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月19号下午,陈焕仟老师在高一4班开展了一节公开课,即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导入部分,陈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人物海瑞的事迹入手,以海瑞向嘉靖皇帝上书的奏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明朝的历史。导入的设计很新颖,引入了乡土史料,关注到学生的学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经过精心备课,精心选材,大胆地对课文知识进行整合,线索清晰,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堂课分为两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政治制度之变,讲述了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目的、内阁的运行机制与宦官专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环节:明朝的海疆与内陆边疆。通过展示“明朝形势图(1433年)”,分析明朝的外部环境,培育时空观念。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明朝经略边疆的方式与结果,进一步培养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分析明朝的海疆问题,培养历史解释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课的特色在于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阅读材料,了解明朝处理海疆问题成效不佳的原因?根据教材73页和材料,如何看待明朝“下西洋”政策的变化?问题的设置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如根据材料和教材72页,废除宰相制度后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什么机构?其性质和运行机制?除了设立内阁,明朝的另一政治现象是什么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生互动</p> <p class="ql-block">科组同事认真听课,以教研促成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年多的磨练,陈老师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课堂教学游刃有余,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课件制作精美,课堂教学重难点突出,期待陈老师接下来的公开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