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橘子就是“橘”色的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橘子能是紫色的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橘子还能是褐色、黑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甚至是五彩的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然可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创意无限的儿童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只要你敢想他们就敢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身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每天都能享受到儿童带来的创意惊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斗门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讨工作群里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场充满创意的“橘”之盛宴又开启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备餐:前情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2021年11月17日晚上,斗门区课程游戏化研讨工作群中,冯老师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抛出了一个小问题,为爱学习、爱钻研的斗门幼教人带来了一场有关“橘子”的研讨盛宴……</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前菜:“橘”中生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主菜:“橘”中生智</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智“拒”</span>游戏变成教学;<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智“拒”</span>虚假游戏;<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智“拒”</span>游戏变成作业,让我们看看各位园长、老师们是如何细细“品尝”本次主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镇中心幼儿园梁冠兰——</span>中国教师的看法是:即便是游戏,也承载着教育的功能。在很多的中国的教师在投放蜡笔、画纸等游戏材料时,已经附加了正确使用颜色、颜色不能涂到轮廓线之外等行为目标。但是游戏附加了外在目的,丧失的正是游戏者的自由意志,游戏也就不能被称为“游戏”了。当然,“随孩子去”的无所作为也不是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机会的初衷,因为既然教育利用了游戏,那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理解幼儿游戏行为带来的发展信息,为幼儿提供顺应其游戏需要的生成式回应。当然,这是一种指导游戏的技巧。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乾务镇中心幼儿园李清銮——</span>孩子在游戏时尽量不去打扰,老师可以在平常的时候无意识的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橘子的颜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共美幼儿园邝绮霞——</span>紫色的橘子让我想起来一句话,“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毕加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一幼林卫娟——</span>在游戏中着重指出了“自发”,因此,在游戏中孩子是自由自主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任何想法。在我实际的游戏中经常遇到上述案例,并不罕见,有时旁边的同伴会对老师说:“老师,他的桔子紫色不对”。这时孩子可能会说“我今天给桔子穿漂亮的紫色衣服”“我喜欢我的桔子是紫色的”。因此,当老师遇到这种事时,尽量不干预孩子的做法,还给孩子本真和自主,这样才充分体现自主游戏的本意。孩子的笔下没有错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红黄蓝幼儿园陈丽群——</span>中国教师此时介入似乎不太适宜,在游戏中,孩子用他自己的思维在思考、创作时应自由发挥才能有独特及与众不同的新奇作品,我觉得让孩子尽情游戏,完成作品后让孩子自己来介绍他脑洞大开的密码及想法或许会有更多意外的惊喜。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莲洲中心幼贾莎艳——</span>传统模式下,教师制作的各种游戏材料都带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幼儿自发的玩法,有时会与老师创作的初衷违背,但这也是幼儿自由、创作的成长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区二幼王敏——</span>游戏是游戏者自由意志的体现,是游戏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是游戏者对自己本质力量的欣赏。因此,对游戏者来说,游戏有极大的选择自由度。案例中的女孩子给橘子涂上紫色,就是游戏者对游戏的自由意志的体现。当然游戏中的幼儿会出现大量的尝试性行为,游戏会促进幼儿发展,因此游戏即学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乾务镇中心幼儿园刘春妮——</span>或许,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有紫色的橘子呢?也或许,孩子把最喜欢的紫色送给了最喜欢的橘子呢?也或许,这个孩子以后会培养出紫色的橘子呢?这个时间,我们应该停一停,等孩子方便的时候,问一问他们的想法,再来决定我们应该怎么去支持他们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区一幼曹春霞——</span>幼儿在绘画游戏中涂什么颜色完全取决于这些颜色是否引起自己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乾务镇中心幼儿园邹小梅——</span>幼儿的学习时常被误理解为教幼儿各种标准,而不是启发幼儿的心智,我们的课程正在改革,破旧立新,首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考虑儿童能得到什么,而不是首先考虑教什么内容。