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精彩记录(二)春城昆明<2>.

碧海情深

<p class="ql-block">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当太阳将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云南名吃《鲜花饼》</p> <p class="ql-block">美味暴击</p> <p class="ql-block">金殿公园位于昆明城东约七公里的鸣凤山上。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金殿”,又称为铜瓦寺。 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十分悠久。金殿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总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纯铜建筑。大殿之内,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以及殿内供案、帏幔、真武帝君造像、匾额以及楹联,皆为铜铸。殿内的真武帝君坐像,刻画精细,丰姿魁伟,面向庄严。旁边持剑肃立两旁的水火二将,形象威武,性格勇猛,其铠甲衣纹,精雕细镂,铸工精美。 金殿公园内太和宫的大门上有一块大匾,匾上写着四个字:“鹦鹉春深”,意为这里一年四季春季盎然。寺庙的大门叫“棂灵门”,门的两边有对联赞美此地风光和道家思想。金殿不仅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而且还是最重,保存最好的一个。 金殿之外还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在殿后另有山茶一株、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太和宫内还有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宝剑,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镇山法宝,另有一把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战刀。 金殿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阳光由书页之间的缝隙洒下,呈于地上斑驳可见。路途静谧,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紫气东来,飘渺氤氲,与景区“金殿博览苑”中的百亩茶花交相辉映,映出漫天绯红,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鸣凤胜境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棂星门高高在上的狮子迎宾祝福送吉祥。</span></p><p class="ql-block">棂星门坐落于太和宫庙门内,为一四墩三门石牌坊,门边悬挂一幅隶字联: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山水一半云;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天下无双翠壁天下无双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高高在上的大象送客祝寿道平安。</p> <p class="ql-block">仁威之殿</p> <p class="ql-block">铜殿</p><p class="ql-block">铜殿因其金光灿灿,也被称为“金殿”。铜殿作为文物价值无与伦比。由于战争与人为破坏,中国现存的由历史上传承下来的铜殿仅有十余座。 而在中国当代,中国铜雕大师朱炳仁则奉献了更多经典传世的铜殿建筑。</p><p class="ql-block">铜殿全国有四个:昆明铜殿铸造工艺精湛,重量首屈一指(250余吨),使它成为我国的一件国宝,被列为二十八处古建筑之一,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纯金属殿字建筑。</p> <p class="ql-block">枯木逢春</p><p class="ql-block">紫薇生芽</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胜境</p><p class="ql-block">昆明鸣凤山太和宫作为全国少有的建有紫金城和金殿的古老的道教真武宫观,成为中国明、清时期道教发展、政治变幻、金属产业发展等史实的重要见证,饱含了多方面的珍贵价值。</p> <p class="ql-block">钟楼奇葩</p><p class="ql-block">钟楼:金殿风景区后山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三楼穹顶下,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此钟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面的宣化楼上,1953年拆城楼移至古幢公园,近又移至“金殿”公园。</p> <p class="ql-block">“中国金殿博览苑”集中国现存的六幢古代铜建筑于一园,铜殿按2:1的比例用珍贵的楠木经仿铜处理建成。它们分别是:颐和园万寿山宝云阁、 湖北武当山铜殿、 陕西五台山“万寿殿” 山东泰山金阕及武当山“转运殿”中的元代小铜殿。</p> <p class="ql-block">金殿文物馆建于太和宫天师殿内,馆藏大量明清以来的重要文物,其馆藏量在全省风景旅游区中首屈一指。收藏有铁器、铜器、瓷器、兵器、法器、衡器、石雕、木雕、泥塑、锦缎、经典、古代生活用品及名人字画和碑刻等。这些文物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融铸着滇人的智慧,饱含着丰厚的历史人文信息,有珍贵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其中以道教镇山七星宝剑,七星旗,吴三桂使用过的大刀为代表,为探索云南道教和地方文化史提供了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西周青铜文物展室设于太和宫天师殿,为弘扬战国至西汉时期,以及后代历朝高度发达和有地方特色的青铜文物,展出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仿品,有具有云南爨文化特点的历代铜制器物、中原传入云南的历代铜器、道众生活与法事活动用的铜铸器物等。其中有铜俎、 贮贝器、铜枕、铜鼓、铜兵器、编钟、酒鐏、古鼎、铜乳锣、铜纹片等,做工朴拙优美,典雅精致.</p><p class="ql-block">  “古滇铜魂,金殿神韵”青铜文化展馆以全国最大的铜殿――金殿为依托,中国金殿博览苑、青铜文化景廊、永乐大钟、铜牛园为映衬,具有四百年历史文化的昆明金殿与滇铜文化发祥地――“天南铜都”东川联合设立青铜文化展馆。展示云南青铜三千多年来开采、冶炼、浇铸、造型及向全国运送的辉煌历史,突出金殿青铜文化主题,配以云南出土的青铜文物仿制品及生动的雕塑群、实物模型、图片、文字资料,让游客进一步了解云南悠久的青铜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景廊是金殿名胜区联结文物古迹区与园林植物园的主游路,用雅致的青石铺砌,两侧沙松萦绕,绿草如荫,点缀以六组战国至汉云南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青铜文物仿制雕塑,穿行其中,感受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世界茶花品种博览苑</p><p class="ql-block">金殿是集茶花种植、展示、繁殖、观赏、科研于一体的茶花专类园,1000余亩茶花生长在茂密的油杉林中,光线柔和、空气湿润的自然环境,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茶花种植宝地,无论面积、茶花数量、品种、原生种、自主培育品种以及园区功能分区方面都最全面。其中茶花品种1200余个,不同规格的地栽茶花40多万株,世界上及全国其他省份有的茶花品种,在金殿基本都能看到。