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旭日之光先照此寺”——杭州市萧山区先照禅寺

滨江美刚

<h3>作为一个杭州人,说真的并不知道什么先照寺,你说灵隐寺,净寺,天竺三寺,我知道,也能说出一二。因为朋友圈里看到青华同学发的先照寺俯瞰湘湖的美照,才知道有这么个先照寺,于是萌发了一探究竟的念头。<br></h3> <h3>20日天气不错,决定出发去先照寺一探究竟。<br><br>网上搜得路线为:<br>地铁湘湖站C出口,即是775路公交,“地铁湘湖站西”至“青浦问莼”站下车,往回走约3分钟,可看到去先照禅寺的指路牌,到先照寺约2.3公里。<br>走了不少路才知道,其实是多坐了一站,只要在“湖山广场”下车,穿过马路就可看到去先照禅寺指路牌。</h3> <h3>“青浦问莼”车站,很有特色吧!也许设计者要的就是《两汉·汉乐府》所描述的意境吧:<br><br>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br>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br><br>是啊,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地嬉戏玩耍。<br><br>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br><br>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文字来自网络)</h3> <h3>先照禅寺路口的指示牌旁这片银杏很美。</h3> <h3>第一次去先照禅寺,实际摸索前往,还是费了一番周折。主要是路上行人很少,环卫工人和保安多为外地打工者,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一概不知,游客一般也不知道这个禅寺,还是要找萧山口音的当地人打听。</h3> <h3>看到指路牌,去“先照禅寺”就有了方向。</h3> <h3>路面虽有坡度,但还平坦,走走停停也还可以。<br><br>【注】据介绍,沿盘山公路徒步上山路途不远,在1000米左右,另一侧还有西山游步道可以上山。</h3> <h3>酒醉轩门口的酱鸭成了一道风景,说是酒店用不了就对外供应。</h3> <h3>一路因为有初冬小景伴随,给枯燥的行走带来了不少乐趣。</h3> <h3>小车不断地从身边疾驰而上,夫人又怪我没去学车,一个随时都绕不开的话题。人生有些事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机会有时候就是稍纵即逝的,抓住了也就属于自己的了。<br><br>【注】:中间照片拉小车的一对老人是路上碰到,他告诉我属狗,哦比我还大,坚持徒步上山,精神可嘉。生命在于运动啊!</h3> <h3>野花也有“春”,小草也争宠。</h3> <h3>先照禅寺牌坊<br><br>远离诸妄想,随顺于众生;<br>为发大悲意,勤求无上道。</h3> <h3>累了,休息一会,喝口水。</h3> <h3>眼前“先照禅寺”露出了峥嵘,终于到了,我都怀疑这1000米的出处。<br><br>从指路牌到先照禅寺近在眼前,走了近一个小时,如果开车的话就几分钟而已。</h3> <h3>下山的游客迎面而来,年青人脚步富有弹性,呼呼生风。想当年带学生登玉皇山,下山时何尝不是这样!一晃“廉颇老矣”……哦,好汉也让提当年勇,请允许权作自我安慰。</h3> <h3>这个亭其实应该上去看看,因为有人在台阶上拍照,便擦身而过,继续沿着大路向上。希望有朋友有去先照寺时,别忘了告诉我,此为何亭?估计亭前应该有路通往禅寺。<br><br>管理者如能在此处竖个指路牌就好了。让徒步者去禅寺就多了一种选择,何乐不为?</h3> <h3>金西亭(猜金西亭因在金刚塔西,故名)<br>亭中镜,镜中亭,晶莹相契;<br>塔上霞,霞上塔,感应通禅。</h3> <h3>一个多小时的登山,有点累了,在金西亭里稍作休憩,补充点能量再说。<br><br>【注】开车者可以在金西亭边停车场停车(不收费)。</h3> <h3>据说,从金西亭往下望,可看到湘湖二期全貌,远处还可见到三江汇流的景象。因到金西亭时雾气尚未散尽,俯瞰湘湖并不清晰。</h3> <h3>与金四亭边的金刚宝塔合影。<br><br>据介绍,先照禅寺金刚宝塔,当地称萧山第一塔,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坐落在石岩山上。当代仿古建筑。<br><br>塔建于1999年至2000年,八角七层楼阁式,高二十八米。两道水泥台阶可到达七层之塔顶。每一角上都装有风铜铃,每一面都有佛像,琉璃瓦顶颇为气派。一楼塔内有外八柱和内八柱,内供奉着观音像,高约二米,可从三个小门进入。塔的底层仿照宋塔,设副阶,登塔由副阶外置台阶经暗层直上二层,塔身每面单间,转角柱和檐下枋饰以红漆,粉壁或窗洞或佛龛,檐下置斗拱承托塔檐,檐角起翘,每层用砖砌出平座线脚,富有装饰性。此塔于2000年3月竣工。</h3> <h3>从金西亭到先照禅寺路上路边的扁头花迎风盛开。人曰:秋风拂满扁豆花,撩拨人意满架果。<br><br>咏扁豆羹<br>明代·王穉登<br>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豆绿阴成。<br>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br><br>【注】扁豆弯弯,两角成牙,因此扁豆也叫月牙菜。</h3> <h3>先照禅寺一角雄姿。<br><br>【注】进禅寺免费。