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 启智塑行 大爱润心共成长———记《三字经》线下分享交流会 2021.11.20

智子

<p class="ql-block">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今天我也真正见证了这句话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三字经》从小到大听说了不少,似乎也在听别人讲过后略知一二,自从参与了天露读书会,从开始《三字经》打卡跟读后,每天读一点经典,对照自己的言行,也算是好知者的表现,但是从没有象今天的学习这么用心,这么庞大,这么深入,今天算是深读了《三字经》,基本明白《三字经》具体讲什么内容,今天有幸参加了援疆教师卢业辉老师主持的高昌区教研中心业辉国学室和吐鲁番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三字经》读书分享会。会议由高昌区七小语文教师王政文主持,参会的有高昌区教育局高局长,教研室吴慧主任,图书馆凌莉主任,还有业辉国学室主要成员和高昌区各校爱好读书的中小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  第一项由吐鲁番市图书馆凌主任发言,凌主任说很高兴为大家搭建读书平台,能让吐鲁番的孩子在老师们的带动下,自发的学习经典,提升素养,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仁爱之心的君子,是我们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二项吐鲁番高昌区教育局高局长为卢业辉老师颁发AH业辉工作室名师工作室聘书。图书馆凌主任为卢业辉老师颁发聘书。</p> <p class="ql-block">  读书会第三项高局长做了深读经典的倡议,并提出希望让援疆团队带领咱们吐鲁番的教师,通过经典诵读,让好品质、好习惯、好德行常驻孩子心中,让经典文字在每个吐鲁番孩子身上熠熠生辉,为文化润疆作出贡献。高局高瞻远瞩一切为了新疆娃娃,这样的教育局领导是值得大家尊敬和爱戴的。</p> <p class="ql-block">  第四项卢业辉老师为大家讲座,卢老师讲解了关于《三字经》的作者,及相关内容,我才了解到这是一部纪录历史朝代培养孩子做人做事,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兼顾以真人真事讲故事修德行的一部好书,不但适合孩子读,更适合大人一起读,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潜移默化的教育人,难怪是经典。老祖宗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比起刷抖音,看快手,打游戏这种浅显的快餐文化,这部《三字经》真可谓是一部家长教子的育儿丛书,更是一部自我提升的修行丛书。是每个家长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必备读物。</p><p class="ql-block"> 如我们熟知的《孔融让梨》《香龄温席》等育儿故事,更有《孟母三迁》《悬梁刺股》等为成人提供教育方法的好故事。其中更重要的是:“首孝悌,次见闻”,读书是其次,孩子孝顺才是第一,孩子不孝书读的再多,也是废品一个,可见修行的重要,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必须知道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卢业辉老师在孔海钦教授即孔子七十五代孙的大儒的帮助指导下,共同为落实文化润疆的使命,在吐鲁番播撒着国学经典诵读的文化良种,这种大爱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环节是七小语文教师王正文为大家讲朗读技巧的讲座,王老师现身说法,为培养一批优秀的朗读者,努力践行传播之使命。讲解细致,并以“十个枣”绕口令教大家如何练气息,总结出很多方法供大家练习,课后会场全体老师和学生同声诵读《三字经》,又一次被文字的魅力吸引,一起读完了《三字经》近1000字。这个下午因读书而精彩。</p> <p class="ql-block">《三字经》是中华悠悠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经典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文化魅力;《三字经》说天谈地,绘就江山,纵论历史,砥砺自新,宛如一幅精美画卷,铺设眼前,不读不足以一饱眼福。学习经典,传承经典,虽然培训分享会短短两小时,但是给我们的体验是,一群爱好读书的人真正在做一件利德利民的好事,我想这是意义之所在,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校园经典文化,让吐鲁番处处盛开经典之花,让经典熠熠生辉,结出经典之果,创造经典之森林。</p> <p class="ql-block">  为大家分享卢业辉的老师讲义</p> <p class="ql-block">  口而诵,心而惟,师生共进</p><p class="ql-block">——《三字经》读书班开班培训讲座</p><p class="ql-block">高昌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湖南援疆教师 卢业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我们又迎来了《三字经》读书班的学习。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陪我一起读书的老师、朋友、兄弟姐妹们。甚至包括很多的领导、学校书记、国学爱好者,还有我们最可爱的小孩子们。</p><p class="ql-block">六个多月的《论语》学习,近一个月的《三字经》诵读打卡,这周我们又迎来“整本书阅读”打卡。我忘不了学友们读书的执着,忘不了学友们打卡的坚守,忘不了学友们读书分享的甜蜜,我们常常回忆着读书的点点滴滴,依旧留恋着每周读书的快乐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讲的题目《口而诵,心而惟,师生同进》。“口而诵,心而惟”来自于《三字经》“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章句,“师生共进”是我组织天露读书会的读书宗旨。从三个方面汇报《三字经》学习,以共勉。</p><p class="ql-block">一、立志于道,读书坚守</p><p class="ql-block">静心诵读,荡涤心灵尘埃。每天晨起,习惯于聆听学友们打卡中朗朗的读书声。学友们每一次诵读都是那么精神饱满,都是那样感情充沛;天籁之音发自内心,充盈内府,净化心灵;对圣贤的崇敬和仰望从我们诵读的声音中传递出来,荡漾在天露读书会群中,久久弥漫,永久飘荡;端身正意,虔诚恭诵经典时,我们似乎得到天地宇宙万物的滋养,也似乎得到圣贤哲人智慧的观照……正所谓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p><p class="ql-block">一笔一划书写,一撇一捺做人。静心抄写经典也是我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写字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写字时,一方面要毕恭毕敬,充满敬畏;另一方面,要写好一笔一划,因为一笔一划能展示做人的精神风貌:写一点时,要干净利落;写一横时,要刚柔相济;写一竖时,要顶天立地;写一撇时,要刚劲有力;写一捺时,要温柔、潇洒、飘逸……一句话,一笔一划学写字,一撇一捺学做人!经典凝聚着前人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平心静气中涵养一份淡定、从容、优雅、闲庭信步的自信。</p><p class="ql-block">对照经典,不断修正自我。经典的学习使我们在不断的修正自己,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论语》是一部智慧宝典,是我们中国人的圣经,也是我们生命、生活的行动指南。