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学者孙见喜:漫说文化源头

何建胜

<h3> 著名作家学者孙见喜先生</h3> <h3>  中华文化的研究者有一个通识,就是中华文化有三个支撑点:儒、释、道,释家的原始经典是外来的,儒道两家的源头都在《周易》,这部经典被认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苇编”三绝,他读《周易》入迷,又释卦辞、作“十翼”,成为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博大精深,它包含了古人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极为丰富的原创知识和古人的十多种发明创造,及这些创造的原理、哲理、道理。</h3> <h3> 那么《周易》源头在哪里呢?在乾坤阴阳,这是原动力,由此而八卦,而64卦,这是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结果;这里边阐述了做人的道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系辞64卦注释了古人发明创造的原理,这就是“尚象制器”,由此我们祖先创造了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及各种武器。这是一个系统论,指导着后世的天文学、建筑学、军事学、中医学;这部经典教导我们崇尚天地、和谐自然、爱护环境、珍惜万物,比如春天不能伐木和捕鱼,军事上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建筑上要讲风水谐和,人际关系、族际关系、国际关系上要讲和谐、和睦、和平;医学上讲阴阳平衡,音乐上讲五音协畅,文学上讲“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等。《周易》里有一个重要思维方式,就是“立象尽意”,“象”是大自然,是天文地文,故人文源于天文,人道源于天道;而“意”可以扩展至思维极限,比如“太极”,这是中华元文化的精髓所在。“太极”语出《周易、系辞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这是生生之源,“太极”是对先天之象的推理与扩展;“八卦”是对后天之象的解析与抽象。<br></h3> <h3>“太极”的六个特征:<br> 一、“太极”无形体,却于无中生有,生出阴阳之道,生出男女之别,“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二、“太极”之阴阳合和不可离,合则生,离则死,如人体气血,和畅则成命,分绝则为鬼;三、生生之源,物质结构、天体衍化、生命起源,换为《道德经》的说法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物质的有序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在《周易》里叫“原始反终”,《道德经》里面形容为风箱里的反复呼吸,《黄帝内经》里讲气血流动如环无端;在“八卦”里如春夏秋冬、穷上反下之循环往复;五、时空上的无限性,它无处不在;六、“太极”是形而上,它照耀着形而下的万事万物,生发,变化,终老、复活,这个运动链带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br></h3> <h3>  人文源于天文,人序源于天序,这就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华文明流传不绝的奥秘之所在。《周易》以天地为坐标,《礼记》的解释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就是“天道”,所以老子强调:“人法道”。这里明确指出:人无分贫穷贵贱,天生平等,天穹、日月、土地,人人有份,天下大公;这就是人的行事必须“以天地为纲”,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所以人不能伤天害理,不能破坏自然。《周易》里的说法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之生”、“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生化。”从这里可以看出,元典里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条件,有分工有合作,各负其责、共同支撑。《周易、家人、彖传》里的原话是:“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br></h3> <h3>  "太极”的丰富内涵用“太极图”来表示,就是动态之中的阴阳消长,黑暗尽头是日出,白日落山是黑夜,辩证思维主导下,丹麦物理学家看到了“太极图”中的量子互补原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注意到了64卦中的“二进制”,中国古代的体育家发明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围棋布局法式;古代的医学家发现了人体生命的秘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之道表达的是“有天地”之后的现实世界,“太极”原理表达的是“有天地”之前的物理世界,所以可以认为“道”的元点在《太极》。<br></h3> <h3>  《周易》里8卦、64卦既有严格的规定性,也有无限的象征性。中华民族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高质量复兴,其动力基础不唯市场经济或全盘引进的西方文化,而应该在对我们文化的正本清源中认祖归宗,而应该在“天人合一”的“大公”原则之下的理性与智慧、创新与前瞻。我们先贤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国为:“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汉马融)”。所以“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一双天的眼睛在天地悬着,“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所以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br></h3> <h3>  中西文化各有源头,各有辉煌和曲折。对宇宙自然的基本命题,都有自己的探索和解答。人从那里来?物质为什么会运动?房子从何而来?火从何而来?《圣经》的说法是:人是上帝创造的,地球因上帝踢了一脚而运动,是上帝造了伊甸园供人居住,是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种给人间,等等。而中华文化、如《周易》的记载:“先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先有万物而后有男女”,物质的运动源于阴阳互动,我们的先祖没房子住就“构木为巢”,为了熟食而“钻木取火”、“击石取火”,为了治病而“尝百草”,为了战胜自然灾害而“治水”、“射日”、“补天”,射日是抗旱,补天是修补历法……中华民族的真知出于实践,创造基础是力智同源、是敬天法地,思想方法是尚象制器、道器并重。道家以道论德,儒家以道论礼,兵家以道法,医家以道论人;人道源于天道,人文尊从天文,历法指导农业生产。<br></h3> <h3>  那么为什么百年来我们落后于世界?上世纪初的教育家严复的答复是:祖先开其端,子孙没有续其尾;祖先拟其大,子孙没有专其精。这就是当今之世我们经济前行灵魂失落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我们要认祖归宗的意义所在。<br></h3> <h3>   回到《周易》,它对社会人文领域的价值观于今仍然重要。比如:善恶何从?《周易系辞下》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坤、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里边没有天堂地狱的类比或宗教论证,只讲善恶积累的吉凶转化;《周易系辞下》还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不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两句话,也是《三国演义》里刘备留给儿子阿斗的遗嘱,也是中华民族内修品德的恒常价值。我们民族曾经有过很好的经历:学雷锋,做好事,从小事做起。社会良好风气的养成,个人修养的良好基础,在老祖先创造的《周易》里边找到源头。<br></h3> <h3>再比如:人应该怎样活着?<br> 活着是天地日月赋于生命的权利。怎样活着,也有天地日月做榜样,这就是“自强不息”。《周易、系辞下》中记载的五大圣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伏羲之于八卦,神农之于《本草》,黄帝之于《内经》,尧帝之于历法,舜之于孝道;他们努力进取公益为人,他们遵循天道以行事,他们为帝为君是以成就由之,这里没有背景依靠、没有款爷支撑、没有女色相助,他们靠自强不息活着,靠服务人民实现生命价值。到《道德经》里,老子为了调节生命的节奏,提出“知足不辱、知足不殆”之说,到俗间简化为“知足常乐”,这是一种对“自强”的节制,对“不息”的把控,进而适退,退而再进,公而为尚。人活着不可以为私争而累,更不应该为一已之利之名呕心沥血。为公进取,因力节制,人应该这样活着。<br>“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伏羲依《河图》、《洛书》的原则“划八卦”,召启《易经》思维,“阴阳”、“太极”之论从之。于是,中华先贤就明确地勾勒出了宇宙与人的清晰关系:<br></h3> <h3>   太极-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仪。<br> 这是天地万物的生发规律,也是社会人伦的必然关系。每个自然人的体力、心力不同,所以他们对整个社会或家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各不相同,不问你我是否相同,只问你我是否尽到职责。如果每个“天覆地载”的自然人都各自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积极意义,又有“三无私”的“大公”理念护佑,“善恶”观的随行,那么和谐发展则水到渠成。这一点上,黄河长江各有河床循行,我们不必照搬他人。<br></h3>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孙见喜:孙见喜先生系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陕西孔子学会顾问、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原编审,中国作协会员,《贾平凹传》作者,创作出版小说、散文、评论、传记等文学著作二十余种。)</p> <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何建胜</p><p class="ql-block">校 对:海 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