</h3> <h3>先照禅寺<br><br>先照寺,位于萧山区蜀山街道石岩山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2),取“旭日之光先照此寺”之意,故名。几经毁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僧福云重修,1966年夷为平地。20世纪80年代末起,民间募资陆续重建扩建,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卧佛殿、药师殿、圆通宝殿、斋房、客房等,各种建筑55间3000多平米。 新建金刚宝塔1座,七层八角,高28.85米。现任主持思见法师。</h3> <h3>石岩山顶可一览萧山南卧城,湘湖及三江口景色。<br><br>【注】<br>当地人因石岩山岩石裸露,山势险峻,状如狮子,称其为“狮子峰”。</h3> <h3>天王殿前平台上观湘湖美景。</h3> <h3>俯瞰湘湖貌</h3> <h3>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着弥勒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塑像,因此得名。</h3> <h3>山门冷烟,总见他欢天喜地;<br>布袋空携,却剩得大肚宽肠。<br><br>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或未来佛)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br><br>在寺院的山门口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幅偈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我们愿意亲近和供奉弥勒佛,因为他的乐观、慈悲、随和,与任何人都没有距离感。<br><br>布袋和尚外出行脚化缘,虽然常常受到他人的冷眼和嘲讽,但他却用行动向世人演示:忍辱波罗蜜,便是妙中宝。布袋和尚总是笑口常开,以天为盖、以地为席,四海为家、无牵无挂。<br><br>布袋和尚曾有真命格言,“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br><br>佛曰: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容量,当它太满了再好的东西也装不进去,当你拿出一部分出来,才可以放进去你想要的东西,放下,一方面是失去,另一方面,是得到。<br><br>唯有放下那个布袋,我们才能找回曾经的最朴素最诚挚的自我。有人说,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心无挂碍的时光,才是人生里最珍贵的日子。</h3> <h3>四大天王镇守四洲<br><br>我国的寺庙中,四天王手中分别持剑、琵琶(或阮琴)、伞、龙(或蛇)等物象征风、调、雨、顺。<br><br>南方天王(意为增长天王,能使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洲人民——司“风”。(增长天王手握宝剑,而宝剑无鞘,如果宝剑入鞘就会执法不严,盗贼四起,即财物丢失。)<br><br>东方天王(意为持国天王——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持琵琶(或阮琴),护东方洲人民——司“调”。(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而琵琶无弦,如果琵琶有弦就能弹响,法器一响就会地动山摇,即地震。)</h3> <h3>北方天王(意为多闻天王,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护北洲人民——司“雨”。(多闻天王,手持宝伞,而宝伞无骨,如果宝伞有骨就会撑开,就会遮云盖日,即极端气候。)<br><br>西方天王(意为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或蛇),护西洲人民——司“顺”。(广目天王,手缠赤龙,而赤龙无足,如果龙有足就会腾空而起,翻云覆雨,即洪涝灾害。)<br><br>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兵器,其作用和意义合并起来为“风调雨顺”。这表示着佛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伟大情怀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慈悲心愿。<br><br>【注】世俗称“四大天王”为“四大金刚”,其实并无此说法。金刚,天王不可混淆。 <br><br>四大金刚实指:<br>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h3> <h3>韦驮是佛教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着称。在中国供奉韦驮,是立于天王殿弥勒佛的背后,面对大雄宝殿,两眼注视着大雄宝殿前面的灵塔,守护塔内的佛骨与舍利子,以防邪魔前来偷盗。 另外也保护在寺内的出家人,以护持佛法。<br><br>韦驮菩萨是佛教的护法神,自古以来,佛寺建立后,一定要安奉韦驮尊者以镇守道场。