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我们每每领悟一些经典章句的深意,就作用于我们当下的生活。正如孔海钦教授所说,“每读一遍论语都要有思想境界的提升,如果思想境界没有提升,那就说明我们没有读过。”战胜是一种改变,战胜自己的懒惰,战胜自己的贪婪,战胜自己的欲望。当我们深读《论语》、《三字经》等经典,以孔子等圣贤伟人作为精神标杆时,当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反省,时时自律,一切向他们看齐时,我们就在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并付诸于行动,我们的内心有了更高的向往。 </p><p class="ql-block">尊师重道,收获喜悦人生。我们都是在行走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这里的行走不仅仅是脚步的行走,更是心灵的行走。“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孔老夫子的成长历程。当我们有一种立身之本,立志于道,为己而学的理想和信念后,用仁德铸就大爱,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除了有君子之心,更要有君子之行,用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君子。当我们有一天远离狭小,远离自私,变得大气,变成君子,我们的生命就得到了升华,我们就会收获喜悦人生。</p><p class="ql-block">二、蒙学开启,走近《三字经》</p><p class="ql-block">我们《三字经》读书班在七小王正文老师的领读下开启了,一个月的读书打卡,我们走近《三字经》,收获颇多。以前,我也没有深读《三字经》,一直认为《三字经》是孩童的学习读物。现在成人来学习,甚至大声朗读、诵读,未免太小儿科了吧!深入学习之后,发现它一点儿也不简单。极简单的文字当中蕴含着大智慧,反复读之,受益无穷。</p><p class="ql-block">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三字经》作者为王应麟(1223~1296),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传世书法有《著书帖》;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通鉴答问》、《深宁集》、《诗地理考》等。</p><p class="ql-block">《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明代教育家吕坤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清人紫巢氏,称它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对比,认为它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重订三字经》题辞)。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馀字,历举我国文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孔海钦教授国学经典素讲丛书《三千弟子与百草花卉》,(这本书包括《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草花卉》)“三千弟子”,就是由《三字经》中的“三”、《千字文》中的“千”、《弟子规》中的“弟子”合成。这个书名很有深意,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人有礼,个个成才。孔老师也希望新时代的学子,都能像孔门弟子一样,博学于文,约礼于行,尊重自然,修已安人。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p><p class="ql-block">以前并未觉得《三字经》像古今学者传颂的这般伟大,细细读来,越发觉得的确如此。孩子们越小读之,对人格习惯、品质养成、尤其学习历史,大有禆益。</p><p class="ql-block">《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p><p class="ql-block">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道出了古人之教育理念始于人之天性。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孟子·告子上》)荀子曰:“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伪’通‘为’,是为人要努力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人是通过教育而达到的。荀子持性恶论,专注于让人时时反省自身。性善者,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之更加优秀;性恶者,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之弃恶从善;不善不恶者,通过良好的教育,使之扬善抑恶。总的来讲,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圣人强调的是教育的重要性。“人人皆可成尧舜”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宗旨。</p><p class="ql-block">《三字经》也是一部极简的中国史,孩子们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汉字字体和音律的演变过程。尤其是书法、音律与历史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有古文,大小篆;吏草继,不可乱。”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 “汉字七体”。</p><p class="ql-block">汉字七体演变的七个阶段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甲骨文(商及商之前)。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p><p class="ql-block">2、金文(周)。与甲骨文同期;</p><p class="ql-block">3、小篆(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p><p class="ql-block">4、隶书(汉)。古今文字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5、楷书(汉末)。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6、草书(汉末)。草书始于汉初;</p><p class="ql-block">7、行书(汉末)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楷书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被美术化成为宋体字,后有模仿宋体字而来的仿宋体,大体就是我们今天所用字体。</p><p class="ql-block">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谐。”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会使人舒畅愉悦。四声是中国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可惜,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p><p class="ql-block">《三字经》中有许多故事,我们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香九龄,能温席”:东汉人黄香,以孝道闻名。