案例中的女孩在游戏中获得自由的快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获得自控感和胜任感,对于游戏者来说,游戏有极大的选择自由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井岸镇中心幼儿园潘伟华——</span>在这个案例中两位教师对游戏发展的意义看法是对立的,我想把这句话对那位中国教师说:我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能。在孩子的内心充满无限的想象力。或许这个孩子心里想今后就是想种植出紫色的橘子、或许孩子觉得橘子喜欢紫色衣服,要帮橘子穿衣打扮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区二幼贾芬——</span>如果游戏中教师干预幼儿,带有目的性的教育引导幼儿,便失去游戏快乐和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案例中可能有的孩子在游戏中会提出质疑,橘子应该是橘色的啊,教师也可以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给予幼儿最大自由,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这才是孩子们最快乐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一幼欧阳逸群——</span>两位教师(中国教师、美国教师)用成人固有的思维去辩思。孩子用紫色给橘子涂颜色,也许他非常喜欢紫色才给橘子涂紫色。就像我班帆帆小朋友选择黄色去涂Y,我问他为什么选择黄色,他回答说:“我好喜欢黄色!”他并没有想橘子是究竟什么颜色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弘雅幼儿园梁伟霞——</span>游戏即学习,玩中学,并非玩中教。孩子的画就是表达,是需要倾听的。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能尝到紫色的橘子了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一幼欧阳逸群——</span>两位教师(中国教师、美国教师)用成人固有的思维去辩思。孩子用紫色给橘子涂颜色,也许他非常喜欢紫色才给橘子涂紫色。就像我班帆帆小朋友选择黄色去涂Y,我问他为什么选择黄色,他回答说:“我好喜欢黄色!”他并没有想橘子是究竟什么颜色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二幼牛晓艺——</span>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学会放手。斗门镇中心幼儿园黄番凤——幼儿的游戏附加了外在目的,丧失的正是游戏者的自由志, 这样的游戏也就不能被称为 “游戏”了。教师应该要理解幼儿游戏行为带来的发展信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幼儿提供顺应其游戏需要的回应。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游戏中孩子的状态观察也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乾务镇中心幼儿园赵晓欣——</span>曾经看过一个链接,心理学家建议,最好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游戏时间,要知道,他可能正在通过游戏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又或者是通过游戏模拟社交进行适应性社交训练呢,打断孩子的游戏时间,不仅会让孩子无法沉浸在简单的快乐里,还容易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p><p class="ql-block"> 游戏是孩子自由自发创造出来的,如果按某一特定去要求孩子,那就不是自由自主的游戏了。孩子笔下紫色的橘子也许是他游戏的意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不轻易打断孩子的游戏。可以游戏后听听孩子的分享,相信会有“特别”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莲洲镇中心幼儿园陈银花——</span>中国教师的做法是带有教育目的性的,当游戏必须符合教育的目的性时,游戏者便失去自由意志。游戏是游戏者自由意志的体现,此时我们开始思考“这到底是不是真游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蕉镇中心幼儿园彭宝珠——</span>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 孩子涂紫色是否情绪低落?对事物是否有好奇心?白藤一幼王琛——说不定紫色的橘子就会在某一天出现呢因为孩提时被保护、被尊重的创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一幼陈杏梅——</span>说到底还是要放手,只有从内心真正放手了,孩子才能真正的游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二幼陈惠瑜——文</span>中的背后的大boss其实像是游戏和课程之间的对立。但游戏和课程就像是血液和身体,游戏是血液,身体是课程,课程源于游戏,游戏渗透课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莲洲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周凤——</span>成人世界里逻辑是科学的、法律的、道德的;儿童世界的逻辑是生活的、情绪的、未来的。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才懂孩子,懂孩子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蕉镇中心邓爱琼——</span>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一切即皆有可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区二幼胡翠翠——</span>孩子的画是会“说话”的,需要孩子自己解读,成人最好做倾听者和欣赏者。另外,孩子对色彩的运用,有时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是那个作画的孩子本人,所以不能单纯的用对和错来评判。再说,紫色的橘子,孩子真的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下见到过,也说不定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井岸镇新堂中心幼儿园张仲姬——</span>成人的主观意识认为橘子一定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颜色,但是当孩子用紫色来表达当下橘子的颜色,如果是我,我会问孩子:“你的橘子真特别,为什么是紫色的呢?”或许曾经某一次孩子确实发现是 紫色的橘子。