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拾朝花 氤氲芬芳——《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提升课

小康花园

<p class="ql-block">  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赏;书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结合《太仆寺旗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学生阅读成效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span>为了推进统编教材名著阅读课程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营造浓浓的校园书香氛围,把学校打造成“学校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书香校园。书香袭来,几度花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1年11月17日,太仆寺旗第二中学语文老师康晓华讲授</span>《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我们从师生共读一本书开始,让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行为习惯,让经典伴随成长,并能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康晓华老师的名著阅读推进课《朝花夕拾》坚守<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材中明确指出导读的主题——“消除与经典的隔膜</span>”这一理念,以教材中的“读书方法指导”为航标,以教材中的“专题探究”为抓手。做实“读前激趣”后,有效展开“读中推进”“读后提升”,从而打破壁垒,消除隔膜要想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学生眼中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民族魂”,是中国的“脊梁”,这些“头衔”把鲁迅推向“神坛”,高高在上,令人生畏,与今天的学生之间天然形成一道“厚障壁”。由于时代久远,表达方式的特殊,语言形式上的生疏,特殊时期的社会背景,给鲁迅的作品蒙上了一层“苦涩”的面纱。整本书都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所叙述或提及,整本书阅读,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有助于破除我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康晓华老师这节提升课分三个板块:《朝花夕拾》PK《旧事重提》;治愈系往事PK非治愈系往事;怜子如何不丈夫PK横眉冷对千夫指。层层推进,首先,了解《朝花夕拾》作品集名称的意蕴美和文学性;其次,感受本书中具有疗愈功能的温暖美好的往事和需要疗愈的痛苦伤心的往事;最后,认识一个活泼、有趣、爱憎分明又深情款款的不一样的鲁迅,真实的鲁迅。<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学生带入鲁迅的回忆故事,将名著阅读带进语文课堂。</span>第一个部分给《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章的故事涂上色彩;第二个部分对关键核心段落的创造性朗读;第三个部分中学生谈谈《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形象更倾向于《自嘲》,还是更倾向于《答客诮》。三个板块,很简约,也很富于变化:或涂色、或朗读、或思辨,很好地组合在一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岁月无声,往事有痕,学生在鲁迅的往事中流连,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之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童年往事。康晓华老师</span>把《朝花夕拾》中作者童年生活的片段,剪辑梳理,整合设计,引导学生走进伟人生活中的平凡、生活中的真实、生活中的情趣,以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逐步拆除“厚障壁”,渐入作者内心世界,进而向作品中“青草更青处漫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部分最妙的问题是:给《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章的故事涂上色彩。</p><p class="ql-block">第二个部分最妙的问题是:关键核心段落的创造性朗读。</p><p class="ql-block">第三个部分最妙的问题是:你认为《朝花夕拾》中的鲁迅形象更倾向于《自嘲》呢,还是更倾向于《答客诮》。</p><p class="ql-block">你看,三个板块,很简约,也很富于变化:或画画、或朗读、或思辨。方法都是老方法,但海芹是善于组合的。所以,课就上得清爽,也灵动。</p> <p class="ql-block">  回首过往,岁月虽清浅,时光亦潋滟! 在这书香弥漫的冬日里,学生在经典书籍的浸润下,精神更加充盈,底蕴更加丰厚,表达也更加流畅。锦时筑梦,共绽芳华。示范课的引领,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明确了方向,注入了生命活水。“朝花”中的那一缕清香,激发了全体师生读书的积极性,营造了浓浓的校园书香气息。</p>

朝花夕拾

鲁迅

书香

学生

往事

整本书

康晓华

朗读

阅读

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