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职人员到文职教员---新教员交流座谈发言简稿

风叙

主任安排我来和各位做个经验分享,要说经验,谈不上,说说经历吧。说说我从上第一堂课到上完一门课的过程。<div> 想想这么多年,我就做了这一件事儿,还真挺了不起的,没有朝三暮四。(开个玩笑)<br>  总结起来,我认为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员,不过三方面:有知识,有办法,有热爱。(俗套吧,等下我们说不俗的真相)<br><br><h1><b>1. 有知识</b></h1> 不管上什么课,都首先是内容,而且内容为王。新教员一开始,也肯定是先去备教学内容的。<br> 第一,要再学习。以前在学校学的那一点,对于要上一门课,差的还太远。教材上的那点知识也远远不够。通院的岳振军教授就说,教材是“三国志”,上课是“三国演义”,可能不准确,不能随便演义,可能他表达的是教材的客观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但也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要能演义,首先得有足够的素材,只知道“三国志”里面的那一点点结论,是演义不来的,得前后左右、枝枝蔓蔓都了解了才行。 所以,真要学习,重新学习起来。建议跟老教员的课,并行看很多本书!<br> 其实,因为要上课,去学习,是非常有效的进步手段。知乎上有人说:饿了会要吃,渴了会找水,觉到匮乏了,就会想要补充。没错,需要输出时,才会强烈感觉储备不够,那么促使自己不断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强制输出。上课,就是输出,强制输出。我的感受是,以前看不懂的,学不会的,因为要上课,全都学明白了!大家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学习是很容易带来成就感的,但没有动力时,会产生惰性,有了上课这个牵引力,逼自己学习,实在是很愉快。而且你学的知识,绝不仅仅在教学上才用得上,不用很长时间,你就会发现,它给你的远比你想象的多。 所以,踏实学,这是最快的路!<br><br> 有了知识的积累后,接下来,就是备课,备内容的顺序、详略、侧重等等。徐迎教授说:备课就是用教师的时间换学员的学习效率。我觉得说的太好了,真的是这样,2分钟可以备完一堂课,2个小时也能,但是区别太大了。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你花两小时备的课,使学员学习阻力减少了1分钟,这一辈子,你教了1000个学员,那么你的120分钟就换成1000分钟,哪里还有比这更赚的事情?!我确实感觉到课备的不同,信息的传递效率不同。(举例)<br> 杨澜在她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书中分享北京申奥的陈述演说时说:“前100遍做到会念,再100遍做到能背,最后100遍做到真说,把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字送到听众的心里。”“而对所说的每一个字,我都知道他的出处。”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输都做不到。难怪,有人说她可以做到信息传递效率恒定。我有一个愿望,我想建一门MOOC,尽心尽力,争取能火,让很多人看,这样我觉得我的生命被拉长了。<br> 说到MOOC,就顺便说说课程建设,我的感受,课程建设的事儿要多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有的人会觉得干这个活儿出力不一定讨好,就像我最开始的时候,建SPOC课程,一连建了3个学期,才终于获评示范课程,也就说前面一年多的辛苦,没有一纸证明,在写述职报告的时候想添上一笔都不行,但是,它绝非无用,不过是“润物细无声”罢了,它使你对课堂、对课程、对教学的理解都得到了深化,在你负责一次教改的时候,创新一次教学设计的时候,它都化作了灵感,降临于你,正所谓“功不唐捐”。<br> 顺带再说几句务空的话,在我们这样的单位,很多人都是一份工作一辈子,那么,很多时候也是同事一场一辈子。所以在干活儿的时候,真要看的长远一点,先做事,再想好处,事情做好了,该是你的都是你的,没有人亏待你,真亏了,不过一时,来日方长。反过来,不见兔子不撒鹰,时间久了,谁也糊不住。<br> 我也常常干杂活,挺好的。<br></div> <h1><b>2. 有办法</b></h1> <div> 这里说的就是教学策略,教学设计。<br> 内容熟了,透了,你一遍遍的讲,学员一次次回应,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教学设计。<br> 要说教学设计,我真的不敢胡说,教育理论都没有学过,但我知道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参加教学比赛!不止一次的去参加!它会逼着你去想设计,还有一堆人看你折腾,帮你想招,几轮下来以后,你想不劫后升仙,都难。以致于,突然有一天,你在上课,思路特别清晰,过程特别流畅,下了课,你惊呼:“天哪,我成长了!而且,还催生出了一种鉴赏力!”这多好啊,以后,督导专家,你不用再担心了。<br> 我参加过很多次比赛,虽然层次不高,获奖不丰,但自觉无比幸运。去年参加“名师杯”,那段经历可能在我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会很难忘。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体会到了什么叫不断努力,直到看见自己能力不足才罢手,那时候,人非常疲惫,但又很亢奋,我喜欢那种纯粹。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努力争取再战“名师杯”。(该部分,准备交流用,话不多说)<br> 那这样来看,办法哪里来呢?<br> 只要你想,就有办法。<br> 我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员付出多少心血,学员给予多少关注”学员关注你,你就获得了想到办法的最重要保障。你想啊,学员关注你,就会把他的特点、需求、困难暴露给你,反馈给你。你都有依据了,还有什么想不到的呢?这是一种良性循环。<br>(具个例子,有一年,我上外专业课,学员的差异太大了,有的没有一点机械基础,有的参加机械创新大赛,有的对课程很感兴趣,有的却认为根本没有用,怎么上课呢?<br> 我成天想,想的开车都走神儿,后来想出一办法,逼学员提问。我要求每次课后,每个学员都必须向教员提出一个问题,在线提问,硬性指标,否则别想通过考试。<br> 一开始学员很抵触,他们不知道教员回复他们随便提的这些问题要花多少精力。<br> 但我坚持学员问题的响应时间不允许隔日,并且坚持每一个学员都有至少一个问题被推荐到主页,差的也要差中选优去推荐,坚持课程组的其他教员去个学员点赞。<br> 一段时间后,学员提问的热情提升,问题的质量也在提升,有一天,我上班,发现有个孩子在半夜2:00向我提问,我太感动了,热恋中的男女朋友都不一定有这热情。面对这样的一群学员,教员怎么可以辜负?<br> 后来这个班学的很好,有一个孩子叫……)</div> <h1><b>3. 有热爱</b><br></h1><h3> </h3><h3> 我想,愿意做一名教员的人,都不仅仅为了一份薪水,都还有一份情怀,一份社会责任。我们的那些学员都是进过高考筛选送进来的努力的孩子,他们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可能只给他上过20学时的课,甚至更少,但对他的影响都不能忽略,也不应该被忽略,所以,我们应该拿出热情和热爱去看待这份工作。毛姆的小说《面纱》,特别火,主人公凯蒂的自我救赎,瓦尔特的伟大与扭曲,都很打动人,但最打动我的是修道院院长给凯蒂的临别赠言,她说:“记住,尽职尽责没什么了不起的,那是你必须做的,和手脏了要洗手一样不值一提。唯一有意义的是热爱自己的职责,当爱和责任融为一体时,上帝的恩宠就在你身上,你将享受出人意料的幸福。”<b>当你热爱,你更快乐!</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