那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 当下我回想起 这样一个故事,当孩子在给太阳填充颜色,成人会认为太阳就是黄色或者红色,但是孩子却把太阳涂成黑色,孩子的回答是:“因为即将下大雨了,所以太阳变黑了。”这不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新城幼儿园饶小玲——</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游</span>戏与生活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看见儿童,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也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体现,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我们是他们生活技能习得的支持者,而孩子们,则是生活的主导者。眼中有儿童,关注儿童、相信儿童,我们才能够真正看见儿童,让儿童幸福而有意义地生活在每一个当下,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二幼张凤霞——</span>与其让赋予了功利目的“游戏”当道,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不如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实现游戏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花费了心思与时间制作的一些高结构高控型且多种玩法的教玩具,不如提供可以创造无限种可能性的低结构材料,真正放手让幼儿享受「真游戏」的乐趣,教师把时间用在了解每一位真实的幼儿的基础上,对游戏中的幼儿进行本真的观察再做出分析评价与支持显得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新堂中心幼儿园周诗琪——</span>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宗旨不是培养多么优秀的人,而是让每一个孩子把他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教师放手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儿童时,教师发现儿童天生就是游戏高手,他们能够大胆想象和创造,他们能够自如地转换游戏主题和类型,他们会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会互相学习和帮助...让我们改变固有思维,放下主观判断、带着好奇和尊重去发现和欣赏游戏中的儿童。这一过程会让我们更好地看见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更进一步认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区教育局黄娉婵——</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孩子的心里藏着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大人为何去打破它。相信儿童,尊重儿童,放手儿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一幼陈海红——</span>《指南》在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案例中的孩子用紫色给橘子涂颜色,幼儿没有发出求助信号,不需要教师的介入。我们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还要肯定幼儿的作品。也许某一天紫色的橘子就出现了,也许某一天她就是植物学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颖星幼儿园彭园——</span>感恩一早收到冯老师如此好的分享,让我知道儿童可以拥有这么多的权利。幼儿园是儿童自己的,它理应姓“童”,归属于“童家”!</p><p class="ql-block">1.儿童有参与环境创设的权利。</p><p class="ql-block">2.儿童有表达愿望的权利。</p><p class="ql-block">3.儿童有参与园事务的权利。</p><p class="ql-block">4.儿童有探究美、表达美的权利。</p><p class="ql-block">5.儿童有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p><p class="ql-block">6.儿童有自由游戏的权利。</p><p class="ql-block">7.儿童有慢下来的权利。</p><p class="ql-block">8.儿童有运动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群的所有学习的链接我都会与老师们分享,目的就是想老师们能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自身的观念转变,最后真正做到把权利还给儿童,把游戏还给儿童!(虽然民办园很难做到绝对,但会一直坚持,这个学期以来,我园已通过线上家长会议、家长一对一约谈等沟通形式,让家长对课程游戏化有一定的认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一幼竺玫蕾——</span>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我们老师不仅需要有正确的儿童观,更需要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放手游戏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经验、兴趣和需要,遵循他们的生长方式。学会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敏锐洞察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记录和分析,进而采取适宜的策略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新堂中幼儿园卢秋平——</span>虽然问“为什么”常常让幼儿产生无助与距离感,但只要教师当下理解幼儿的行为就能顺着游戏进程做生成式回应。或许一个“为什么”就带来了她的游戏故事,当然,我们还要成为更智慧的教师,尝试不出现“为什么”问出为什么。例如:绘画结束后,小朋友相互分享关于橘子的故事时,或许这其中就有你听过最特别的有关紫色橘子的故事。当下教师只负责倾听,因为深度学习已经生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莲洲第二中心幼儿园翁淑佩——</span>放手游戏,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你会发现孩子有无限的想象力。