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之行----七头巨型眼镜蛇那伽的神话故事。

斎中讀書

2019年12月的柬埔寨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那沉浸着厚重历史的宫殿庙宇、帔伏着年代斑驳尘藓的塑像雕刻、无论是魁魅的“树包寺”,还是壮观的“寺包树”,都是这次旅行难以忘怀的景象。而我要说的是,在柬埔寨多处所见的----七头眼镜蛇和其关联的神话故事。 照片为耸立在神秘的吴哥窟(小吴哥)宫殿遗址前,入口护栏处的七头眼镜蛇----那伽巨型塑像。 在热带阳光和蓝天白云驸衬下, 昂头挺身,七个蛇头组成天蓬,显得那么的雄伟、霸道,而又诡魅、神秘。<div>就是这座巨大的雕饰,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促使我探究其蕴含的历史的、宗教的、神话的传说。</div> 照片为柬埔寨吴哥窟塔普伦寺景象。<div>结实雄大的塔普伦寺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所盘踞,古旧墙壁上浓重的青色,回转的厅廊,高大的树木,树根与殿宇建筑缠绕在一起。游客仿佛行走在时光隧道中,转回几百年的神秘世界。</div> 照片为吴哥窟塔普伦寺一景象。寺塔与长廊被发达粗壮的树根攀附,盘根错节。封住门窗,骑跨围墙,撑破建筑,导致众多寺院顶部坍塌,形成了废墟。 照片为吴哥古迹中的“女王宫”。女王宫建成于公元967年,寺庙的现代名字Bantay srei,可译为“女人的城堡”,音译“班蒂斯蕾”。<div>“女王宫”的美来自其精致的雕刻。纵深百米的宫殿,每根石柱、门框、三角楣、墙面上,都非常精致地雕刻着或神、或兽、或人,讲述着故事,几乎无一遗漏。在热带阳光的照射下,特有的红色砂岩建造的宫殿,显得格外精美绮丽。</div> <b>七头眼镜蛇和其关联的神话故事。</b> <div><br>那伽是吴哥窟寺庙、殿宇中一个到处可见的雕塑符号, Naga 语出梵文,音译为“那伽”。</div><div>那伽是多头蛇神,有三头、五头、七头、九头之分。传说五头蛇是水神,七头蛇是保护神,九头蛇则是至高无上的皇族象征。在吴哥窟,随处都有七头那伽的守护,代表彩虹,是连接天堂和人间的桥梁。<br><br></div> 头部塑像下拖着块石砌成的长长的蛇身,跨越护城河,上百米长、由七头蛇图腾所拦护的石砌参道,参道的尽头就是五座塔尖造型奇特的神秘的小吴哥中央神殿。<div>小吴哥城由国际援助修复吴哥古迹组织中法国援助发掘,此塑像是修复后的形象。</div><div><br></div><div><b>去柬埔寨吴哥窟古迹旅行,还是需要补充一些印度教、佛教知识,这样就可以了解古迹中的浮雕和雕塑人物以及其中的神话故事。</b></div><div><b><br></b></div><div>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主管“创造”,湿婆主掌“毁灭”,毗湿奴是“维护之神”。其被众生、信徒视为施布恩惠,保护之神。<br></div><div><br><b>毗湿奴座骑为神鸟伽楼罗,妻子是吉祥女神。</b><br>毗湿奴经常以象征无穷无尽的深蓝色皮肤相貌出现,拥有四只手臂,分别握着善见神轮、法螺、莲花、金刚杵。并骑在神鸟伽楼罗上或坐在莲花上。另一常见的形象,则是毗湿奴横卧在千头巨蛇“那伽”身上,从肚脐中长出的莲花诞生出创造神梵天,而吉祥女神随侍身边。<br><br></div><div><b>湿婆</b><br>湿婆是毁灭之神,印度教认为“毁灭”有“再生”含义,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湿婆创造力的象征,受到性力派和湿婆派教徒的崇拜。林伽的造型在吴哥窟遗迹中经常能见到。<br><br><b>梵天</b><br>他的坐骑为孔雀,配偶为智慧女神辩才天女,故梵天也被认为是智慧之神。华人称之为四面佛。<br><br><b>那伽</b><br>印度神话中的蛇神,外表为巨大的蛇,有七个头或一个头,<br></div><div> 一般被描绘为上半身人形。