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光阴如箭,岁月当梭,掐指算算,本人已经过60大关了。</p><p class="ql-block">夜深之时,透过纷纷扰扰的薄雾,仰望长天扪心自问,这匆匆划过的年轮自己留下了什么?</p><p class="ql-block">看似平和,实际内心却很犟的本性。使我失去了很多人生的利益和机遇,性之使然,怪不得别人。</p><p class="ql-block">几十年了,我从不趋炎附势,对工作凭能力讲实干,对同志和社会的各界朋友,我不论尊鄙,一律平等诚如父老兄弟姐妹。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虽无人前之辉煌,但良心干净人字没有做倒,这也是我此生唯一的安慰了。</p><p class="ql-block">在过去几年,与朋友,家人的聊天微信中,繁繁总总收集了一些回忆,感悟和随笔的小文。既有孩童的稚趣,又有对上山下乡风风雨雨的思考。既有对社会人和物的总结,也有对朋友的思绪,家人的挚爱亲情。</p><p class="ql-block">虽缺乏文笔,有些话说的还很直白。但这却是我心中所想。人已到中年,还有必要再给自己戴个假面具吗?</p><p class="ql-block">分类整理成后,如能成为朋友们茶余饭后闲聊时的一个小小佐餐,我心慰然。尚能再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更当皆大欢喜。闲扯上几句,权当此回忆小文之序吧。</p><p class="ql-block">丙申年荷月</p><p class="ql-block">智权书于京华钓鱼台畔南窗</p><p class="ql-block">(这集记述的是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十年后,返城与命运抗争的30年平凡生活。)</p> <p class="ql-block">作者照于浙江南浔古镇</p> <p class="ql-block">我是北京1969届初中毕业生,同年9月即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七团九连务农。十七团原址为汤原农场,1972年整体搬迁至,萝北县东北方向的蒲鸭河畔重新建普阳农场。1978年因困退回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