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国画大师曾杏绯

诚元

<p class="ql-block">  青果巷195号位于常州市青果巷中段路南,原市公安局对面,是原国画大师曾杏绯之家,门额上写着“可读轩”。</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继续走进去看看曾家宅第。</p> <p class="ql-block">  走进狭窄的走道,又见一道门,门额上嵌置有雕字青砖,三个字已被文革时期凿掉。</p><p class="ql-block"> 曾宅为两进三开间清式院落,坐南朝北,硬山造砖木结构。头进5檩3间,已失原貌,二进8檩3间,仍保持原貌。屋顶高脊犹存,超檐叠椽,檐下沿廊通达院门,罗砖铺地,阶石完好,保留有雕花木格门窗,特别是其透雕精致花卉图案和博古装饰的半墙式木质挡板,为常州现存其他古建筑中所罕见。两进屋宇间为一大天井,曾种植花木。</p> <p class="ql-block">  曾杏绯(1911年3月26日一2013年7月26日),回族,原名曾瑜。</p><p class="ql-block"> 曾杏绯其祖父曾省三是清朝的举人,父亲曾宇涵在国民党省府财政厅任职。很小的时候,曾杏绯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岁入私塾,9岁入常州女师附小。16岁时,曾杏绯拜画家徐凤林为师,一年后又随恽南田一派传人、常州著名画家蒋志明先生学习3年,打下了坚实的中国画绘画基础,尤以工笔没骨花卉见长。因为画技超群,在常州一带名声日隆,登门索画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30年,应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的再三邀请,曾杏绯离开家乡到南京担任其夫人马书城的家庭绘画教师。1932年,在马书城的撮合下,曾杏绯与马书城的弟弟马季康结为伉俪。抗日战争爆发后,受时局影响,曾杏绯辗转至重庆等地,艰难谋生。1945年,曾杏绯被甘肃平凉女子师范学校聘为美术教师。1947年,曾杏绯带着孩子到宁夏银川,在马书城办的托儿所附设妇女识字班当教员,开始定居银川。</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曾杏绯参加了西北妇代会,1951年进入原宁夏省妇联工作,1952年她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会,1955年,从妇联调科协任《科普报》的美术编辑。无论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繁忙的工作之余,曾杏绯始终坚持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一有空闲就潜心摸索。在宁夏这个塞上边城,曾杏绯成了艺术领域的第一批拓荒者,1953年到1956年,她的作品连续3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成为宁夏第一位入选全国美展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曾杏绯作为回族美术家被调入自治区文联,负责美术组工作。那一时期,曾杏绯一心扑在人才的培养和各种活动的开展中,培养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也活跃了当时的文化氛围。1960年,她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成为宁夏美协主席后,70岁的曾杏绯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黄金期,多年的坚持不懈和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使她很快达到了个人的巅峰,很多精品都出自那一时期。在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77岁的曾杏绯创作3一幅颇为独特的作品,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模式,甚至加入了设计的意味,画面上描绘十余种花卉,组成了一个象征吉祥的“如意”图案。设色艳丽而不失雅致,无论是兰花、灵芝、向日葵、牡丹、芙蓉、还是白玉兰都栩栩如生,被认为是代表曾杏绯艺术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0年4月退休,曾杏绯任宁夏美协分会名誉主席,还兼任全国美协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区文联常委、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区政协、妇联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曾杏绯始终坚持绘画至百岁高龄。2010年10月,在宁夏博物馆举办了百岁画展,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曾杏绯“杰出回族女画家”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7月26日上午10时,曾杏绯病逝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享年103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曾家宅第,除了墙上挂的几幅国画外,很少看到她的众多雅逸、色彩艳丽的国画,下面选一部分国画让大家欣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