韦驮的佛像造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和掌,两手同握金刚杵,另一种是单手握金刚杵立地,两种造型的韦驮佛像各有不同含意,双手握杵者表示该寺欢迎四方游僧前来借宿,单手持杵者表示本寺不接待外来和尚,游僧只要看一看佛殿中的韦驮造型就知道自己受不受欢迎。</h3> <h3>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br><br>大雄释义<br>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为什么德号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br><br>释迦牟尼像<br>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35岁觉悟真谛后,他四处向大众传播佛法,到了80岁涅盘。大乘佛教认为,佛入涅盘,摆脱生死轮回以后,但仍不脱离世间,以弘扬教旨真理,普度众生。<br><br>相关传说<br>相传有四个人碰在一起正说大话,而如来佛经过时听到。<br><br>一个叫腰别树的说“天热我不怕,三伏天热狠了我拔一棵树别在腰里,就可以乘凉了”;捶打井说“渴了不要紧,我一拳打下去,把地下打个井就能饮水解渴了”;路扯直说“走路弯远了不怕,两只手可以扯住两头,把路扯直就可以抄近路走了”;扒山转说“走路不需要把它扯直,能把山扒转一圈”。<br><br>他们各自正吹大劲时,如来佛变成一老者说:“你们这么大的劲,能抬起一老头才算你们行。”这四大劲不服。等老翁坐好后,四大劲就来抬,老翁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他们使了很大的劲也抬不起。并给他们个个压的弯腰搭背、眼泛白珠。从古到今,如来佛就把他们压在大雄宝座台下面,供游览旅客朝拜。</h3> <h3>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h3> <h3>大雄宝殿前,有古井一口,大殿右后侧岩壁下有香泉一泓,据载均为明代遗迹。<br><br>周易藻《萧山湘湖志》有香泉的记载,上面如此介绍:井呈多边形,方四尺,深丈许,终年不涸,水质甘冽清香。明嘉靖中,郡守洪珠书“香泉”两字镌于池畔石上。<br><br>香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湘湖传说》记载,这里是天上的仙女为了自己人间的孩子留下的,仙女在即将被天兵天将带走时,用自己的鲜血化作了这一汪泉水,嘱咐丈夫用这里的泉水替代母乳喂养孩子,泉水喝入口中就有母乳的香气,之后她的孩子喝着这里的泉水健康长大了,所以这汪泉水又称为香乳泉。<br></h3> <h3>《宿石岩先照寺》<br>——清·汤金钊<br><br>湖外长江江外山,湖中几点碧烟鬟。<br>筼筜万个松三径,禾罢千畦水一弯。<br>岩下僧归云乍截,楼头钟动日线殷。<br>幽寻一览亭何处,剩下香泉浸藓斑。</h3> <h3>历史上先照寺香火旺盛,也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留下大量史迹和歌咏。<br><br>汤金创年轻时曾在此寺苦读,后得中进士,累官清五部尚书,他不忘先照寺,特地重游并夜宿寺中,写下《宿石岩先照寺》七律一首。<br><br>今大雄宝殿前有古井,后有香泉,均为明代遗存,明嘉靖年间绍兴太守洪珠曾手书“香泉”二宇。寺东南一览亭,始建于明代,为“湘湖八景”之一,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今重建六角石亭l座,三江景色一览无余。</h3> <h3>虔诚的香客。</h3> <h3>先照寺的相关传说<br><br>(1)吕洞宾山中采药说<br>相传,很久以前,江南一带久旱无雨,瘟疫流行,八仙中的吕洞宾为了普救凡民众生,受太白金星之托,下凡来普救众生,他路过下孙村,准备乘船前往临安,突听湘湖边一带有一村,一家里七口人,都得了一种怪病,经多方医治无效,全家人奄奄一息……吕洞宾得知后,亲自到石岩山的岩壁上采草药,煎熬后还亲自进行喂药,经过二天的的施药,病患者一家人痊愈。为了感谢救命之恩,第三天患者一家赶去他下榻的地方道谢。当他们一字型跪下时,只听到“天之命,吕……”,当他们抬起头来,随着声音方向望去,只看到看病先生驾雾向临安方向飞去,为此,人们都认为在石岩山的岩壁上采药者为“吕洞宾”。<br><br>(2)“七星仙石”的来历说<br>相传先照寺下山腰处有仙石七块,俗称“七星仙石”。在古时候山下有一钱姓的村民上山砍柴,路见两人下棋对弈,便坐下观棋,许久两人拿出桃子来吃,也赏了一颗给钱姓吃。后两人上山而去,钱亦起身回家,但见身上挂的柴刀已锈烂,回家后也不识房屋和家人,只识自家一石捣臼。原来,他所碰到乃是萧山修道成仙的葛洪与许询,对弈时给他吃的是仙桃,于是得以长命。为此,钱姓当天所见下棋的七块石头被俗称为“七星仙石”。</h3> <h3>先照寺旁的“一览亭”。<br><br>位于先照寺东南一览亭,始建于明代,为“湘湖八景”之一,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今重建六角石亭一座,三江景色一览无余。<br><br>该亭位于石岩山巅,取“湖光山色一览无余”之意,为观赏古湘湖八景之一的“览亭远眺”景点。在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由绍兴郡守洪珠所建,并亲自提额,为后来的文人墨客,登山揽胜,作画咏诗,提供绝佳场所,据传在此亭创作了大量诗文。