金殿茶花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尤其金殿铜殿前一株数百年历史的古树茶花,品种为云南山茶中的狮子头,花大色艳、惹人注目,年年被香火熏染依旧开得灿烂。且这棵古茶花的开花量大,每年春节前后红艳艳的两三百朵茶花压满枝头,象征来年日子红红火火,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殿前红”。</p><p class="ql-block">2016年,金殿获得了来自全球的30名国际茶花协会理事会成员全票通过,被授予“国际杰出茶花园”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吴三桂大刀及真武七星剑展馆</p><p class="ql-block">吴三桂与陈圆圆展馆</p> <p class="ql-block">永远的红尘</p><p class="ql-block">陈圆圆塑像</p> <p class="ql-block">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p> <p class="ql-block">三天门</p> <p class="ql-block">仙人掌与多肉植物馆园林</p><p class="ql-block">植物园:金殿建有500亩的钟楼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00余种。金殿名胜区是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p> <p class="ql-block">《滇王金钟》印</p> <p class="ql-block">西周青铜文物展室设于太和宫天师殿,为弘扬战国至西汉时期,以及后代历朝高度发达和有地方特色的青铜文物,展出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青铜器仿品,有具有云南爨文化特点的历代铜制器物、中原传入云南的历代铜器、道众生活与法事活动用的铜铸器物等。其中有铜俎、 贮贝器、铜枕、铜鼓、铜兵器、编钟、酒鐏、古鼎、铜乳锣、铜纹片等,做工朴拙优美,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李鹏题词:</p><p class="ql-block">春城茶花甲天下</p><p class="ql-block">试问谁家甲春城</p> <p class="ql-block">禄充风景区主要指的是位于抚仙湖西岸的禄充村。历史上的这里人杰地灵,曾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誉。景区内有一个禄充大洞,位于村南,地下泉水非常丰富,水温常年保持在24℃左右,泉水源源不断流入抚仙湖。在夏天秋天,村民用水车车水捕捞成群结队逆水而上的抗浪鱼群,是这里的一大奇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笔架山主峰上的观音寺会举办庙会,场面热闹,盛况空前。位于笔架山北面的波息湾,风平浪静,是游泳和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玉溪福地,毓秀抚仙湖。</p> <p class="ql-block">车水捕鱼。从古至今包有几百年历史,当地渔民自古以来延续了祖先发明的车水捕鱼法,在渔汛期间,渔民遵循抗浪鱼来三天,去七天的特有产卵规律进行捕捞。捕鱼工具主要有:鱼笼、长车、板车,形成了抚仙湖独有的车水捕鱼文化,并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阴天晴天对照</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坐落于昆明城西南郊,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湖滨公园。它位于滇池北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过去称“近浦”。“浦”即水边地区之意,“近华浦”就是接近太华山的水滨之地。 大观楼的中心所在就是“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大观楼为三层方楼,三重檐四角尖顶,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于立方米。内有木梯咳大三楼,正面二层檐下悬挂清朝咸丰皇帝的“拨浪千层”匾。登楼远观,湖光山色,景致极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吸引了远近文人墨客登楼赏景,吟诗作赋,极一时之盛。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许多佳作名篇。其中最富盛誉的是孙髯所作的180字长联。孙髯长联既出,因其社会内容深广,思想内容及艺术性很高,一扫他人俗唱,轰动一世。</p><p class="ql-block"> 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p><p class="ql-block"> 从大观楼东侧彩云崖前过长堤,沿堤南下,见造型如“船”的楼外楼,船周有临水曲廊,船身主建筑为二层歇山式古典建筑,仿佛一支巨型画舫,正待驶往滇池。登上船楼,风帆远树,水网道,俱入眼底。侧看大观楼前,人影、花影、楼影俱映水中。</p> <p class="ql-block">大观倒影</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观楼长联</p><p class="ql-block">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评价</p><p class="ql-block">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大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倒影叠幻</p> <p class="ql-block">锦联</p> <p class="ql-block">天地人和</p> <p class="ql-block">暮春菊花开成片,银杏大道遍金黄。大观公园菊花满园、一步一景,准备了一系列好看、好吃、好玩的活动等你来。</p><p class="ql-block"> 大观公园举办第二十六届大观金秋菊展,此次菊花展以“同庆同圆”为主题,在主园区内布置了“和谐之舞”“一家亲”“小可爱”“嫦娥仙子”、精品菊花区等多个展点。本届菊花展将展出菊花约25000余盆,共600余个菊花品种。市民将欣赏到球型类、管状、飞舞型、丝状型等各式菊花形态;什锦菊、多头菊、悬崖菊、盆景菊等各类菊花造型,同时,还有少见的绿萍,绿沙,绿云,绿牡丹等绿菊品种。本次菊展的各个造型均采用园林艺术造景手法,“一家亲”和“小可爱”等大型菊造型由园艺匠人历时一年,利用万余朵小菊绑扎而成,正门入口的“和谐之舞”展点则是使用五色草等花卉制作出来的园林艺术造型,这些造型的每一个焊接、每一簇花叶都凝聚了制作者的汗水和心血,不仅展示了菊花的文化风韵,也展现出园林职工的高超技艺。中秋恰逢迎国庆,双节合璧,同庆同圆,各色各样的菊花争相斗艳,祖国生日月更明。整个主园区都被营造出了浓郁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鱼跃莲池</p> <p class="ql-block">莲池生彩</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占地面积89公顷,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个民族社会文化风情的窗口,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国委员会民间传统文化基地和国家民委全国首批民族工作联系点之一。 云南26个少数民族有: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等。</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佤族、</p><p class="ql-block">拉祜族、傈僳族、</p><p class="ql-block">傣族、白族、</p><p class="ql-block">纳西族、景颇族、</p><p class="ql-block">布郎族村寨图。