九岁,就知道孝敬父母,为父母暖被窝。这是每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效仿的。</p><p class="ql-block">(“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融四岁,能让梨”:孔融,东汉人,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p><p class="ql-block">(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孟母”,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居,都为择善邻。“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孟母教育孟子的方式警醒世人,孩子从小到大过程当中,母亲的教育非常重要。有优秀的孔母才培育了优秀的孔子,有优秀的孟母才培育了优秀的孟子。没有优秀的岳母就没有优秀的岳飞。所以优秀的母亲、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要。孩子的成长需要优秀的家庭呵护,每一个孩子都要传承自己的家门、家道、家规、家训、家德、家风、家教、家法、家祭、家谱。家教是我们每个孩子成长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教育。</p><p class="ql-block">(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草船借箭”:东汉末期,魏国、蜀国、吴国争天下,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其中最有名的故事“草船借箭”,这是以少胜多的战争。</p><p class="ql-block">(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燕山窦禹钧,教之有义方。五子皆成才,四海美名扬。《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为什么孩子这么优秀呢?关键是“窦燕山,有义方”。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没有钱置办嫁妆,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钱送给他们;亲戚没钱办丧事,他就出钱帮办。同时,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授课,把贫穷孩子招来免费上学。由于重礼仪,德行好,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子孙个个成才。长子名仪,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次子名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三子名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五子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囊萤映雪”“孙康映雪”:晋朝车胤,萤火照明,乐在读书。孙康以积雪反光,照样把书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大禹治水”: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后人称为“三大王”。(64页“大禹治水”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多我们熟悉的成语和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一些故事是我们不太熟悉的,也适合我们一一查阅了解后,讲给孩子们听,小故事中有大学问。比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苏洵号老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小时不读书,到二十七岁开始发奋读书,终成大家。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104页“苏洵发奋读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子同刑”:《三字经》故事,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经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经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马昭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经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经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因此,王经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孙敬悬发、苏秦刺股”:晋朝孙敬好读书,头发悬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苏秦读书疲倦时,用锥子刺大腿,刻苦学习。(100页“苏秦刺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梁灏夺魁”:是讲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106页“八十二岁的状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编三绝”: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制历”: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羲和与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让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让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五十富贵朱买臣”、“李密挂角”:汉朝朱买臣打柴为生,边挑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为生,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这就是把“汉书”挂在牛角上的故事。(102页“五十富贵朱买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文姬辨琴”、“道韫咏诗”:东汉蔡文姬,明辨琴声。晋朝谢道韫,出口成诗。(110页“才女谢道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祖莹咏诗”:北魏祖莹,八岁吟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读了他们的故事,都能激发起自己的信心与斗志,既励志又润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与项橐”背后的故事,最值得为人师的我们学习。《史记》记载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字经》教给了我们读书的次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什么是小学?