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面价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的队。一面 面(的个)红旗硷畔上插,你把咱们的游击队引回咱家……”这首歌曾几何时,唱红了横山,唱红了陕北,唱响全中国,也唱出了新时期横山改革创业者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横山,有一个当地老百姓信得过的——横山红会医院。在横山4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共同传颂着一个人——红会医院名誉院长、骨科外科专家胡万彪,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六个大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万彪长有标准陕北男人国字脸,浓眉大眼,说话总是面带微笑且平易近人。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横山红会医院的发起人及创办者。如今,从榆靖高速公路驶入横山县城时,横山红会医院大楼已成为横山城区北大门新的地标,格外引人注目。医院门诊大楼上方的“人道、博爱、奉献”六个闪光大字在太阳照耀下滢滢生辉。胡万彪院长如今拥有陕西“五四青年奖章”、陕西“十大新闻人物”、陕西“215”规划人才、榆林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榆林市“152”人才、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横山红会医院被评为“百家优秀民营医院”,傲然挺雄在横山大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子承父道”,从小确立当一个好医生的 志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万彪常给人讲一句话:“我选择当医生是受父亲 影响的”。胡万彪的父亲人称“老胡”,一个土生土长在 横山无定河畔柿子沟小川的响水镇焦家洼村人。上世纪30年代,陕北大地连年大旱,民不聊生;战乱不断, 饿尸遍野。老胡的父亲在那一年去延安派粮返回路途 中被驻扎横山石湾川(现石湾镇)国民党杀害,年幼的老 胡和他的母亲,一个姐姐相依为命,过上了苦不堪言 的日子。母子三人被迫逃荒要饭到延安,母亲给人家 搅做针线活,老胡给人家揽工放羊维持生计,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母子三人冲散,从那以后老胡 成了孤苦伶仃的流浪儿,三回九转流浪到周至县马招镇,遇到了一个道土收留了他。从此,他与好心的道士 学医修道。他潜心学医,不分昼夜背诵《黄帝内经》、李 时珍《本草纲目》、张仲景《伤寒杂论》及中草汤药口 诀。跋山涉水、遍尝百草,学得了 “望闻问切”的诊病治病本领。解放后的1954年冬,老胡回到阔别二十余 年的响水老家,为当地父老乡亲诊病治病。1955年春天横山方圆百里发生脑炎流行病,老胡奔波在无定河川俩岸,认真诊治脑炎病人,经他着手诊治脑炎病人看一个好一个,也制止了脑炎病的流行蔓延,从此声名大振。</p><p class="ql-block"> 1962年10月秋末冬初的时分,老胡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这使老胡喜出望外,他的“医道”传承后继有人了,为儿子取名“万彪”,寓意:“厚德载万物,彪炳铭史册”。在胡万彪13岁还在上小学时,老胡就教他背诵中医汤药口诀,此后生的几个女儿,老胡亦然如此要求。老胡的言传身教影着胡万彪和他的几个小妹。他的父亲不仅教给他们济世救人的本领,而且给了他们大爱无私、奉献社会的情怀。在老胡的影响下,胡万彪从小确 立了像父亲一样当一名好医生,救治百姓病痛的志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年磨一剑”,胡万彪成了横山县医院 医术精湛、医徳高尚的好大夫</p><p class="ql-block"> 1979年,胡万彪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绥徳卫生学 校。在三年的卫校学习时间里,他认真系统地学习了 中西医理论知识,加有父亲从小教给他的中医知识,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了横山貝医院工作, 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医院“老大夫”、“老医师”学习,先后三次到陕西红十字会医院、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 京积水潭医院、北京301医院骨外科专科深造培训, 潜心专研骨外科手术治疗理论,翻阅大量骨外科手术 治疗医案,认真摘录医学笔记,在此期间得到了非常 系统的专业培训。胡万彪刻苦钻研,大胆探索,进医院 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成了县医院骨外科临床主治大夫 和领军人物。1996年,胡万彪打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 椎管狭窄必用手术治疗的“禁区”,采用中西医结合 非手术综合疗法,开设了全区首家腰椎间盘突出症专 科。