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0E0H4QEI">“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br></p><p id="0E0H4QEJ">一首《当你老了》,唱出多少人的心声。可当衰老和疾病一同来临时,又要如何才能安度晚年?<br></p><p id="0E0H4QEK">近日,建阳检察院公布的一则起诉书,其内容令人深思。<br></p><p id="0E0H4QEL"><strong>一、77岁老人与妻子相约结束生命</strong><br></p><p id="0E0H4QEM">经查明,77岁的老杨下半身瘫痪,一直由妻子照顾。由于行动不便,<strong>老杨的生活质量很低,身心备受折磨</strong>。不愿再忍受痛苦的老杨,向妻子提出请求——帮自己结束生命。妻子同意了,并表示自己要殉情。<br></p><p id="0E0H4QEN">于是,按照老杨的要求,妻子找了一把小斧头。老杨先动手,用斧头砍了妻子的头部一下,然后把斧头交给妻子,妻子用斧头往老杨的头上砍去,一下、两下、三下……一共造成十几处伤口。<br></p><p id="0E0H4QEO">接着,妻子按照老杨此前的要求,用菜刀砍剁老杨的左手手腕,试图造成老杨割腕自杀的假象。随后,妻子又用菜刀割自己的左手腕,企图自杀,最终因失血过多昏迷在地。<br></p><h3></h3> <br><br><br><p id="0E0H4QEP">女儿回家后发现了家里的惨状,将母亲送医抢救并报警。此时,老杨已经死亡。所幸发现及时,母亲被救回。尽管子女对母亲的行为表示谅解,<strong>但她还是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建阳检察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strong><br></p><p id="0E0H4QEQ">有人问:“明明是丈夫不堪病痛,要求她这么做的,为什么会被判决故意杀人罪呢”?对此,律师进行了专业分析。<br></p><p id="0E0H4QER"><strong>理由1:公民没有自杀的权利</strong><br></p><p id="0E0H4QES">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金琳律师表示,<strong>目前各国的法律都普遍不认可自杀</strong>,自杀不属于公民的权利。从本案来看,老杨的本意是安乐死,但仅凭妻子的供述,他人无法判断老杨是不是真的自愿放弃生命。<strong>如果法律上认可这一点,那弱势群体的生命会受到威胁</strong>。<br></p><h3></h3> <br><br><br><p id="0E0H4QET"><strong>理由2:安乐死制度在中国适不适用的问题</strong><br></p><p id="0E0H4QEU">北京律师协会刑诉法委员会副主任彭逸轩认为,这个案件反映了“安乐死是否在国内适用”的问题。自杀是否合法,本来就有很大的争议,有观点认为,当一个人到了无法自理的程度,有权利选择体面地死去。<strong>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国家都不认可安乐死</strong>,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的层面来看。<br></p><p id="0E0H4QEV">即使他人求死的意愿真实,也不代表具有结束其生命的合法性。<br></p><p id="0E0H4QF0"><strong>二、寿命延长的背后,是带病生存</strong><br></p><p id="0E0H4QF1">2020年,《柳叶刀》发布《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特刊,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全球1000多所大学和研究中心、5000多名合作者共同完成。<br></p><p id="0E0H4QF2">数据显示,<strong>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速明显</strong>。1990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68.1岁,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77.6岁,增幅为9.5岁,超过全球人均预期寿命的涨幅。其中,中国女性、男性的预期寿命分别为80岁和74.7岁。<br></p><h3></h3> <br><br><br><p id="0E0H4QF4">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数据备受关注,就是<strong>人均健康预期寿命</strong>——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年限。<br></p><p id="0E0H4QF5">2019年,中国的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4岁,<strong>比2018年的68.7岁有所降低</strong>。这意味着,虽然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增加了,<strong>但带病生存的时间也延长了</strong>,为9.2年。导致这一结果的疾病原因是<strong>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肺癌、糖尿病及年龄相关疾病</strong>等。<br></p><p id="0E0H4QF6">因此,<strong>活得长不一定等于活得好</strong>。如果晚年重疾缠身,生活无法自理,那么生活质量也不会高。晚年养老,活得又长又好才是关键。<br></p><p id="0E0H4QF7"><strong>三、哈佛:养成5个习惯,增加10年无病寿命</strong><br></p><p id="0E0H4QF8">那么,想要寿命长,又想身体好,应该怎么做?哈佛的一项研究给了我们答案。<br></p><p id="0E0H4QF9">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strong>胡丙长教授</strong>的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的数据基础建立在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之上,<strong>共对11多万名参与者进行分析</strong>,具有一定的权威性。<br></p><h3></h3> <br><br><br><p id="0E0H4QFA">研究指出,从50岁开始,养成5个健康的习惯,有助于延长10年无病寿命。这5个健康习惯分别是:<br></p><p id="0E0H4QFB">·从来不吸烟;<br></p><p id="0E0H4QFC">·BMI保持在18.5~24.9之间;<br></p><p id="0E0H4QFD">·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br></p><p id="0E0H4QFE">·适量饮酒;<br></p><p id="0E0H4QFF">·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即替代健康饮食指数(AHEI)评分>40%。<br></p><p id="0E0H4QFG">下面,我们来一一解释一下。<br></p><p id="0E0H4QFH"><strong>1、从不抽烟</strong><br><br><br></p><p id="0E0H4QFI">吸烟者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无论是整体生存期还是无病生存期,<strong>都显著缩短</strong>。而且,吸烟量与预期无病生存期成反比,<strong>吸烟量越多,预期无病生存期就越短</strong>。<br></p><p id="0E0H4QFJ"><strong>2、BMI在18.5-24.9之间</strong><br></p><p id="0E0H4QFK">过胖或过瘦对身体都不好,BMI在30以上和BMI在18.5以下的人群,与BMI在18.5-24.9之间的正常体重人群相比,整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都有所下降。<br></p><h3></h3> <br><br><br><p id="0E0H4QFL"><strong>3、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strong><br></p><p id="0E0H4QFM">运动时间与整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呈正相关,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的女性无病生存期占整体生存期的81%。<br></p><p id="0E0H4QFN"><strong>4、适量饮酒</strong><br></p><p id="0E0H4QFO">要注意的是,<strong>这里的“适量饮酒”并不是鼓励不喝酒的人去喝酒</strong>,它是针对欧美大量饮酒人群而言的“适量”,<strong>是一种约束,让他们少喝一点</strong>。<br></p><p id="0E0H4QFP">酒精对人体具有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每天饮酒30g以上的人,整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都更短。酒精没有安全限度,最好一滴都不要沾。<br></p><p id="0E0H4QFQ"><strong>5、有良好的饮食习惯</strong><br></p><p id="0E0H4QFR">饮食质量越高,整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就越长;饮食质量越低,这两种生存期就越短。具体措施包括:适量吃白肉、少吃红肉;多吃蔬果、坚果和豆类;多吃膳食纤维;减少反式脂肪和动物脂肪等。<br></p><h3></h3> <br><br><br><p id="0E0H4QFS">对于丧失自理能力的终末期病人来说,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过得更舒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健康人群而言,即使从50岁开始养成好习惯,也能延长健康寿命。<strong>活得久又活得好,才是我们应有的追求!</strong><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