观了伦敦的两个城堡,两所大学,大英博物馆,南部的巨石阵以及沿途小镇,都属于英格兰地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6月19号刚下飞机就直奔伦敦塔,Tower of London。欧洲多见古城堡,但是伦敦塔不同,这原是英皇家宫庭加军事要塞,始建于1066年,后来又发展成监狱,行刑场地,皇家动物园,皇家制币厂等等,一直流传着许多传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引人入胜。</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段外墙绿地处,曾于2014遍种红似鲜血的虞美人花,以纪念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起名为Blood Swept Lands and Seas of Red,大意为"鲜血浸透了土地,血色如海",此句来源于一战时期一名战士的诗作。</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伦敦塔建于泰唔士河边,进门回首就见伦敦塔桥,Tower Bridge , 桥在伦敦塔边,桥上又有双塔。今天正巧遇到下层的桥打开让船只通过。</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景区内最吸引人的活动就是听这些Yeoman Warder的讲解。所谓的Yeoman Warder是始于1509 年的皇家贴身警卫,有一个外号叫"吃牛肉者 Beefeaters",据说历史上的这些人可以随意在皇家餐桌上大吃牛排。现在不是一般的人能担当这一工作,要求至少在军中服役22年,且有良好表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上面那位Yeman warder 在介绍什么呢?就是下图这处鼎鼎有名的行刑点,Scaffold Site 。历史上共有三位女王(Queen 这词可以是女王亦可以是王后),二位贵族女士,以及二位贵族男士在这里被砍头。英国没有鬼头大刀,砍头是用斧头,往往一击不中,所以极其残忍,有一位68岁的贵族女士被砍了十一下才死。这五位女性的死亡都与亨利八世或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有关。亨利八世 (在位1509-1547)是英国历史上很有特色的一位国王,他胆于冒险,向当时的大国法国西班牙挑战。为了产生一位男性继承人,他一共结婚六次,並砍了他的第二任和第五任王后的头。为了要儿子,亨利八世坚持与只生了一个公主的第一任王后离婚,並不惜对抗罗马教皇,建立了独立于教庭的英国国教。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 Anne Boleyn 也只生了一个女儿,后被以各种罪名砍头。这位王后是个美丽而聪明的女子,世人对她心存怜悯,特意从法国请来一位剑士行刑,一剑而死。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终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后来亨利八世又结婚三次,並把第五任王后砍头。亨利八世死时,他唯一的儿子才十岁,继仼成为爱德华六世,但不幸六年后就生病去世,临死前他不願把王位传给信天主教的大姐,而是传位给他姑姑的孙女,这就是在这里被砍头的第三位女王。可惜她九天后即被迫退位,后来又被砍头,年仅十六岁。此后亨利八世的大女儿成为玛丽女王,即历史上著名的血腥玛丽,Bloody Mary,因她疯狂迫害英国教信徒。玛丽死后无继承人,王位传到她的妹妹,被砍头的安妮王后的女儿,即伊莉莎白一世手里。这位女王执权四十多年,对英国贡献甚大,但终生未婚。她死后王位传到另一位有名的苏格兰女王的儿子手中。亨利八世的三个子女都执掌过王位,但还是没能传承下来。所以啊,不论结了多少次婚,砍了多少人的脑袋,命中无有终是无。</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里历史上曾关押过很多人,据说有句话叫"送到塔里,sent to the Tower"。年轻的伊莉莎白公主也曾被她的姐姐,玛丽女王,关在这里过。最著名亦是最神秘的两个囚犯是一对王子,哥哥被关押时年仅十二岁(生于1483年,死期不名),弟弟十岁。他们的叔叔夺了王位,囚禁了两兄弟,最后两兄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人们都认为是被他们的叔叔谋杀了,因为1674 年修复部分伦敦塔时发现了两具儿童骸骨。有一幅著名的油画,画上两个金发孩子,手拉着手,面色忧郁,就是以他俩为题材。所以啊,不要相信什么王子公主的美妙神话,王位的爭夺从来都是血淋淋的。这个阴暗而神秘的城堡,一直是影视文学作品的题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居然还有女的卫士,有幸与她合影。离她不远处,就是英国王室珍宝展览,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入内。此处展有各种皇冠,权杖,珠宝首饰等等,可惜不允许拍照。所有的皇冠等都镶嵌着巨大的钻石及各种红蓝宝石,在灯光下流光溢彩。最著名的是帝国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现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她的父亲乔治六世都是戴着它加冕的。正面的红宝石,色彩鲜艳,足有鸭蛋那么大,可追溯到十四世纪。下面是名为非洲之星的钻石,当年的原钻石有三千多克拉,被切割成两块非洲之星,这上用的是其中之一。皇冠后面和顶上还镶有硕大的蓝宝石。这些宝石都有名有故事。