作为蛇神的那伽,传说除了拥有剧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们作为掌管生死的神灵来崇拜。传说那伽和妻子苏吉是国王与王后,统治着地上的水面,它们居住在地下,拥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间罕有的宝石。在柬埔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那伽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 据记载,那伽长身无足,能在大海及其它水域中称王为尊。</div><div><br></div><div> 自公元8世纪起,在柬埔寨,佛常常被置于一条盘曲的蛇身上,头上的七个(有时是九个)眼镜蛇头组成了天篷,这个图像显然来于印度教守护大神毗湿奴的绘像。在佛经中曾提及:传闻中的这位那伽巨蛇王“多伽萨迦”,能够如龙一般“靠着鼻孔吐出的火焰摧毁乃物”。在“那伽”诸蛇王中排名第一,同时也是最伟大的,乃是七头蛇王“赛夏”,意为“不朽”或“永生者”。<br></div><div><br></div> 照片为大吴哥的城门。<div>城墙用红土石砌成,城门上方耸立的四面佛雕像----“高棉微笑”的象征。现代的车辆从古老的城中穿梭,城门前通衢大道两旁是阿修罗与天神,一邪一正,抱着巨大的那伽蛇身体,即出自“搅动乳海”的传说。</div><div><br></div> 照片为大吴哥城门另一侧的阿修罗们抱着那伽蛇身的雕像。<div><br><div><b>关于修罗与阿修罗的神话故传说。</b></div><div><b><br></b><div>修罗:天神, 阿修罗:天神的敌人, 人物出自印度教神话。修罗、阿修罗都是印度教主神大梵天的儿子。 梵天:在印度教神话中他是世界创造者,宇宙之主。 梵天创造世界:世界混沌初开,他从金蛋中破壳而出,孤独惆怅,于是就开始创造世界。创造出一切生物、恶魔、灾难、情感、欲望及一切矛盾相对的冷热、痛苦欢乐……甚至连“毁灭之神”湿婆和“世界的拯救者”毗湿奴也是他创造出来的。 梵天创造了天地之后感到非常疲乏,于是把统治世界的权利交给他的后代:修罗和阿修罗。 修罗,我们中国人把他们叫做天神。 修罗、阿修罗们本都是兄弟。阿修罗比天神出生的早些,称为兄长。阿修罗非常强大,聪明而且懂得魔法,能随意隐形,财宝数不胜数。本来,阿修罗是极为虔诚和道德高尚的,严格遵循神圣的教礼,幸福总是伴随着他们。可是后来他们因自己力量雄厚,才智超群,变得傲气十足,专横跋扈。他们不再受到眷顾,幸福转向天神――即修罗。</div></div></div> 照片为吴哥窟的外圈古迹“圣剑寺”中的七头眼镜蛇雕塑,所不同的是前方多了一个人形的身体。<div><br></div><div><b>关于柬埔寨国家的宗教信仰<br></b><div><br></div><div>柬埔寨自公元一世纪,第一个王朝扶南兴起,后扶南被真腊所灭,真腊建立了高棉帝国。也就是相应的我国汉朝、三国时期、东晋西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时间跨度达600—800年。高棉帝国强盛至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时期)。后在暹罗(泰国)、阮朝(越南)的侵占进攻下,吴哥王朝逐渐衰落。<br><br>柬埔寨是东南亚崇信佛教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后,即受到印度教与佛教的影响。公元5世纪初至6世纪,大、小乘佛教开始传入,而大乘佛教尤为兴盛。公元13世纪,小乘佛教从暹罗传入柬埔寨,小乘佛教崇尚俭朴,宣传“生死轮回”,“自我解脱”,因此很快在饱受劳役和战火的柬埔寨民众传播开来。14世纪,小乘佛教被奉为国教,并常兴至今。</div></div> 照片为柬埔寨吴哥窟售票大楼旁的公务建筑门前,一个精美的七头眼镜蛇雕塑。 照片为柬埔寨暹粒市一处高档酒店门庭竖立的七头眼镜蛇雕塑。 