他的同事胡元国(县医院大夫),在胡万彪开设专 科伊始,榆林市医院诊断他腰椎间盘三处突出并伴有椎管狭窄,省市专家都要求他做手术治疗,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同事胡万彪治疗,结果没出一个月,病情好转,五十天后基本痊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少患者对县医院落后的诊断仪器不放心,所以对胡万彪 仅凭一张X光片确诊腰椎间盘突岀症疑虑重重,但胡万彪就采用按摩牵引治疗顾虑重重的病人。县政府 一名干部王某两次去西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钱花了很多,病没一丝好转,最后也抱着试试 看的心理回到县医院找到胡万彪推拿按摩,竟然痊愈了。不少去榆林、西安、北京做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 者,回来后旧病复发,是胡万彪又帮助他们赶走病 痛折磨。胡万彪不仅擅长治疗腰椎盘突出症、颈椎病,还 精于创伤骨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和粉碎性骨折手术 治疗 。榆靖高速公路施工处的张某从40多米高的桥 面掉进桥柱简底,全身五处开放型骨折,并伴有脑外伤,入院时呈失血性休克,生命危急。胡万彪立即蛆织 人员进行枪救,先后为他做了五次手术,患者仅住两 个多月就康复出院。“细微之处见功夫”,横山县石油 公司高某前臂被玻璃割伤,右手腕部桡动脉、尺动脉断裂,必须进行全部吻合缝接手术。这是一例临床医学上 非常精小细微手术,需要大夫的大胆细心和手术本领的 过硬,在当时可以讲陕北所有的县级医院几乎没有人 敢承担,胡万彪硬是用他精湛的医术,为患者做了 5 个多小时的细微缝合手术,不仅保住了患者的手,而且还 恢复了活动功能。</p><p class="ql-block"> 胡万彪在陕北市县级医院是少有的骨外科手术 大夫,他术高不自夸不自傲;出名不张扬不显摆。他 用爱心看病诊病,视病人如亲人,只要哪里有危重急病患者,那 怕是三更半夜,冰天雪地,总是随叫随到。有一年的冬 天,天降大雪,胡万彪对一位术后的病人不放心,査房 时不慎摔倒,右臂碰伤,造成尺骨裂纹骨折,为了不影 响工作,打上石膏忍着疼痛坚持上班。几天以后,一 位慕名而来的病人家属坚持要他为自己的孩子做腿骨折手术,胡万彪没有拒绝,忍着负伤身体的疼痛,在 手术床前站立了两个小时,为那个孩子做了于术,他 的行为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感动的孩子家属叩头拜地,千恩万谢。</p><p class="ql-block"> 胡万彪“髙尚医德、精湛医术”被同行业认可,被 社会认可。就是在县医院当之无愧担当了业务院长 以后,仍然坚持病床手术一线工作。出了名的胡万彪有榆林、靖边、内蒙等大、中、小型医院慕名高薪聘请,并许 以房子、高级小轿车,从未所动过他的心,不为利诱, 不为名惑,忠诚于职业。用他的话说:我的根在横山, 横山土地养育了我,我愿为横山人民奉献一辈子……。他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无怨无悔。走进胡万彪的办公室,看到地上立着的柜子里满是医学书籍,桌子上也放满医学书籍和报刊。从医三十多年撰写了 80多万字的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和医学业务工作笔记,撰写了 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改良外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U型石膏夹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双骨折》、《腰骨粗隆间骨折63例治疗体会》、《腰骨干粉碎骨折交锁髓内钉辅以记忆合金环内固定应用》等论文,被《陕西医学》杂志、《中国骨伤》等省级、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发表,并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外科专家研讨会,反响强烈。</p> <p class="ql-block"> 艰苦创业,成就了横山红会医院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跨入21世纪,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横 山县医院许多名医、名大夫跳槽到榆林的“星元医 院"、"北方医院"、“市第一医院",横山县医院则因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外边的医学人才引不进; 内部的医学人才纷纷跳槽,作为土生土长的胡万彪看在眼 里,急在心头,是激流勇进?还是临阵脱逃?这时,胡万彪心 里已筹谋着更大更远的打算,那就是:创办横山县红会医院,为横山培养更多更好乡土医学人才,为民解除病痛,为横山父老乡亲服务。</p><p class="ql-block"> 2005年春天,胡万彪毅然辞去了县医院副院长 职务,开始了他人生第二次创业,重新创立组建 山县红会医院。起步伊始,困难重重,来自家庭、社会方方面面压力没有动摇他坚定办红会医院的决心。就在位居县城区租赁数间破旧楼房开始了工作。资金缺乏,设施简陋,医疗器械落后,这就是刚起步横山红会医院当时真实现状。不弃不馁,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以他的“仁心仁术,大爱无疆”赢得患者信任理解,赢得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胡万彪及他的团队,走过了艰难创业的一天天一年年。