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赵廷飞 </h1> <br><br> 父亲喜欢喝酒,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记忆中的父亲,高高的个子,伟岸的身材,圆圆的脸庞,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父亲年少时,上私塾读书。之后,经爷爷引荐,到太原清徐县一个店铺里当伙计。这个店铺经营效益好,父亲勤快成用,深得掌柜器重。掌柜的喜爱喝酒,几乎每天叫父亲和另外一个伙计喝酒。长久如此,父亲喜欢上了喝酒,爱酒如命。解放战争时期,烽火连天,硝烟弥漫,清徐的店铺倒闭。父亲只好返回故乡寿阳,在村里种田务农。当了农民,父亲仍然继续保留着爱喝酒的习惯。父亲有一个口头禅,就是:经常说:“酒是个好东西,无酒不成礼仪”。往事如烟,历历在目。……父亲喝酒的一个个情景,经常在俺的脑海闪现。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过生日时喝酒的情形。<br><h1> 一、黄豆换酒贺生日</h1> 父亲是戊辰年三月二十二出生的,属龙。家里的田地归公,参加了农业合作社,步入中年后,每年的三月二十二日,母亲都要张罗着给父亲过生日。记得俺四岁那年春天,大概是三月二十一吧,父亲拉着俺的小手说:“走,去供销社。”俺童声细气地问:“大,去买啥?”(农村称呼爸爸叫大)父亲神情自豪地说:“换酒”。随后,从家里拿了农业社分下的十几斤黄豆,又拿了一个瓶子,来到供销社。售货员称了黄豆,告诉父亲白酒的价格,走到地下一个放劣质酒的粗瓷坛子前,把白酒灌满在瓶子里。回家的路上,父亲自言自语地说:其它方面节约些,横下心,用黄豆换下瓶白酒,明天好好过个生日。第二天,也就是生日这天上午,母亲做下糕,炒下山药系和豆腐菜。中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从田地里干活回来后,全家人盘坐在炕上,一块儿吃饭,给父亲过生日。父亲没有先吃菜,而是先把劣质酒倒在小碗里,喝了一口又一口,边喝边说:“好酒!好酒!”不到二十分钟,父亲就痛饮了半瓶酒。母亲问父亲:“这个生日,过好了吧?”父亲兴高采烈地回答:“过好了!过好了!”接着,母亲招呼孩子们吃糕吃菜,父亲逗俺,让俺喝酒。俺用嘴角,抿了一下白酒,感觉特别苦特别涩……<br><h1> 二、以水代酒苦生日</h1> 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的春天,人们忍饥挨饿,吃野菜,吃谷糠, 吃榆树皮。俺村的农民们,被集中在公社食堂吃饭,大锅里只是些玉米面稀汤汤,每顿如此。到了三月上旬,眼看父亲的生日快到了。母亲哭着对父亲说:“饿得连榆皮面也吃不上了,今年这生日,咱就不用过了吧?”父亲蹲在土炕边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着旱烟,半句话也没说。第二天,耕地回来后,父亲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老实巴交的农民,沉默不语,闷闷不乐。那时候,俺还年龄小,看着父亲愁眉苦脸的样子,感到很无助。俺幼小的心灵里,觉得:白酒苦,父亲的人生更苦。……过了几天,父亲用低沉的声音对母亲说:“这生日,还是得过。”于是,父亲利用种地间歇时间,在田垅边上挖野菜,到小山村寻找榆树,扒榆树皮,从食堂捡拾白菜残叶。母亲把榆树皮晒干,在手工小石磨上,磨成面。过生日这天中午,母亲烧下一壶开水,做下榆皮面,煮熟野菜,从公共食堂端回一锅玉米面稀汤汤。父亲把水倒在小碗里,举起来,喝了两口,含泪低声说:“这年头不好,咱就以水代酒,将就的过个生日吧!”吃了野菜后,父亲让俺和哥哥也喝酒(水)。俺强忍着沉痛,咽下这口苦水,心里觉得实在不是滋味……<br><h1> 三、品酒思甜醉生日</h1><h3> 1982年,在农业农村改革中,父亲分下了二十多亩田地,分下了一头黄牛和犁、车等农耕工具。母亲说:“庄户人家有盼头了。”父亲勤劳务实,踏实肯干,样样农活都会做,会使用牛耕种,是种田的好把式。分下田地,如鱼得水。从此,父亲在母亲的协助下,夏顶烈日,冬冒严寒,春种秋收,万分辛苦地种地。一多半田地,种植玉米,少部分田地,种植谷子、山药、高粱。父亲在自己的田地上,春天养种,夏天锄地,秋天收割,初冬用牛耕地,之后,父亲赶着牛车,把粮食送到粮站销售。如此辛苦劳作,年复一年,从而逐步增加了家里的收入,过上了好日子。手头宽裕后,给父亲过生日的排场也不一样了。总要买一斤猪肉,炒三、四个素菜,总要做豆糕、菜糕,总要喝一瓶“高粱白”酒。全家坐在饭桌前,孩子们吃糕、吃菜,父亲喝酒。母亲在一旁笑着说:“看你大,喝上好酒了,高兴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咱受苦人,终于过上了好时光……”1989年三月,我带领父亲、母亲到首都北京游玩,游览了故宫、天安门广场和颐和园,三月二十二日,我们在前门饭店吃饭,喝“北京红星二锅头”酒,给父亲过生日。回到寿阳后,父亲兴奋地逢人就告:我在北京过生日,还喝红星酒来。1992年,是村民分下田地、风调雨顺的第十年。