柬埔寨吴哥窟小吴哥殿宇外围的那伽雕饰。 照片为柬埔寨暹粒市一处酒店门庭前的七头眼镜蛇与“搅动乳海”故事的雕塑。 照片为神明们抱着巨蛇那伽。 <div>照片为神明们抱着巨蛇那伽。</div><div><br></div><b>“搅动乳海”的神话故事。</b><div><b><br></b></div><div>搅动乳海是吴哥窟古迹经常出现的题材,故事是这样的。<br><br>须弥山耸立在大地的中央,天神、阿修罗等诸神都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有一天,天神的首领因陀罗得罪了湿婆大神的分身之一敞衣仙人陶尔梵刹斯,湿婆的诅咒立刻降临。因陀罗以下的众天众乃至三界,都失去了活力,日渐枯槁。<br><br>毗湿奴司职保护之神,毗湿奴决定:天神和阿修罗合作,求得“不死甘露”,双方共享,获得永生。<br><br>毗湿奴带着他的种种法宝、法螺、轮宝等,令诸神把草药投入大乳海。拔取曼荼罗大山,做为搅海的杵。以龙族龙王婆苏吉,作为搅海的搅绳。令阿修罗持龙头,诸天神揽龙身,自己化为一只大海龟,沉入海底承受搅杵的重量。<br><br>毗湿奴以其大法身坐于高山之巅,以神力灌注诸神与龙王,开始搅动乳海。当龙王身体被搅紧时,龙口吐出毒焰和热气,把阿修罗熏个半死。龙尾在空中挥舞,形成香云与甘露,诸天神轻松愉快。搅海的工作持续了几数百年,靠近须弥山的生命因搅拌剧烈而死伤无数,搅着搅着,从大乳海里出现了天女梵琉尼,为谷酒女神。<br><br>继续搅海,又搅出了七头长耳天马,成了因陀罗的坐骑。之后出现的天医川焰,手里托着“不死甘露”。最后出现是幸运与美女神吉祥天,她成了毗湿奴的妻子。<br><br>“不死甘露”出现,诸神与阿修罗都想独占甘露,阿修罗中一个抢走天医手上的甘露。毗湿奴急中生智,化身超级美女,混入阿修罗中跳舞,阿修罗们被她的舞姿迷惑,天神趁机拿走“不死甘露”,阿修罗发现真相太迟了,于是爆发了战争。但诸神已经喝下了“不死甘露”,恢复了功力,阿修罗们被打败,赶回地狱容身。天神首领因陀罗回到天界重登宝座,从此三界平安无事。<br><br>阿修罗队伍中的罗喉,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恶魔,他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长有四只手,下半身为蛇尾。他变成天神的模样,混在天神的队伍中,被日神和月神发现了,告诉毗湿奴。毗湿奴立刻射出妙化天轮,砍下罗喉头和手臂。罗喉因有仙露的滋养身体升入天空,化作不祥的彗星记都(ketu),头颅却得到永生。罗喉的头为了报仇,便吞食日神和月神,造成日食和月食。<b><br></b></div> 照片为“搅动乳海”的神话故事图片。 柬埔寨金边皇宫楼梯前精致、威武的那伽雕饰。 柬埔寨首都金边国家博物馆内藏的九头眼镜蛇雕饰。 柬埔寨暹粒吴哥窟斑黛克蒂寺庙宇前的那伽雕饰。 <div>吴哥窟外圈女王宫的那伽雕塑。上下两层三角楣,由五头眼镜蛇蛇身组成的三角楣外围。</div><div><br></div> 在金碧辉煌的柬埔寨王宫,七头蛇神的图腾到处可见,宫殿门口伫立着威武的七头蛇神,流光溢彩的屋顶雕饰着七头蛇尾飞檐。神圣的塔山是金边的发祥地,高约百米,山顶供有“奔”夫人之像,是金边的象征之一。围绕着塔山是一座郁郁葱葱的休闲公园。公园的入口处是巨大的七头蛇神雕饰,象征着“风调雨顺”。在遍布柬埔寨丛林的神秘庙宇里,七头蛇神守护着慈祥的佛祖。 柬埔寨金边塔山公园的七头眼镜蛇雕饰。 从印度的古典宗教献文中还可以得知,那伽是具有自我刨造力的天神毗湿奴在睡梦中梦见的未来自我形象。 在吴哥四处可见的众多那伽巨蟒塑像,代表着存在、毁灭和永生。<div>高棉人奉蛇神那伽为神灵。它控制雨水,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br></div><div>祝柬埔寨人民幸福,快乐!</div> 全文完。<div><br></div><div>2021年12月6日 於天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