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智慧,人情需练达——《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笑吟'yu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 王瑜</p> <p class="ql-block">  闲暇的时候我读过很多的书,不求甚解,大多忘记了。但是不定什么时候想起来,便会滋养我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家训是家庭言行的方向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家庭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体现了父母的道德水平。家训,恰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是传承家风家教的重要载体。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中国古代有不少家训,凝结着古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流传百年。</p> <p class="ql-block">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一位中学校长推荐给我的,因为当时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我年轻气盛不懂收敛。他语重心长,给我讲了很多。我只记住这一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有如下两点:第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曾国藩年少时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颗的人,甚至还有些笨拙,是一生勤奋读书,不仅成为家族中百年来第一个中进士的人,且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传奇。身处现代化的今天,知识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我们要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下功夫,与时俱进,既要向书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在生动实践中提高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第二、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曾作为我的座右铭指引我度过了多年的时光。我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既能学习他人长处,做到见贤思齐,取长补短,不因做出一点成绩就沾自喜,更要不断超越自我,从胜利向更大的胜利。“越是丰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人也是如此。弯下腰来,真诚谦虚,常含谦卑之心与进取之志,终将行稳致远,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读这本书是正式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暑假,迷茫时期我想到了两个字“慎独”,于是我又再读经典。“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也。”</p><p class="ql-block"> 慎独则心安。自我修养没有比养心更难的。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真正尽力为善去恶,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心里是否自欺,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知道。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东汉郑玄注《中庸》云:“慎其家居之所为。”“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 ,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能够慎独,则自我反省不会感到内疚,可以无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会有行为不合于心意而导致不安。人若没有一件内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会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这是人生自强的首要之道,寻乐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务。</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读则是学校要开一节家风家训的班会。想给学生们找找素材。“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  《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的手腕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学习而来,而我敢说曾国藩的全部人都可以学习而来。为什么呢?文正是受命于天的,实在无异于人。”</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曾国藩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经过刻苦砥砺,自我修炼,在没有奇遇的情况下坚持不懈,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可以作为励志的典范。所以我们究竟应该葆有怎样的精神内核和生存之道还需要我们深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