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着上一篇我(九)。继续讲述我在山中的故事,上面讲到通天河中有一块巨石,那是在辛家山河流中的一部分。在所厂生活过的小朋友们都不会忘记。夏天,小朋友们几乎都去过那儿游泳,到河中嬉戏。那块巨石就在河流中间位置,河水从上游流下,一边地势较高,河水只能从巨石侧上面流过,巨石上面压着一块儿两三辆公交车大小的巨石,上游的河水直接冲入两块巨石的交错缝隙中,巨石上下落差较大,因此,巨石下就是一个冲刷出来的深潭,深潭面积也有几百平米,深的地方也有几米,我们经常在其中游泳。这块巨石露出山体外的表面积就有几百平米,山体中究竟还没有多大不得而知。巨石相对光滑平整,就如同一个小的水泥广场,游泳后在上面躺下来休息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通天河给了我们山中的儿童无限快乐,夏天我们在河中游泳,嬉戏,捕鱼,抓蟹。冬天我们在河的冰面上滑冰,比赛。</p><p class="ql-block"> 通天河流经所厂四区的河段位置,有一个较深的潭,我们称之为大潭,大潭的一侧是垂直的山体,一侧岸边较为平坦,最深处有两三米深,夏天我们都到大潭去游泳,爸爸妈妈也总是说不让去,别的小朋友的家长也一样,都是不让去,但那时的小孩都是聚在一起疯玩,一玩起来把家长的话都忘在脑后了。我们很小,开始下水时都是不会游泳的。我们有我们的办法,就是从岸边向上游深处逆水慢慢走去,走到水深即将到脖子时,调转头顺水向下游漂去。只需几次几个回合后,大家都能在水上漂着了。虽然游泳的姿势不标准,但是都能游出一定距离了。接下来就是看谁能游到对岸去,对岸山根下有一块大石,游过去可以先把住大石休息一下,记得第一次游向大石我是很紧张的,如果体力不支,游不到大石处,那是很危险的。在浅处尝试了几次,判断距离差不太多,鼓足勇气向河对岸的大石游去。成功了,非常兴奋,向回游是顺水就省力气多了。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有了勇气,第二次,第三次就非常自如了。有了和小朋友们炫耀的资本,我可以游过大潭了。慢慢的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们都可以游过大潭了。包括我的两个弟弟也都几乎同时学会了游泳。再后来,游泳都自如了,我们就从山上往水中跳,玩起跳水活动,开始时,攀爬到离水面较低的位置,后来越上越高,有个别小孩儿,竟然上到了近两层楼高的地方,向河中跳下,很多小朋友都纷纷效仿,包括我的大弟弟,喊叫也不听,我也上去跳过几次,还是挺危险的,如果跳不好跳到石头上,都不敢想象。那时都是大的带着小的一起玩。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危险,几岁的孩子在没有大人的带领下,都在河中疯玩,如果遇有不测,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但非常幸运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出过大的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孩子们从小就有了自我保护意识,有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有了战胜困难的坚强决心,有了团结互助,互相关爱的友好氛围。为以后的人生旅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我和小朋友们常常去河中抓鱼。在上一篇中说到养蜂人用鱼藤精毒鱼,我们受到了启发,不知谁先发明了用生石灰炝鱼。我们六区河对岸的山上有个石灰窑,那是70年代初,所厂为了解决基建用石灰问题,自己开办的。请民工就地取材,从山上取下石头,开办了这个石灰窑,烧制石灰。烧制好的石灰就堆砌在山脚下。刚烧制出来的石灰是块状的,有的很大块,孩子们在玩时把尿尿在石灰石上,石灰遇水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冒出了刺鼻的白烟。石灰窑离河边很近,有些小孩儿就搬起了大块石灰放到河里,看看石灰石遇水后的反应。没有想到的是,当石灰石放到水中,冒出大量气泡,同时,大石下的好多鱼都四处逃窜,不一会儿都游不动了,漂了起来,河水顺流而下,几米远石头下的鱼也都四处逃散。