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无涯,研不止,”教和研是教学的双翼,教而不研,则寓,研而不教则虚。”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2日,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在潘晓利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教研活动。潘晓利老师主持,李艳红老师主讲。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千以内数的认识、组成和读、写法”,以及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和用算盘表示数教学方法和应注意的环节。</p> <p class="ql-block">首先李艳红老师对教材进行分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的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能正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感受十进制计数法。</p> <p class="ql-block">其次,李老师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和读写法,以及算盘各部分名称和使用方法。重点强调学习了个,十,百,千这些计数单位,千是比百大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还分析了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这一知识进行了说课,复习了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很自然地引出了千这个计数单位,并通过图例让学生理解: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并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对10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进行了讲解。重点指出1000以数的读写法,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首先写出计数单位,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比如下面的图片,这样写数时不会少写零。</p> <p class="ql-block">甘老师认为写数时,也可以用右手手指表示计数单位,拇指表示个位,食指表示十位,中指表示百位,无名指表示千位。其实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心中形成数位顺序表。</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认为首先要抓住生长点,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数,知道“个”,“十”,“百”,这些计数单位及关系,经历“无序”的方块图到“有序”的方块图的过程,激发学生思考,唤醒旧知。利用动态方块图的变换,图形表征将无形的图数变“有形”,更加直观的将“个”,“十”,“百”之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现。体会“满十进一”计数原则,而计数器是学生认数的常见学具,它能显示数位和相应珠子,用其作为切入口,在操作活动中感受“百”这个计数单位,从而自然产生“千”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潘老师认为这节课可以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感受位值制。对于数数环节,激发了我们的些许思考,可以设计一个让学生自由选择计数单位数数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计数单位,从而培养数感,比如:500数到1000,怎么数最合理?一百一百地数,850数到1000的十个十个地数,998数到1000,你想几个几个的数呢?一个一个的数。让学生能根据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数单位去数。</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大家收获满满,之前的疑惑全部烟消云散,而且还增强了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