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伊尔库茨克的有轨电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入境俄罗斯,飞机降落在西伯利亚东部重镇伊尔库茨克。此地从未来过,为何颇感耳熟?记忆瞬间唤醒——是震惊世界的“9.13”事件之后,听传达中央红头文件提到过这个地名,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飞往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的航班</p> <p class="ql-block">伊市夜景</p> <p class="ql-block">行走伊尔库茨克街头,发现此地鲜见名牌豪车。交通方面一些怪现象令人称奇,甚至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一是此地机动车均靠右行驶,然而(方向盘)“左舵”、“右舵”的车辆“和平共处”并驾齐驱,驾驶员座席有左有右,可谓“左右逢源”、“我行我素”。</p><p class="ql-block"> 二是多次目睹不止一辆私家车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在机动车单行道上长距离快速倒行逆“驶”,这难道不违反交规?算不算严重的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 三是公交车车型驳杂,车体大小悬殊。外观老旧,坐席简陋。电车与汽车齐驱,有轨与无轨并存。</p><p class="ql-block"> 四是……,五是……,恕不一一列举了,后面再细说吧。</p> <p class="ql-block">伊尔库茨克市的标志性城雕——虎口紫貂</p> <p class="ql-block">与少年宫小区座椅上的群猴雕塑合张影</p> <p class="ql-block"> (一)不懂俄语 乱闯胡猜</p><p class="ql-block"> 贝加尔湖旅游的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部分游客报名乘坐环湖小火车,这是自费旅游项目,团费之外,需另交1200元,不是卢布,而是汇率换算相当于卢布10倍的人民币!有团友置疑,什么样的小火车票价如此昂贵?能比得上咱中国高铁吗?1200元人民币,坐高铁天津上海打来回也花不了啊!冷静想想,可不咋地?!6旅伴遂达成共识,不坐这环湖高价小火车,咱就在伊尔库茨克市内体验一把公交自由行吧!闲逛购物,惬意随心。</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在宾馆服务台讨要一张伊尔库茨克市区地图,请教大堂值班俄罗斯小姐,怎么坐公交车?到哪里乘车?彼此语言不通,问了半天也问不明白,只好自己闯啦!</p><p class="ql-block"> 出宾馆走不远,发现一个公交站,站牌上密密麻麻画有好几条线路,除了线路序号阿拉伯数字,其他都是俄文,开往哪里根本看不懂。环顾四周,没有一位既懂俄语又懂中国话的人能帮忙翻译。不多时,一辆小公共驶来,机不可失,毫不犹豫,登车!</p> <p class="ql-block">车厢即景,简陋整洁</p> <p class="ql-block">提前向导游打听过了,这里公共汽车和电车都是一票制,公共汽车每票20卢布,电车每票15卢布。因为我初高中读过六年俄语,驴友误认为出行对话沟通时我怎么也能对付一气,一致推举我出头集体购票。我提前把准备好的120卢布零钞递过去,小公共司机收了款没给票,扭回头,边嘴里咕咕噜噜,边打手势,猜测是询问我们目的地。“哪儿下车?”我们也没准主意啊,走哪儿算哪儿吧!挥挥手,“随便!”司机茫然,即便他能听懂这句中国话,也不知道“随便”是哪个站头,只好驱车前行。时近晌午,陆续下客,最后全车只剩下我们6位,专车啊!高兴得太早啦,这车停下来不走了。司机一个劲朝我们摆手,让我们下车?“涅,涅”,我们用刚学会的这个俄语单词七嘴八舌生硬地说“不”,挥手让他接着开。司机还是摆手,嘴里也是“涅,涅”。双方互不理解对方什么意思,僵持着,这事儿有点儿麻烦!还是司机机灵,改用了肢体语言,一个劲儿用手往嘴里划拉。呵呵,这手势地球人都明白,他要吃饭了,他下班了!我们赶紧起立下车,向他道歉,握别。老兄真客气,微笑着把我们引领到前面刚停下的一辆同线路小公共上。上车后,我们没再主动交钱,心想,按国内乘公交的经验,已经购票的乘客,因公交车方面的原因没有到达既定目的地的,换乘同线路下一辆车,理所当然不再买票。那司机启动车辆后也没向我们伸手讨要票款,莫非头前那位同事跟他打过招呼了?够意思!然而我们误会了。经观察发现,当地公交车是下车收费,我们岂能例外。既然再度付款乘车,那就别“亏本”啦,我们凭窗观光,尽览市容,一路坐到底。</p> <p class="ql-block">伊市的小型公共汽车</p> <p class="ql-block">(二)歪打正着 沿河赏景</p><p class="ql-block"> 公交车一路开行,乘客上上下下,渐渐发现,车窗外繁华不再,茂密的杂树不断闪过,这车好像与中心城区渐行渐远、开往城郊方向。眼看乘客越下越少,最后连女售票员都下去了,该不是到了终点站吧?果不其然,车到断头路,调头,司机也下去了,没有接班司机。甭问了,我们只好交费,下车。</p><p class="ql-block"> 下车后闲逛居民区附近的配套小超市。同行闫老师买了两瓶伏特加酒,结账时用英语询问女售货员,附近有可逛的景区吗?结果还是如前所述,语言不通,一头雾水。出超市,站在高台阶上眺望,前方不远有一条河!