</font></h3> <h3>伦敦塔里有名的乌鸦,也有故事,有专人饲养。</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6月20日参观了温莎城堡,Windsor Castle,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仍为英国女王的官方居住地之一。从外表看远远不如法国的凡尔赛宫或俄国的夏宫豪华漂亮,既没有高大的喷泉,也没有大片修剪成各种图案的鲜花草木,只见石头垒起的庄重城堡。这就是典型的英国风格,后来看的白金汉宫外表上也是平平淡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此为上区的宫廷,可以参观,但不能拍照。一进门就见金壁辉煌,有无数皇家珍宝油画瓷器兵器。最好看的就是各种中世纪的骑士盔甲,长剑,以及后来出现的长短枪枝,兵器都在天花板或墙壁上棑成太阳状的放射型图案。那时的短枪也有长长的枪柄。盔甲是覆盖全身的,只在眼睛和嘴巴处畄下窄窄的一条缝。盔甲看起来很小,故问工作人员这是不是真正的有人穿过的盔甲,他说每一件都是历史上畄下来的真品,那时人个头小,但那边有亨利八世穿过的盔甲,很大。走过去一看,亨利八世果然是个大胖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此为中区的圆堡,有小小花园,但不开放。</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下区的皇家教堂,圣乔治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里面仍然不允许拍照。查尔斯王储的第二次婚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他的祖父,现任女王的父親乔治六世及他的王后,都埋葬在这里。乔治六世是因为他的哥哥退位而在1936年上位的。他的哥哥就是那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乔治六世上位前只是一个好吃好喝养着的王二代,又天生严重口吃,为了在二战中能通过电台演讲激发人民的斗志,他苦下功夫纠正。在德国人空袭伦敦时他和他的王后一直没离开伦敦。前几年出的一部电影,King' s Speech,国王的演讲,就是讲这个故事。这部电影当年赢得四个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这两位皇家成员极受英国人民喜爱,尤其是他的王后。这位皇家老奶奶活过百岁,2002年才去世。这么受欢迎的皇家夫妇,就葬在教堂里一块不大的地面下,上面平平没有任何装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城堡外的长道,Long Walk,两边绿树掩映,想当初皇家成员和贵族都是骑馬或乘馬车来这里。</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很喜欢这位女工作人员,大伞亦是典型的英国风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伦敦多雨,今天好不容易碰上个晴天,在市区里四处寻找那些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这是伦敦地标大本鈡,Big Ben。</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著名的皇家教堂,历代国王加冕,举行婚礼的地方。亦埋有很多名人,牛顿,达尔文,印吉尔等。可惜没时间入内参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而且今天也不开放,正在为那个因支持畄欧而被人枪杀的女议员举行葬礼。扩音器播放着里面的仪式,外面很多人观看聆听。</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一街之隔的国会大厦,路也被封闭,但可见半降的英国国旗和许多警察。教堂内的仪式结束后,很多穿深色西装的人走出教堂,过街走到对面的国会大厦。附近亦有民众为这位女议员献上鲜花。可惜几天后的公投结果是退出欧盟。</font></h3> <h3>又见伦敦塔桥。</h3> <h3>白金汉宫的旁门。</h3> <h3>门前戴熊皮帽的卫士💂‍♀️,可惜现在不可以走近与他们合影了。</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英博物馆,依然是英国的一贯风格,外表毫不起眼,但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内藏来自世界各地近八百万藏品,还免费开放。</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博物馆精品甚多,短短时间内只能看镇馆之宝。这就是第一镇馆之宝,Rosatta Stone,中文翻译为罗赛塔石碑。1799年在埃及被法国人发现,后转到英国人手中。此碑上用三种文字记载了公元前196年古埃及法老的诏书。最上部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中间是埃及世俗体,下部是古希腊文。由于三种文字记述的是同一内容,考古学者才得以解读早已无人认识的古埃及象形文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也是镇舘之宝,不是一件,而是满满的一个展室,典型的古希腊雕塑,来自建于公元前447年的希腊雅典帕特龙神庙,Parthenon。几年前去希腊参观过这处遗址,现在只剩下十多个大柱子撑着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抬头可见天。当时的导游就恨恨地说所有的大理石雕塑都在大英博物馆。