这年的春天,风和日丽。前五、六天,母亲就张罗过生日的事情:买下五斤猪肉、二斤鸡蛋,磨下二十斤做糕用的黄米面,蒸下五十个白面馍馍。父亲买下五瓶“祁县六曲香”酒,又抽晚上的时间,挨家聊家常,告诉两三个本家、四五个朋友:到时来喝酒。生日这天上午,朋友和本家拿着一些农民会友的小礼品,先后来到俺家。其中有:酒量挺大的铁蛋伯、虎生叔、二楞大爷。记得那天坐了两桌人。按父亲的提议,先共同喝了三杯后,父亲给各位满酒,然后,大家给父亲敬酒,祝贺生日快乐。农友们吃着饭菜,品味着美酒,越喝兴致越高。铁蛋伯指着酒瓶,大声说:“你们看,这酒多好喝!咱受苦人,以前缺吃少穿,平时没钱买酒,过年才能喝点烂酒。”虎生叔喝得满脸通红,兴奋地说:“俺家去年玉茭打下四万斤,喂着二十只羊,挣下钱多,俺在家天天喝酒。”父亲环顾四周,望了望窗外,高声说:“是啊,咱们村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好起来了。这都是共产党给的福!今天是我的生日,弟兄们多喝点。”二楞大爷喝了酒多,神情恍惚,举着一瓶白酒,拿着一个小碗,走到父亲跟前,比划着说:“过上了好时光,我也是十分高兴。今天你过生日呢,咱们猜拳,用小碗,喝个一醉方休。”父亲仗着酒劲,大声回答:“行!我还怕你呢!”于是,便猜拳喝酒,喝了一碗又一碗。众人也过来凑热闹,给父亲敬酒。一时间,杯觥交错,痛饮无数。父亲喝得过量,摇摇晃晃的,醉倒在炕上,嘴里还喃喃自语:“政策好,共产党好。”……父亲陶醉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h3><h1> 四、小角楼酒庆生日</h1> 党的阳光暖百姓,雨露滋润庄户人。俺家和其它农户一样,凭辛苦种地,多打粮食,一年比一年富裕,父亲过生日喝的酒,品质也逐步提高。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年宝叔,分管俺家所在的北头街的事务,平时经常招呼父亲。记得有一年生日,计划请年宝叔吃饭。父亲说:“人家是有头有脸的人,给喝汾酒吧。”母亲说:“汾酒价格太贵,不行。”相互不让,大吵大闹。俺劝母亲说:“俺大受了一辈子苦,没喝过汾酒,你就让他尝尝吧。”母亲这才答应。父亲去镇上买回一瓶汾酒,过生日时,与年宝叔喝了个痛快。父亲不仅喝过汾酒,还喝过其它好酒。这次参加寿阳县“小角楼杯”文艺作品网络大赛活动,触景生情,使俺想起了父亲喝小角楼酒的故事:<br> 俺的侄儿赵海东,四川大学毕业后,被录用为公务员,在成都市政府机关工作。1998年二月,侄儿寄信给父亲。 信中写道:“爷爷:您好! 有一种好喝的酒,叫”小角楼”,因酒坊建于小角楼寺旁而得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的1880年就开始制做这种酒了。产地四川巴中市平昌县,森林覆盖率高,水质富锶,酿酒条件得天独厚。 这种浓香型原酒,汲取千年古镇甘泉,采用宫廷秘方,辅以祖传老窖,香甜甘冽,回味悠长,饮誉千里。我们在成都经常喝这酒。随信给您寄回一瓶小角楼酒,供您品尝。”收到酒后,父亲每天喝一些,细细品味,觉得这酒口感好。于是,父亲就决定:过生日时,喝这酒,托人从太原买回十瓶小角楼酒。转眼到了三月二十二, 亲戚朋友、邻居村干部,来了五、六十个人,庆祝父亲七十大寿。 姐夫是厨师,负责做下可口味美的饭菜。哥哥会拉二胡,是业余演艺队队长,宴会上,让漂亮女演员高唱歌曲:“好日子” 。七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小角楼酒,供来宾饮用。欣逢盛世的人们,畅饮这美酒,观酒之色,闻酒之香,品酒之味。菜过三道、酒过五盅后,村里一个文化较高的医生对大家说:“这酒陈香怡人,醇厚甘润,窖香幽雅,爽净适口。”众人回应:“这酒确实好喝!” 客人们纷纷给父亲敬酒,祝贺七十寿诞。父亲春风得意,笑容满面,频频举杯,和众人痛饮小角楼酒,欢颜悦色地说:“只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咱们老百姓才能喝上这顶尖好酒!咱们一定要珍惜这好光景,永远跟党走!”接着,大家又争先恐后地高举起小角楼酒,为庆祝全村粮食连年大丰收而频频干杯,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情此景,使俺联想到:父亲生日饮酒的新变化,是广大农民生活新变化的缩影。……回首往事,如在目底。作为农民的儿子,时至今日,父亲当年的话语,记忆犹新。当年喝小角楼酒,庆祝农业丰收新成就、庆祝父亲七十寿辰的美好情景,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br><br><br><br><h1> 2021年11月18日写作 </h1> <h1> </h1> <h1> 谨以此文,献给父老乡亲!</h1> <h1> 作者:赵廷飞,晋中市寿阳县检察院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爱好文学创作,多有作品发表并获奖。</h1> <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