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显异,各有特色——记玉燕中学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

戴小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金秋十月悄悄溜走,初冬十一月缓缓而来,小寒风习习吹来,甚是惬意。黄叶一地,写不尽的诗意,在这个舒适诗意的季节里,一群爱教研的语文人于19日上午齐聚综合楼208录播室开展同课同构教研活动。</span></p> 吴陆海和蔡祥银老师执教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吴陆海老师由同题诗歌引入课题;到整体感知,复述故事,为助力孩子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给自学提示和具体要求,学生有抓手后复述得较为顺畅;再到抓住关键,揣摩心理;最后引导学生感悟经历,收获经验。环节简约,交流互动频繁,课堂生成丰富。</p><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蔡祥银老师直接入课,提醒学生学习课文时要关注课文辅读资料,由此拉开教学序幕,为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课文辅读资料,蔡老师先从阅读提示入手,让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冒险”内容为例,用默读和勾画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复述故事,再提示学生从课下注释和旁批寻得更多更好的辅读资料,学习多角度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蔡老师侧重朗读,淡化分析,以读促悟,然后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多角度描写心理的作用;学习课文“脱险”部分,侧重引导读父子对话,体会父亲的用心,并牵引出主题,最后拓展延伸,学生谈读后启发。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充分借助辅读资料,读故事、读作者、读父亲、读主题、读自己。</p> <p class="ql-block">  这两节课的设计都是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和自读课型特点,所以教学环节大致相同,都是训练默读,勾画关键语句,复述故事,侧重学习心理描写,探究人生哲理,但细细品来,有各自特色,有明显差异:一“异”体现在教学细节的处理,如复述故事,吴老师面向整篇,蔡老师指向局部;学习心理描写,吴老师侧重分析,蔡老师侧重朗读;二“异”体现在方法指导,如复述故事环节,吴老师指导如何复述,蔡老师引导如何找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三“异”体现切入课题方式和环节过渡语设置;四“异”体现在教学风格,吴老师稳重自信;蔡老师亲切自然。</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尚年轻,课堂驾驿难免不够灵活,但两节课都紧扣单元目标和课型特点,紧贴文本,坚守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守住语文本真,课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得有些踉踉跄跄,但最终走出一道语文风景。</p> 后记:这学期组里安排由我指导年轻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七年级组年轻老师很多,蔡祥银非常有上进心,而且教了几年,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当我请她来完成这个任务时,她虽担心自己无法胜任,但最终因想着可以借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就答应了。她择定了自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为帮助她理解自读课的编写特点,第十周备课组教研会,观看徐杰老师的讲座《自读课的基本课型及其操作策略》,有了理论指导,十一周她先自拟教案,接着我们一起修改教案,她试上,我们再一起修改课件。蔡老师这次的公开课是借班上的,我也试着借了郑坑老师的班级试上一节,在彼此的课堂实践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课后交流,再次修改教案,蔡老师借谢佳丽老师的班级再试上一次,完善教案和课件,最后定稿。同科组的郑坑、谢佳丽、陈小旋、黄晓屏等几位老师也参与我们的磨课活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这个思课、议课和磨课的过程紧凑、辛苦,挑战和压力并重,但我们咬定青松不放松,负重前行。今天到新的场合,用新的班级,完整地授完了教学内容,虽不完美,但我们一直在完善。 <p class="ql-block">  吴陆海老师在陆丰市林剑峰名教师工作室学习了两年,逐步成长,也有过历练,上县级公开课,参加市级现场说课,这次自己独立备课、磨课,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年轻的小伙子俨然蜕变了能独当一面的教学新秀。</p>

老师

复述

学习

课文

学生

教学

一步

教研

辅读

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