正是靠他们不屈不挠、共度难关的决心;和谐共享、合作共贏的态度;精湛医术、心 系患者情的怀,实现了横山红会医院一年一个新变 化,一年一个新发展。此时此刻,胡万彪目光更大更远了,不满足于小作坊式的经营了,他在思谋着建设一座 更有现代人文气息的:设计现代、场地宽敞、环境幽雅、设备 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创品牌医院。心动不如 行动,2007年开始考察多家名院,多方考察 选址、立项论证,多方筹措资金,经过四年多的艰辛努 力,终于2011年建成了总占地面积13334平方米,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积16000多平方米的一栋6层职工公寓楼,一栋 9层门诊住院现代化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横山红 会医院已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70多名职工的集预防、 医疗、保健、康复、急救、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 医院。设有外科、骨科、内科、妇产科等20多个临床、 医技科室。拥有美国皮克6000型高档螺旋CT、日本 阿洛卡彩色B超、日本富士能电子胃镜、以色列骨密度仪、日本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高精档检査设备。同 时,横山县红会医院是横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首批定点医院,也是各大保险机构、交通肇事定点医院、榆林市卫生学校教学医院。</span>多年来,横山红会医院不惜巨资,采取“引进来,送出去”办法法培训本院医 士、护士达50批次300余人,既为本院培养了大批医疗骨干人才,又为横山培训输送大量乡村医生,也解决了近十多年各类医学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为政府排忧解难。</p><p class="ql-block"> 横山县红会医院荣获全国“百家优秀红十字会医 疗机构”、全国“改革创新示范单位”、陕西省红十字会 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等多项 荣誉称号,创造了民办医院的奇迹。胡万彪陕北铮铮 铁骨的男子汉,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实现了一个个梦想。八年来,横山红会医院接诊住 院病人24000多人次,实施各种大中型手术6000多 例,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000多例,直通车报销新农合 病人6000多人次。在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无不彰显 着横山红会医院“以人为本、救死扶伤、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无不彰显着横山红会医院“创新管理、科学发展、德技 双赢”的奇迹再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爱心洒人间,横山红会医院唱响新时代最美赞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韦唯一首"爱的奉献》主題歌, :曾经激荡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曾经唤醒过多少人沉睡麻 木的良知。八年来,胡万彪和他的红会医院真真实实 在传唱着《爱的奉献》这首歌,当面对各个媒体记者采 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医院小的时候是我个人 的,医院大的时候是社会的。我是横山人,能为家乡 做点事是我的心愿。”是的,八年来,红会医院积极参 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专家教授下乡义诊60多次,免 费送药6万多元,受益群众8万多人次;救助特困患 者2000多人次,减免资助医药费120多万元;资助报 考医学类的特困大学生98人、资金达40多万元;捐 赠四川汶川、甘肃玉树、四川雅安、庐山等灾区人民币 8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20多万元;支持慈善、文化 事业15万元;荣为横山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劳动模范。为特困患者等免费发放价值140万元的健康 体检卡1800多张;对300多种约品直接降价,让利患 者1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志存髙远,爱心无限”,胡万彪和他的红会医院 ,在用人间大爱唱响着新时代最美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付世财2013年采写报道,发表在《检察文学》(2013第四期)。特整理成美篇留存。</p> <p class="ql-block">《中国网》生态频道记者、中国新闻杂志社《时代中国之声》编辑、中国当代检察文学研究会《检察文学》编委付世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