希腊政府一直在与英国人谈判想索回这些宝物。</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就是雅典帕特农神庙,我几年前游览希腊时拍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不算是镇錧之宝,但对中国人来说是件件是精品,这就是大维德,Percival David,收集的中国瓷器,也是摆滿了一个展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对高达60多厘米的青花瓶,上有铭文表明制于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人带了这对花瓶在北京请人掌眼想出售,当时尚无元青花的概念,故所有的人都认为是赝品,这才被外国人买去。现在这俩青花瓷瓶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作品,此瓶的形制纹样被作为瓷器断代的标准。舘中还有宋汝窑天青釉瓷器,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及康熙收集的十二月花神杯,一杯一花,一花一诗。据说这种花神杯很难收集到整套,这十二个杯中只有一个不属于同套作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6月21日,坐車至剑桥大学城。剑桥其实不是一个大学,而是由31个独立的学院组成。剑桥有800年的历史,孕育出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学院都座落在剑桥这个美丽的小镇上,前门都在小镇中心的一条街上,后门就是著名的剑河,或译康河。剑桥牛津都实行精英教育,收的学生很少。最小的彼得学院在校本科生只有200多。这是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建于1441年。前门的哥特式建筑宏伟壮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国王学院的大教堂,据说修建了近100年才完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教堂的旁门,如此古老而不重新修饰。国王学院平时对外开放,可惜今天因有毕业典礼而关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游人不让进,野鸭却旁若无人地在学院内闲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国王学院的后门处远眺,唯有一座教学楼显然是后来修的。居然还有一头牛。在后门处碰见一位穿着学士服的金发帅哥,没好意思拍照,但向他祝贺,他回我们一个微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极有名气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ge, Cambridge,是那位亨利八世在1546年创建的,校友及教授员工们中出过无数名人,古有牛顿,今有霍金。那古老斑驳的大门平时不常开,学生只能从旁边的小门进出,自行車都不能入内,更别说汽車。</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三一学院古老大门的近景。轶闻说亨利八世手中原是拿着权杖,不知何年被学生换成了一截桌腿。剑桥人把桌腿与国王保畄至今。</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据说牛顿爱在此散步。这棵苹果树是他家乡苹果树的子孙辈。</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剑桥诸学院爬滿青藤及玫瑰的窗户。在这样的窗前树下读书,一杯下午茶在手,该有多么惬意。</font></h3> <h3>悠闲自得,相映生辉的服装搭配。</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小劍河亦有许多故亊,上有许多桥。这座桥原是牛顿设计,没用一颗钉子。后来学生们拆了重建,却无法不用钉子,所以现在是有钉子的。还有一座桥是徐志摩在人间四月天里走过的康桥。可惜今天国王学院不开,只能远观。剑河上有帅哥美女撑船导游。</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6月22日来到牛津大学。牛津亦是由许多独立的学院组成。牛津培育出许多英国首相和政治家,刚下台的卡梅伦和刚上台的那位女首相都毕业于此。这是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Oxford,建于1546年,和剑桥三一学院同为英国最具贵族化的学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两张照片极其眼熟吧,这是基督教堂学院的大厅,其实是个大餐厅。这个大厅就是哈利波特电影中魔法学校大厅的原型。我特意问了里面的工作人员,他说电影实际上不是在这里取景的,因为他们很忙,每天都要给学生准备餐饮。但这是电影的创意所在,包括外边的石头大楼梯。想那有着一双大眼睛,又戴着一副大眼镜的魔法小学生和他的两个小朋友初到这里时,油画上的人物会说话,外面的楼梯会移动。网上有篇文章说的很有意思,说在你的猫头鹰来接你之前,你只能来这里体验神奇的魔法学校,Hogwarts。</font></h3> <h3>学院亦是教堂。</h3> <h3>学院内。</h3> <h3>外花园。</h3> <h3>学院的正门。</h3> <h3>牛津小镇。</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所古老似乎无窗的建筑至今为牛津的图书馆。