</p> <p class="ql-block">普米族、阿昌族、</p><p class="ql-block">怒族、基诺族、</p><p class="ql-block">德昂族、独龙族、</p><p class="ql-block">壮族、回族、</p><p class="ql-block">苗族村寨图。</p> <p class="ql-block">瑶族、藏族、</p><p class="ql-block">满族、蒙古族、</p><p class="ql-block">彝族、布依族、</p><p class="ql-block">水族、汉族村寨、</p><p class="ql-block">民族大团结图。</p> <p class="ql-block">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那么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婚俗。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禁止与其他族通婚。青年男女可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还要经过说媒、吃合意酒、订婚酒等过程。</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服饰方面。彝族男女喜欢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做衣服,男子头缠青布包头,内穿白衣,外套是青色对襟领褂。</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礼仪方面。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彝族民间向来有打羊、打牛等迎宾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白族村三塔倒影。</p><p class="ql-block">白族的风俗文化。</p><p class="ql-block">1、在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p><p class="ql-block">2、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男子成婚以后,要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自己的烹调技艺。</p><p class="ql-block">3、白族人热情好客,来客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迎接,并以酒、茶相待。</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六月年、耶苦扎、活瑟瑟、扎勒特、十月年、嘎汤帕节、新米节、母亲节、老人节、火把节等。</p><p class="ql-block">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p class="ql-block">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p><p class="ql-block">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上,村寨依照山势而建。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其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西双版纳的格朗和南糯山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其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p> <p class="ql-block">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等省区。那么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礼仪方面。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服饰方面。苗族各地的服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p><p class="ql-block"> 最后是节日方面。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p> <p class="ql-block">傣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p><p class="ql-block">1、傣戏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p><p class="ql-block">2、织锦傣锦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织造时傣族妇女首先将花纹组织用一根根细绳系在“纹板”(花本)上,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两层后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便可织成十分漂亮的傣锦。</p><p class="ql-block">3、乐器傣族民间乐器有嘎腊萨、玎、筚、多洛、象脚鼓、铓、排铓和傣镲等。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是舌簧乐器,用循环换气法能持续发出五度音程,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楼里,能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而吹出的颤音尤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创作出《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使葫芦丝音乐风靡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4、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5、婚姻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于各地在社会发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简介</p><p class="ql-block"> 傈僳族的住房主要有“千脚落地屋”(即竹篾房)、木楞房和土木结构的瓦房。傈僳族是青藏高原南下古羌人、古氐人与云南高原部分土著融合形成的民族,也是中国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傈僳语属汉藏语系。傈僳语在怒江傈僳自治州内通用,由于居住分散,所以语言也分几个方言区。</p><p class="ql-block"> 傈僳族以玉米、荞麦、大麦为主食,肉食来源有家庭饲养的猪、牛、羊、鸡肉。傈僳人的传统饮食有苦荞粑粑、烤乳猪、漆油、杵酒(水酒)等。傈僳族普遍日食两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的时候,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后。平时很少单做的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用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p> <p class="ql-block">云南民俗博物馆位于风景迤逦的云南民族村景区门外的仿古建筑昆明故城内,展厅面积1300余平方米,宽敞大气,在云南民族民间常见的红、黑、蓝基本色调的烘托下,温馨而祥和,地域特色鲜明。