小朋友们都开始抓鱼了。从岸边找一只细长的树枝,把抓住的鱼从鱼鳃到嘴中穿过,每个人都穿起了长长的一串。有了石灰抢鱼的先例,很多孩子们也都纷纷效仿。后来次数多了,被厂里发现,要求家长教育孩子们不要用石灰抢鱼。但还是有些孩子不听话,后来就有人专门看管石灰了。山野间,孩子们跑得飞快,一个人看管哪里看得住。偶尔还是有些孩子装起一筐石灰就跑,搞得看管的人也很无奈。但还是逐渐制止了这一行为。</p><p class="ql-block"> 抓鱼的方法很多,有些人喜欢钓鱼,钓上来的大多数是白条鱼和五彩鱼,白条鱼通体白色雪白的鳞片,五彩鱼则是鳞片上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环。都是十多公分长的河中野鱼,这些鱼常常在较深的水中,喜欢逆水游动,在水中游速很快,用渔网很难抓到。现在人们的保护意识增强,这些肯定都是受保护的鱼种。</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鱼就是泥鳅,他们常常伏在大石下,有手指粗细,十多公分长。河水清澈,常常可以看到它们在石边伏着,用渔网轻轻靠近它们的前端,用一个小棍在他们的后面一桶,它们就会窜入网中,当然有些也会从网边上逃走了。</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和两个弟弟在河边抓鱼,抓到的鱼大部分都是给鸡鸭吃了,因为那时油的定量供应太少,清水煮不好吃,偶尔也会用油炸吃一次。我和弟弟们抓鱼,一般都是拿四个网。两个是用口罩的纱布做成的,将纱布口罩拆开,拼接成一块大的纱布,缝制成筒状,用铁丝做成一个圆环,后面绑上一个竹棍,将纱布筒缝制到圆环上。一个渔网就做成了。纱窗渔网则是用废旧的纱窗制成筒状,然后绑到铁丝制成的圆环上,这就是纱窗渔网。再拿上一个钢管,这就是我们捕鱼的工具。在河中,两个弟弟分别一只手拿一个网,选择一块儿可能有鱼的大石头,将两个纱网溺水放置,两个纱布网顺水放置,纱布网就会顺着水流冲开成筒状,四个渔网将大石头围拢后,我拿着钢管撬动大石头,大石头一动,鱼受到惊吓慌不择路,四处逃窜,纷纷落入网中。这样的抓鱼方法,我们称之为撬鱼。当天都很凉时,我们还在河中抓鱼。</p><p class="ql-block"> 河中的螃蟹也很多,它们也都聚集在大石头下,用力把大石头翻开,它们就会暴露出来,用手抓住壳的两端,防止被他们的大夹子夹住。所厂附近的河流中已经被小朋友抓的螃蟹不多了。有一次我和两个弟弟去三岔河的抓螃蟹,那儿的螃蟹较多,那一次抓了有一小脸盆,回来后搁到锅里一煮,鲜香味四溢,螃蟹很小,没有什么肉,就直接带壳嚼食了。在艰苦的岁月,也算吃到了河鲜美食。那时真是玩的开心至极。</p><p class="ql-block"> 冬天小朋友们都是自制冰车,在河中滑冰,我们找来钢筋棍,在石头上把弯曲的钢筋棍直,捡所厂废弃的半截儿据条,把钢筋棍锯断, 锯成两个等长的钢筋棍,就制成冰车的两个滑轨。有时也捡来角铁,把角铁锯成等长的两段,但是用半截锯条锯角铁是非常费力的,为了减少阻力,角铁前端往往要锯成斜角,后端必须锯成直角,在冰上滑动时,身体后移,冰车翘起,角铁的直角扎入冰中,起到刹车作用。钢筋棍做滑轨的冰车刹车,我们也有办法,就是在钢筋棍后端木条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低于钢筋棍,滑动时两个钉子不起做用,需要刹车时身体后移,冰车翘起,两个钉子扎入冰层,起到刹车作用。把两个拳头粗细的四方木锯成比小腿略长的两条,将木板横向用钉子钉于两个木条上,再将两个钢筋棍固定于两个方木条上。冰车的制作就算完成了,冰钎子,据成两个约半米左右等长钢筋棍,一端弯成耳朵状作为手把,一端插入火炉烧红后,将其逐渐杂尖,最后在烧红后放入凉水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后将末端十多厘米长弯成一个角度。至此冰车和一副钎字就做成了。还有一种叫爬犁的冰车,就是在一个木板下放上一个铁皮作为冰刀,双脚蹲到木板上,需要掌握平衡,爬犁滑速较快,可以穿过较细小的石缝。很多大一点儿的小朋友都会玩。冬天到来,河水已结成了冰,我们用冰钎子插入冰车的横向木板留出的缝隙中,扛起冰车兴奋的走向河中。在河中的石缝中穿行。追逐嘻戏,比赛谁划得更快。刚结冰时,冰层还不坚固,就是到了深冬,河水湍急处冰层还是很薄,有时不小心就会掉入河中,把棉裤和鞋都会弄湿,不敢回家,几个小朋友就会捡来树枝点起火堆,大家围拢在一起帮助烤湿的棉裤和鞋。