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三国》

孤独的老狼

<p class="ql-block">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天下大乱却英雄辈出。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面对东汉末年残破的政治局面,一大批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在对抗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最终结束了军阀割据、四方混战的局面,为几百年之后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所以有人说,三国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璀璨的浪花,是最具话题性的乱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执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百姓们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从此开启了将近一百年的动荡和战乱。公元184年 ,张角、张梁等人率领的黄巾军起义迅速发展,追随者很快到百万之众。危急之中,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令地方州郡和地主豪强招募军队进行镇压,这个举措虽然有利于各地平息叛乱,但是也直接导致了地方势力割据一方,不再受日益衰落的朝廷节制,开启了群雄争霸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汉灵帝死后,外戚与宦党之争又起,很快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外戚大将军何进密招袁绍等人欲杀尽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同时下令凉州董卓、并州丁原带兵进入洛阳增援。不料消息走漏,宦官们先发制人,在董卓到达洛阳前杀死何进,而袁绍等人则以为何进报仇为名杀死十常侍及宦官二千人,终结了困扰东汉上百年的外戚与宦官之争。 </p> <p class="ql-block">  董卓率领西凉的虎狼之兵进入洛阳后,为了独揽朝政,派吕布杀死了并州刺史丁原,然后废黜杀死了汉少帝改立汉献帝刘协,自称太师,将东汉朝政大权牢牢地攥在手中。董卓生性残暴专断,朝中不肯臣服的大臣和官吏,均遭其斩杀屠戮,袁绍、曹操等人为避其锋芒纷纷逃离洛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曹操逃离洛阳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兵,首倡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初平元年,袁术等人推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以奋武将军的身份加入,关东各州郡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兵败之后胁迫汉献帝西迁长安,然后纵火烧掉洛阳宫殿,挖开王陵,劫掠百姓,致使王都附近二百里荒无人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出任兖州牧,他“设奇伏,昼夜会战”诱降黄巾军三十万,又收纳了地主豪强,成为北方一支颇具实力的地方武装。后来司徒王允设连环计,董卓被部将吕布杀死,关中再次陷入内乱。袁绍、曹操等人展开混战,袁绍家族“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军队数十万人,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两军决战于官渡,曹操听取谋士许攸的建议,偷袭乌巢,切断袁绍大军粮草,以弱胜强全歼袁绍主力,将汉献帝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家道中落,自幼以织席贩履为生,少年时拜原九江太守卢植为师,与公孙瓒等人交好。刘备为人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各路豪侠竞相依附,与关羽、张飞等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黄巾军起义之后,刘备携关羽、张飞起兵平乱被公孙瓒授别部司马,后来在孔融等人的劝说下驻守徐州。吕布率军攻打小沛,刘备兵败前往许都投靠曹操,被封为左将军。 </p> <p class="ql-block">  曹操与刘备纵论天下,刘备知道曹操难容自己,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回到小沛。建安五年(200年)春季,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名垂千古的《隆中对》。</p> <p class="ql-block">  孙权其父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盘踞江东,打下了一片基业。中平六年(189年),长沙太守孙坚起兵讨伐董卓,孙权跟随兄长孙策暂居庐江。孙坚奉袁术之命讨伐荆州刘表不幸战死,孙权年仅九岁。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起兵渡过长江,参与群雄争霸的混战,孙权追随兄长左右,他常参与孙策军内部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加上他为人旷达开朗、仁爱明断,崇尚侠义,渐渐与父兄齐名。</p> <p class="ql-block">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门客刺杀身亡,将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年仅十九岁,便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权以张昭为师,重用周瑜、程普等旧臣,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将诸葛瑾、鲁肃、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然后三伐黄祖收得大将甘宁,稳定了江南局势,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p> <p class="ql-block">  曹操在稳定了北方政权之后,率二十万大军挥师江南,意图一举吞灭江东。孙权、刘备两家在鲁肃和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组成同盟联合抵抗曹操。东吴的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的两万人马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在赤壁隔江对峙。针对曹操大军不适应水战的特点,谋士提出将战船用铁链锁在一起,而东吴方面则顺势采用了黄盖提出的火攻之计,于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打赢了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p> <p class="ql-block">  赤壁之战后,刘备入主巴蜀占据了汉中等地,接着孙权、刘备双方开始争夺军事战略要地荆州。关羽在和东吴的军事战争中被吕蒙偷袭杀死,刘备倾举国之兵与吴军对峙于夷陵,被吴将陆逊击退,不久之后病逝于白帝城。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在诸葛亮和孙权等人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了结盟关系,共同抗击曹魏,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p> <p class="ql-block">  三国鼎立的局面维持了四十年之久,公元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钟会大军被阻于剑阁,而 邓艾则避开蜀将姜维锋芒,抄阴平小路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准备伐吴,此时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吴国岌岌可危。279年十一月,西晋大举进攻吴国,孙吴灭亡,三家归晋。</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代上承秦汉下启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充满了话题性的历史阶段。一方面,三国延续了战国以来能人辈出的局面,谋士如雨,猛将如云,英雄不问出处,曹操出身于宦官之后,刘备出身于织席贩履,关羽、张飞出身于贩夫走卒;另一方面,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些历史人物留下了大量的典故,如: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吴下阿蒙、大意失荆州、羽扇纶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唐宋时期的杜甫、苏轼等人也对三国历史情有独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垂千古的诗词;唐宋以来,蜀汉大将关羽因其勇武忠义备受历朝历代推崇,由候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最终成为万民敬仰的武圣。元明时期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更是将三国的影响力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对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言,真的是数不清的谋略,看不尽的风流,说不完的三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