</h3> <h3>一览亭遗址是萧山名胜,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亭取“湖光山色一览无余”之意,远可眺望三江汇流处 (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尽览一湖 (湘湖)。这里曾是一个六角石凉亭,现只存五根亭柱及亭基,亭柱上刻一对联:“立定脚跟,不怕石头路滑;放开眼界,饱看江上峰青。”为清王宗炎所题。</h3> <h3>先照寺边的“金刚宝塔”<br><br>金刚宝塔,在先照寺一墙之隔的东南方向,与“一览亭相距约三十多米,它与“一览亭”、“先照寺”均为“湘湖八景之一。<br><br>该塔由刹、身、座、基组成整体结构为七层八面楼阁式,高28.85米。它的落成时为萧山第一塔,为“湘湖八景”,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h3> <h3>大圆通殿<br><br>大圆通殿即观音菩萨正殿,因观音菩萨从返闻自性证真圆通,得不可思议神通妙法,故称“圆通殿”。“圆通”是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在佛教经典中,观音是耳根通(一根通)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观音菩萨能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故名观音。<br><br></h3> <h3>千手观音说<br><br>相传先照寺圆通宝殿千手观音是来自石岩山下一民家女子的化身。据说在很久以前,石岩山乡有一老翁,年老得女,妻子早逝,家中三女由老翁一人抚养。一日老翁病重,经神仙指点需一女之手方可医治。大女、二女均找理由推辞,而三女儿愿意将手献出,老翁经过三女儿的手指同药煎后服后,病果真好了。天庭中的王母听到灶神上报后,颇为感动,即命天神为这一“千金”重生一只手,而天神听错后,就忽忽赶来为该女重生千只手,后王母知道后,为了维护天庭的尊严,便赐封该女为“千手观音”。</h3> <h3>香客在做功课。</h3> <h3>广照大殿,供奉观世音菩薩。<br><br>观世音菩萨,佛教菩萨名,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br><br>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曾因唐代避讳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称“观音”。<br><br>观音菩萨从如来开展取经这项活动,到最后一秒都不曾松懈,为何最后她没被封佛依旧还是菩萨呢?实际上,是观音自己不屑于什么身份不身份的,她在西天的一个身份是菩萨,而另一个身份,恐怕鲜有人知。<br><br>观音在人间已经威望极高,信徒众多,而且她还担任着送子的职责,受了很多家庭的香火。相传观音是有机会成为佛祖的,但接到这个封赏的时候正要去如来面前复命,半路上遇到了个快被老虎吃掉的老太太。若救,就来不及去西天复命了,意味着可能会失去成佛的机会;若不救,也说不过去吧?观音毅然决然选择了前者,救人后她突然顿悟,立下宏愿:这世上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受苦,一个人需要被拯救,那就是我的事情,做不完绝不成佛!因此观音是心怀大爱的,她不是不能成佛,而是不愿成佛。</h3> <h3>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千手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br><br>千手观音是大慈悲的象征,她能够默默的保佑您度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病痛,当您运气旺时,能使您更加辉煌,当运气低落时,能够消除各种障碍,化解各种灾难,使您顺利度过关口,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br><br>“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br><br>【注】<br>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等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br><br>1、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br><br>2、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是大慈悲的象征。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br><br>3、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遮那如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被尊称为华严三圣。<br><br>4、地藏菩萨,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br><br>大菩萨含义智、悲、行、愿。<br><br>四大菩萨坐骑:<br>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虬首仙<br><br>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毛犼(犼[hǒu],古书上说的一种吃人的野兽,形状像狗。)