对照手中地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加拉河。走,看大河去!跨过大路漫步河边,惊艳满目野花红似火,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奇特草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很像不夜城华灯照耀下簇簇茂密闪光的银白光纤。想起那句著名的广告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驴友们争相留影,皆呼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这条远离市区的河流显然是理想的天然野泳场。目光所及,河滩上树丛掩映处,三三两两俄罗斯男女四仰八叉正在享受日光浴,尽管我们这帮不速之客出现突然,他们淡定依然,毫不惊慌。而我们同行的二女士却怕再遭遇尴尬场面,主动回避了,在二位男士陪同下,她们返回公路行走;只剩下我和驴友加祺初心不改,继续沿河前行。脚下出现了深深车辙,远处偶有汽车进出。一位浑身上下晒得黢黑的俄国中年男子正趴在河边秀肌肉,一群羽毛漆黑的水鸟近在咫尺觅食,人鸟共处,相安无事。我俩用简单的俄语向日光浴者礼节性打招呼问好,对方高兴地致以回应。加祺为眼前情景所激动,兴奋地一展歌喉,用汉语一首接一首高唱起俄罗斯经典民歌,博得身边路过的一对俄罗斯老年夫妇瞩目聆听,齐挑大拇指称赞。</p> <p class="ql-block">安加拉河远眺</p> <p class="ql-block">(三)不比不知道 一比挺自豪</p><p class="ql-block"> 兴尽回程,仍乘公交。伊市的小公共上下车就一个门。跟我们天津的公共汽车及其站点硬件设施相比,当地大巴车也差远了。当地的公交候车亭很简陋。有的干脆就一个站牌。更没有“车来了”这类电子信息预报系统。车厢里站立扶手只有横竿竖杆,没有拉环。驾驶室与车厢隔离,隔板不透明。没留意车上是否有监控探头和空调。搭乘一辆老旧巴士时,加祺拍下车头张贴的一纸俄文,只认得其中1947这个数字,猜测这是个向外来游客介绍伊尔库茨克市公交历史的广告,告知伊市公交始建立于1947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上简陋的硬靠背坐椅</p> <p class="ql-block">从车厢里张贴的宣传品猜测,伊尔库茨克有轨电车开通于1947年</p> <p class="ql-block"> 伊市公共汽车和有轨无轨电车全部交款买票,没有自动投币箱和刷卡器,未见有乘客持卡乘车的,推断就更不会有免费乘车卡啦 。想到咱们天津65岁以上居民人手一张老年卡能免费乘车,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伊市的公交票务管理让人搞不懂。乘客交现钱,小公共司机直接收钱、找零,不撕票,这是承包制?是租赁线路运营权,收入归己,自负盈亏?还是讲诚信,良心帐?百思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下公交车换乘有轨电车,都得体验一下嘛!这里的有轨电车也实行一票制,乘车不分远近,一律15卢布。司机与售票员各司其职。司机只管开车,售票员到乘客座位上查票售票。</p><p class="ql-block"> 乘电车还是由我负责集体买票。递上一张百元卢布,上年纪的女售票员手持pos机打印了4张车票,找回10卢布硬币。这帐不对啊?我忒认真,憋了两站地,终于忍不住打手势把女售票员叫过来,手指点数同行驴友,用生硬的俄语告知:“阿静,得瓦,特立,切得嘞,必阿吉,舍斯基(1、2、3、4、5、6)”,摊开掌心四张车票和零钱,问她:“舍思基”(6),“切嘚嘞”(4),“得瓦”(2)?意思是,我给你100卢布,买6张票,怎么找我10卢布,才给4张票,那2张票呢?她眼睛眨巴了半天,乖乖地又补打出两张票递给我。如果我不找,是否这两张票钱就被她侵吞了?但愿这是她一时疏忽。</p> <p class="ql-block">车厢里的旅伴</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女售票员</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上弹吉他的青年</p> <p class="ql-block">有轨电车抵达终点,我们二位女旅伴下车后打手示邀请俄国女司机合个影,人家没有拒绝,很友好很大方地微笑着配合。</p><p class="ql-block"> 市内公交游,早出晚归一整天,我们先后换乘了三趟公共汽车、两趟有轨电车,东南西北周游浏览了伊市容貌;走进了伊市的“上海商贸城”(类似国内卖低档服装杂货的温州城);重访了前一天导游带领我们去过的伊市历史文化旅游核心景区。一天当中先后乘车5次,人均花费才90卢布,过足了异域公交自由行的瘾,太值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老年夫妇搀扶登车</p> <p class="ql-block">乘公交出游途中,还有两段花絮小插曲。一次是在公交车上,我身后座位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个可爱的小女孩,我们大家纷纷跟小女孩打手势开玩笑,孩子的母亲好像不大乐意,始终扭头眼望车窗外。懂英语常出国的闫老师悄悄说,外国人不喜欢陌生人跟自己的孩子开玩笑,说这样做不礼貌,原来如此!我们知趣的赶紧打住。另一次是乘电车途中,见到刚上车两位老太太满头华发年事已高,“奔七”的我主动起身让座。能在外国当一回老“雷锋”,俺挺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