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倾听孩子,孩子自然就有成长的惊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一幼林翠平——</span>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游戏也应该是幼儿园中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游戏所涉及的内容是与幼儿的兴趣相关联的,游戏应该与幼儿的行为相关联,并且游戏应该与幼儿的主动、自发相关联。所以 游戏应该是自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引发的,引发是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不是强加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引发的游戏不是强迫的游戏。幼儿真正的游戏应是积极投入的、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享受的、快乐的、创造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乾务镇中心幼儿园张园长</span>——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其中的“自由”更应体现在幼儿精神层面的自由,让幼儿充分表现自我,而不仅仅是游戏形式上的自由。幼儿的游戏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游戏是以客观世界为依据,是儿童生活的写照,反映其知识经验,同时具有虚拟的成分,通过想象对真实生活赋予自己的理解,进行象征性的自我表现。所以老师不必在意孩子把橘子涂成紫色,应理解支持幼儿的自由意志,让幼儿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让游戏更有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斗门镇中心幼儿园彭雪华——</span>美术活动,于孩子来说也是在游戏,并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画画”,往往成人眼中的“画画”会更多强调色彩运用和构图等绘画技能。孩子的美术活动,允许孩子有自由表达,大胆创作的权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区一幼张育敏——</span>真正的游戏从来都不会有附加任何的外在目的,如果当游戏附加了外在目的,那它的真正意义就会发生改变,游戏不在是游戏,而是教学活动。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也会常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心理情绪带入游戏中,教师其实不必干预纠正,只要观察就可以知道幼儿最近的状态,是开心、伤心或是恐惧,还是受到成人的影响而模仿。案例中的幼儿用紫色来涂橘子是呈现了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心理情绪。而在心理学中,许多心理医生都会用绘画来推测儿童的最近心理情绪,从而推断幼儿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当教师出现案例中的情况时,应该要观察幼儿的心理动态,在游戏过后以聊天的形式单独与幼儿分享这一情况。了解孩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根据原因做出相应的支持与措施。如果像中国的这位老师那样去“纠正”、“教育”,那我们就会失去真正了解幼儿的良好机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汤品:“橘”中信念</b></p><p class="ql-block"> 游戏一旦成为教育者手中的工具,试图运用它去实现某种教育功能时,立刻就被赋予了功利目的。当游戏必须符合教育的目的性时,游戏者的自由意志将被大大削弱。</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游戏附加了外在目的,丧失的正是游戏者的自由意志, 游戏也就不能被称为 “游戏”了。幼儿是真正的游戏高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当教师试图把游戏的发展功能转化为游戏的教育功能时,游戏便进入了误区。所以,教师是幼儿园自主游戏开展至关重要的人,教师需要具有以下坚定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1.相信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能动性的、生机勃勃的个体。</p><p class="ql-block"> 2.相信幼儿知道自己喜欢玩什么,也能够独立做出选择。</p><p class="ql-block"> 3.相信幼儿会玩,而且是游戏高手,会不断创造游戏新玩法。</p><p class="ql-block"> 4.相信幼儿有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依赖教师帮忙。</p><p class="ql-block"> 5.相信幼儿会自己制定游戏的规则,并会相互监督遵守游戏规则。</p><p class="ql-block"> 6.相信幼儿会在自由自主的游戏中学习合作与协商的社交技能。</p><p class="ql-block"> 7.相信游戏中的幼儿会通过自主地观察、体验、模仿、试误进行学习。</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会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把权利还给儿童;在这里成为健康勇敢、自主自然、自信快乐的儿童;成为自主成长、 高效工作、优雅生活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甜点:“橘”中游戏</b></p> <p class="ql-block"> 自主是理想的个人品质与教育目标。一个自主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具有主体能动性和富有生机,创造性的人。幼儿园倡导自主游戏,正是让幼儿在自主决策、自主规范、自主调控和自我负责的游戏过程中成为他自己。只有幼儿的自主性被真正尊重了,他的人格才是完整的,他才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这些比他学到多少知识要重要得多。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实现游戏真正的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编辑、排版:黄结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来源:各共同体幼儿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初审:王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终审:黄娉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