——金光仙<br><br>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六牙白象——灵牙仙<br><br>地藏菩萨,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谛听。</h3> <h3>汉地的佛教寺庙,卧佛并不是很常见,而民间却以讹传讹,流传一种说法——卧佛是不能拜的,拜了不“吉利”。<br><br>卧佛其实是佛陀取涅槃时的法相。<br>佛陀一生的四个时刻最重要——降生、出家、悟道、涅槃。卧佛的形象,代表着佛陀一生最后一个重要时刻——涅槃。<br><br>涅槃,象征着佛陀的修行圆满、果报已尽,将进入无生无灭、自在无碍的境界之中。在汉地,涅槃又被称作“圆寂”,指的就是高僧修行圆满而常住无碍寂静之境。<br><br>卧佛本身代表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行的前辈,这位前辈先知取得了真正觉悟的成果,对于人生、对于世界,这样一位先觉悟的前辈,咱们拜他一拜,既是对他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勉励。</h3> <h3>药师殿也称药王殿,供奉&quot;东方三圣&quot;。主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h3> <h3>佛教寺院东钟西鼓,多放在寺院前部,钟和鼓在寺院不仅用于报时,也具有宗教宣传作用,《增一阿含经》说:“洪钟震响觉群生”,“昼夜闻钟开觉悟”。清钟夜响,发人思绪,无怪唐代诗人张继写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佳句,使得苏州寒山寺一举闻名。清光绪年间重修寒山寺,在大殿后左廊建钟楼,内藏清铸大钟,至今每逢除夕午夜,不少中外游人还要专程到寒山寺听钟。</h3> <h3>云版是禅林中为众僧报粥饭时间所击打之器具。以其铸为云形,或于平版上镂刻云形花纹,故称为云版,又称作云板或大版。<br><br>木鱼之名称由来,盖取“鱼日夜不合目”,故刻木象鱼,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于诵经礼忏时,与铜磬相互配合,用以节制经颂。<br><br>佛、道通用之木鱼,与铜磬为一对不可分离之通神乐器,皆系仪案上必备之法器。其大小、形式、材质不一,唯须与铜磬大小相称。<br></h3> <h3>正在新修的殿堂。</h3> <h3>据说书院前面平台可俯瞰湘湖三期,可惜我方向感较差,当时也未加留意,错过了观看。</h3> <h3>下山去湘湖金融小镇走走。</h3> <h3>倒挂金钟</h3> <h3>说是年轻人下山20分钟,我们得倍一下吧。一路玩下去,不急的。</h3> <h3>石岩望秋<br><br>石岩山<br>石岩山位于湘湖东南岸,与碑牌岭山一脉相连,海拔213米。因其丰富的石英砂矿产而闻名。当地人因石岩山岩石裸露,山势险峻,状如狮子,称其为“狮子峰”。<br><br>登临山顶,可“东望越山之秀,西瞰钱江之流,俯视湘湖澄清如镜”。尤其是秋天,层林尽染,是观赏秋景的好地方,因而“石岩望秋”被列为萧山八景之一。<br><br>山顶有先照寺、一览亭,近年又增建了七层八角的金刚塔。登临石岩山,既可沿古道石阶拾级约1300步盘旋而上,也可从北麓新辟的盘山公路开车直达。</h3> <h3>如果你从金融小镇上山去先照禅寺,此处为“登峰第一亭”。<br><br>登峰第一亭<br>宛若凌虚上瞻明亭宋寺<br>欣然造极尽收越水吴山</h3> <h3>金融入时光 慢才是生活</h3> <h3>第一次踏入金融小镇,既然倡导慢生活,就慢慢走吧。<br><br>湘湖金融小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背山面水,藏风聚气,正是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宝地。<br>金融小镇规划区域3.3平方公里,将以国家旅游度假区和5A景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文环境优势,吸引私募基金、企业直投机构、金融投资公司等机构,重点发展私募金融,集聚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上市企业投融资总部等业态,建设中国版“苏黎世湖区”。</h3> <h3>湘湖金融小镇慢生活街区在2019年7月14日正式开街。</h3> <h3>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h3> <h3>渔家住处暂维舟。(唐·崔橹)</h3> <h3>元宝桥上</h3> <h3>学生青华摄</h3> <h3>现在时间3:28,准备回家。</h3> <h3>离开金融小镇,不远就是公交站(金沙戏水站),坐707到“跨湖桥”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或“湖山广场”,换775路公交至“地铁湘湖站西”,尔后进1号线C出口,坐地铁回家。<br><br>【注】<br>1 徒步上山后可去湘湖金融小镇回,也可走西山下(路较远,要考虑体力)。<br>2 开车可直达金西亭,玩先照禅寺后原路返回,不过开车新手,建议千万谨慎,据说途中有18个弯,上下山有点危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