教授学童识字的叫“小学”,古代也叫蒙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四书”学习的顺序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三字经》里对其做了总结,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弟子的弟子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书。“《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中庸》是人类最高的智慧。“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子,他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把四书读熟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已经失传的《乐经》这些深奥的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认真仔细阅读。(51页“仇览送《孝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这里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著作,《三字经》里明确提到了五子著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即分别是《荀子》、扬雄的《法言》、文中子的《中说》、老子的《道德经》及《庄子》。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人皆称读书人为“儒”,今日读书人从商还称作“儒商”,却不知古时的“儒”与今日的“儒”大相径庭。西汉的扬雄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儒”一一通天、地、人者,为儒!反问自己:我们通吗?我们通天吗?我们同地吗?(什么是天高地厚?浩浩天宇,厚重大地。)我们知人吗?(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字经》让我们知晓三才、三光、三纲五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我们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天地人”来源于《周易.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这个学说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打开我们孩子读书新篇。这篇课文以国画《一望大江开》为背景,展现了六个汉字。国画《一望大江开》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此时我们谁不会联想到“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呢?我们的小孩子虽然不会全懂这些,但是这种背景下学习“天地人”,他们长大后会深深的感悟“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人”最为贵。天高为敬,自然敬天,畏天;地厚宽仁;仁者爱人。)“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乡党第十》第二十五章“迅雷风烈,必变”,遇到迅雷和大风时,一定改变神色。人是万物之灵,应该认识大自然,认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更应该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纲者,君臣义”。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汉代董仲舒从孔孟认为社会有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择其要者定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儒家宣扬(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这是“三纲五常”的来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口而诵、心而惟,师生共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字经》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全篇内容连贯,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一部分谈教育意义、伦理知识,和基本文化常识。第二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书目和读书的次序。第三部分是简明中国通史。第四部分谈学习要勤奋刻苦。《三字经》作者只写至宋朝,为了便于学习,孔海钦教授在书中延展写到了民国,并将个别字稍做了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昔于斯”。既要吟诵,又要思考,这样早晚用功,才能真正学好。凡是求学问的人,在读书时,要做到熟读成诵,并能在心中思悟其中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一一(唐)李世民《帝范·崇文第十二》(卷四)。取上等的为准则,只能得到中等的。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求知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对于古人的书,我们要诵其诗、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事。用心去读,用心去见古人。早年孔子学琴于师襄:反复习练中,与乐中人相应!能够听出作者的样貌和心态,老师师襄大加赞赏。其次我们要早晚重复读,读历史,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我们的生命将和历史一样磅礴、气势恢宏。历史是重复的,我们要从历史的智慧中解决当下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字经》是中华悠悠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经典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文化魅力;《三字经》说天谈地,绘就江山,纵论历史,砥砺自新,宛如一幅精美画卷,铺设眼前,不读不足以一饱眼福。学习经典,传承经典,让我们的校园经典文化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下面分享援疆教师陈俊华老师的读书分享心得</p> <p class="ql-block">诉衷情</p><p class="ql-block">——听卢哥讲座感怀</p><p class="ql-block"> 陈俊华</p><p class="ql-block">万里赴西洲,</p><p class="ql-block">孔孟心中留。</p><p class="ql-block">谁知谨记来路,</p><p class="ql-block">国学润边柳。</p><p class="ql-block">援疆志,</p><p class="ql-block">鬓已白,</p><p class="ql-block">梦未丢。</p><p class="ql-block">此生决意,</p><p class="ql-block">心在天山,</p><p class="ql-block">情满交河。</p> <p class="ql-block">  这个活动开展后,得到吐鲁番市多家新闻媒体广为宣传。让《三字经》启智塑行,让经典润心促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