国家博物馆吕章申馆长专门为云南民俗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俗博物馆于2010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目前馆内一楼设有云南宗教、云南青花瓷器、云南民族乐器、马帮文化、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云南民族服饰、云南青铜器七个展览单元,近千余件展品都是纯粹的云南元素。二楼设有云南民族字画及文物艺术品展销。</p><p class="ql-block"> 云南民俗博物馆以抢救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常年举办云南代表性的民俗文物展览;组织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展示;云南民族画廊书画作品展览等,同时依托云南民族村、云南省文物总店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亦可承接各类专题性的文物艺术品展销活动。</p> <p class="ql-block">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祜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其中澜沧铅矿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业。</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节庆</p><p class="ql-block">  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有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p><p class="ql-block"> 拉祜年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征太阳和月亮,小粑粑象征星星和五谷丰登,在农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让它们和主人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村寨里宰牲畜,户主都要给各户分一节大肠和几勺鲜血,民间有不见牲血不吃肉之说。初一凌晨,全寨的年轻人都要背葫芦或抬竹筒,到山泉去抢新水,然后便开始正式过年,喝酒唱歌。一般过年都由初一到初五;初九到十一为小年。小年的活动内容基本与大年相同。</p> <p class="ql-block">佤族的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一、穿戴</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宽口大裤。妇女着掼头衣和横条花短裙,饰物有项圈、项链、手镯、腰箍和脚箍等,大部分为银制品或竹藤制品,或涂上天然色料,或取决于自然的色彩,几乎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爱。</p><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佤族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长裙、筒裙以及一些较为有时代感的衣着和装饰,但佤族聚居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数衣服的原料是自种的棉麻,按其传统的方式,加工制做的,织出的图案像孔雀、白鹇等羽翎,有的像灵猫、鲮鲤等毛皮的图案。</p><p class="ql-block">二、居住</p><p class="ql-block">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巅。在西盟地区有的村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聚成了数百户的大寨。佤族喜欢住竹楼,部分改住土坯平屋,这是后来改变的新的住宅形式。竹楼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p><p class="ql-block">房内陈设简单而明快,必不可少的是一个供人使用的火塘和一个供祭祀之用的火塘或供祭祀与牲畜饲料加热的火塘。</p><p class="ql-block">三、饮食</p><p class="ql-block">佤族多用竹筒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数分食,一次平均分完。喜欢嚼槟榔、喝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水酒用小红米发酵后制成,多盛于大竹筒内,插入细竹管吮吸。佤族人也有饮浓茶的习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p><p class="ql-block">四、婚嫁</p><p class="ql-block">佤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财产多由幼子继承,女儿没有继承权。佤族命名时用逆式父子连名制,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最早一代的名字都叫“司岗”,意为葫芦或石洞,是对母权的崇拜。</p><p class="ql-block">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称为“串姑娘”,青年男女群聚在一处,对唱情歌,用赠给槟榔、菸草表示定情。但缔结婚姻由父母作主,男方要交几条牛的聘金,称为“奶母钱”和“买姑娘钱”。有时父母一方不同意,则双方逃婚,父母也不追究。过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现已有较大的改变。</p><p class="ql-block">五、丧葬</p><p class="ql-block">佤族实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有些地区则保留将亡人葬于竹楼下或竹楼附近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云南省“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南郊,“高原明珠”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约10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0米,占地750亩。</p> <p class="ql-block">睡美人</p><p class="ql-block">从昆明城东南眺望西山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位青丝散垂的妙龄美少女仰卧在滇池湖畔,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称“睡美人山”也叫“睡佛山〞。相传有凤凰栖息,故又称为“碧鸡山”。西山风光之秀丽为昆明诸山之首,早已扬名天下,滇池岸边,还流传着关于“睡美人”的动人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 ,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p> <p class="ql-block">每年11月初开始,正是观鸥的好时节。成千上万的红嘴鸥,不远万里从寒冷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来过冬。这样的大迁徙,想想都觉得是件很壮观的事呢。走到海埂大坝上,和这些红嘴鸥来一次亲密接触,或喂食,或围观,或追跑,心情就一下子好了起来,一如昆明灿烂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海硬公园滇池观景长堤</p> <p class="ql-block">运气不错,看到了首批(据专家预测有一千多只)从西伯利亚飞来昆明过冬的海鸥。</p> <p class="ql-block">篇幅所限,</p><p class="ql-block">余兴未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