据说整个牛津小镇地下全是藏书室。</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基督教堂学院后门外的小巷子,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牛津人就是这样保护着自己历史的一点一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英国有很多古城堡,但有许多贵族子女无资金保护自家祖传的城堡,所以城堡被改为它用。我们在途中就曾入住过一个由城堡改建的旅馆,内有小而精美的前厅,图书舘等。我们来时恰好碰上十多辆年代悠悠的老爷车停在外边,绅士们都在里面喝酒。</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乡村生活是英国人的最爱。路过一个小镇,水上波顿,Bourton-on-the-Water,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几座低矮的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你看这只水鸭是浮在水面上还是站在水底的石头上?河水就这么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镇内有许多古老的石造房子,有鲜花点缀,美丽之极。国内文青最推崇这样的英国小镇,其实住起来並不舒服,因为取暖不易,但英国人却是固守传统,几乎不搞什么装修。</font></h3> <h3>若在此小坐品茶,不亦乐乎?</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6月23日,驱車至巨石阵,Stonehenge,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也是英国最出名的标志之一。不知何人所建的巨石排列成一圆形,突兀地立在茫茫平原之上。至今英国考古学家也无法解释它的来历,只知道它与太阳运行有关,夏至时从某一块石头望去,太阳正好在此升起,有运气的人才能拍到这世界上著名的景观。</font></h3> <h3>不可思议的石头圈,从何而来?为何而来?</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巨石陣不能入内,只能绕行一圈。有很多小学生来此画画。今天是阴天,有个小朋友极具想象力,画了朵朵白云在石头圈上。在英国末得家长同意是不可随意拍小孩子的。</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举目四望,草地青青,游客点点。</font></h3> <h3>风很大…</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下面几张照片都是沿途拍的风景。到处是小小村镇,绿草如茵,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羊群。</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英格兰地势平坦,但又不是一望无际单调无趣的平坦,有一些缓缓起伏的小丘,是一种象大海微波样层层荡漾滚动的平坦,很有视觉冲击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英国是没有什么睛空万里,阳光灿烂的。我们有幸碰上几个多云的天气,阳光有时从云中微微透出。</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大麦田中间杂着红色的虞美人花,鲜艳的花朵似飘浮在麦穗上。据导游说,英国每年只有100多天不下雨,这其中又只有50多天出太阳。雨水多所以田园草木青青,但光照不足影响粮食产量,所以英国人不种小麦,粮食基本全靠进口,种一些大麦燕麦主要为酿酒。</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英国的牛,羊,猪,馬,都是散养,在外面自由自在。但主人仍要为冬天储备一些干草。</font></h3> <h3>6月23日下午我们在英国最南端的海港 Southampton 登上邮船,驶向英吉利海峡,开始我们的苏格兰高地之行。</h3> <h3>我们乘坐的船叫伊莉莎白女王号,典型的英格兰风格。这是有小乐队伴奏的下午茶。</h3> <h3>舞会等等就不一一而列了。</h3> <h3>英国的地形象一只兔子。邮船一路向北,有彩云指引,有海水伴随。</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是一组我特意拍的英国风情特色照片。第一张就是虞美人花,英文叫Poppies,与罂粟花同种,经常开在野地或麦田里,此花在欧洲和英国已成为一战的纪念。其他照片就是英国著名的红色电话亭和红色邮箱,红色双层巴士,白金汉宫的皇家卫兵等等。我还有幸拍到红色的邮車和穿着红制服送信的邮递员。</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我们乘船游英伦的英格兰部分就结束了,将继续前往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我也将继续编美篇之二、之三。</font></h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br /></font></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英格兰的几天行是小团定制的计划,行程不紧不慢又可灵活调节。导游是一位周姓华人,认真负责,又多知多趣。如他能读到这篇美篇,借此机会表示对他的感谢。</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