哪能很快就考干,有时心急就把棉裤和鞋烤糊了。里面还是湿的,穿上回家也不敢说。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孩子真是顽皮可爱。</p><p class="ql-block">推铁环</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女孩都是挑皮筋跳房子,男孩则是推铁环。跳皮筋儿,大家都知道,跳房子,可能那个年代的人也都会知道,就是用树棍在土地上画成有单的方框和双的方块,每个方框中写入数字,将沙包丢入方框中,用单腿跳入单方框,双腿跳入双方框中,去回沙包。几个小朋友轮番进行,谁先取回数字大的方框中的沙包获胜。</p><p class="ql-block"> 滚铁环是大多数男孩子都喜欢的游戏,如同现在人们喜欢开车一样,有一种独立操控的感觉。铁环是用粗铁丝做一个直径五十公分左右的圆圈,再用一根棍子,前面做一个钩子,用这根棍子前面的铁钩推着铁环走。滚铁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铁环大部分都是自制,很少有家长帮助制作的,锯一截钢筋棍做成环状,接口处无法弥合,我们将圆环折小,再轻轻将圆环拉开,利用钢筋的弹性将开口对接,小朋友排着队滚铁环,有时各区的小朋友还集中到一起进行滚铁环比赛。</p><p class="ql-block">玩三角,元宝,油毡片,打弹球</p><p class="ql-block"> 三角就是这将香烟的包装纸叠成三角状,捡拾丢弃的烟盒,当时的香烟都是软包装,如果能有一个大前门香烟的三角,就是比较高级的。</p><p class="ql-block"> 元宝则是用牛皮纸折成的方形多层纸片,牛皮纸的来源是水泥袋的包装纸。是一种很厚的咖色的硬纸,当时装水泥的袋子都是用这种纸做成的,好像是用五层做成,最里层和最外层较脏,我们选择中间干净的几层。折成很多待和小朋友们玩。游戏时,通过石头剪刀布,输的一方,先将自己的元宝放于地下,赢的一方则用自己的元宝用力抽打地下的元宝,地下的元宝如果翻过面儿,则为获胜,两个元宝都归获胜一方。有时运气不佳,辛辛苦苦叠来的很多元宝都被别的小朋友赢走了。有时又用几只元宝赢来了很多。三角的玩法也同样,小朋友们乐此不疲。写到这儿,我自己都大笑,小孩儿真是天真,把那种脏兮兮的东西拿回家当宝贝保存起来。</p><p class="ql-block"> 弹球就是玻璃球,玩时在地上画一条线,在离线不远处挖一个小坑,以线为基准,将玻璃球弹入小坑中,几个小朋友依次进行,第二轮进行时,可以用自己的弹球弹打离自己较近的球,使其不让对方小球进入小坑。先进入小坑者获胜。玻璃球反复弹打,表面坑坑洼洼。记得一个小朋友的玻璃球被弹打的掉了一大块,当时他就心疼的哇哇大哭。小孩真是天真,我已经笑得写不下去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当时物质匮乏,能得到一个玻璃球是很不容易的。后来我工作了,去上海出差,在上海夫子庙看见玻璃球四角五分钱一斤,让我马上想到了儿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找一个玻璃杯粗细的铁管将其一头磨锋利作为模具,捡拾废旧的油毡,用铁管模具将油毡刻成一个个圆形的小片,洗净保存起来。游戏时可以双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将油毡片儿攥在手中同时放开手,多者先玩儿。把拿出的所有油粘片攥在手中,抛在空中,手翻过来,用手背接住,再抛向空中,用手抓取,事先定好规则,大把抓,就是全抓住获胜,掉一,就是抓取时掉下一片为获胜。有时输了自己辛勤制作的油毡片非常心痛难受。</p><p class="ql-block"> 以上介绍了在我们山中的孩子们自制的一些土造游戏和玩具,条件艰苦,没有磨灭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他们从不依赖于父母,自制玩具积极向上。三线职工子弟就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p><p class="ql-block"> 下一篇准备记录我在学校的故事。请有兴趣的朋友关注,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