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麦田,金黄黄的一片,一直到天际的地平线,无边无沿,收获的季节就在眼前。冬小麦,经历了寒冬的考验,和岁月的严寒,终于,在这个夏天,它们带着喜悦、憧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家乡父老乡亲走来。 <p class="ql-block">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风儿姐姐的陪伴下,唱着欢快的夏日之 歌,在绿树和小草的陪伴下,缓缓而来,带着天边美丽的云彩,告诉全世界,我们胜利凯旋归来了。</p> 两个杨树大哥,在这里度过了10余载,今年它们又笑了,笑的的似乎比以前更亮丽,聊着天,吹着牛,风儿好像也醉了,鸟儿也停止了嬉闹,又是一个丰收年。 才整整五天,就成了壮年,浑身使不完的力量,身上的果实一天一天样,粒粒努力的撑破那最后一道防线,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前呼后拥的向前跑着,它们在和时间赛跑,都不愿留在最后的跑道。 又过了五天,它们终于到达了终点线,穿着金灿灿的汗衣衫,扎着麻花辫,告诉大自然,它们饱满了,快让家乡人民来迎接它们回家。 小麦是家乡人民的主要粮食和收入来源,上年秋收后,就种了小麦,经过一个冬天和春夏,每年的6月中旬,是麦子成熟的季节。 小麦的品种很多,从30多年前每亩产量300-500斤,到20年前每亩产量600-800斤左右,到现在每亩1000多斤以上,经历了多个换代升级。 麦子的收割也经历了多个方式的升级,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省时省力,30年前,种小麦和收小麦全是靠人力和畜力,勤劳的家乡人早上4点多就起了床,带着镰刀和绳子,推着车子,到自家的麦地割麦子,有的也用手拔麦子,条件好的,赶着毛驴车,或者牛车去劳作。 这条乡间小路在我家的后面,距离100多米,全长40多米,近头就是马颊河,一路走来50来年了,岁月的长河让生命见证了过去,一幕幕,就像看不完的电视剧,一集集都是精彩的篇章,喜怒哀乐,永远讲不完,诉不尽的春夏秋冬、 麦收季节,人们要赶在雨季前完成,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收获,快马加鞭,落袋为安,才是麦季的结束。 马颊河两岸的麦田,绵延数千里,面积上百万母,跨3省17县市小麦的主要收入来源。 院内这棵杏树生长10多年,是自己从院内冒出来的一棵杏树,每年产杏300多斤,这棵杏树品种与众不同,个头小,特别甜,除家里吃外,每年都要送给邻居和朋友一些,共同享受美味的快乐。 村子里的杏树品种不一,明三叔家的杏大,口感好,都说很甜,长在院的南头,靠近东西向的胡同,一大半枝子跑到了墙的外面,等杏子熟的时候,经常有人偷吃,弄得大家都不高兴,去年,三叔就生气,就给刨了。挺可惜的。 院内这个杏树每年都长的很旺,深绿深绿的叶子,满树的杏把枝子都压弯了,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在15年前,在这里杏树下面,是一个猪圈,猪圈旁边是厕所,地下能量充足。 赶上当年季节好,家里杏树一根枝子上能结上百个杏,看起来确实喜人。 三叔家的杏每年能很多,三叔喜欢捣鼓鱼,家里有粘网、拉网和撒网,在房后马颊河里河边下了很多迷魂阵,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到河边收跑道迷魂阵的鱼和虾,每早上能收100多斤,一部分送到饭店,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去买,一天下来收入好几百元,比我们上班收入还高,还自由,挺让人羡慕的。三婶子在外地打工,所以等杏熟了,也没时间去采摘。这是同学家种的核桃树,同学家的院子特别大,里面种的很多果树,这棵核桃树一年产核桃近万个,足够一家日常吃用。 同学家的菜园品种居多,有小葱、大蒜、韭菜、茴香、洋葱、西红柿等,还有核桃树和香椿芽,简直就是一个大观园。每年回家都要到他家做客,享受绿色食品的快乐。 同学家种的葡萄。听同学讲,这棵葡萄树每年要结很多葡萄,品种好,甜的有点像新疆葡萄,每年产量200多斤,一家人,兄弟姐妹不用再买葡萄吃了。 同学家院里种的山楂树,由于是平原地带,熟了的山楂不如山区的好吃。 马颊河边成片的芦苇长的正旺,郁郁葱葱,带着泥土的芬芳。从老家后面河边一直到村东头的河南赵桥,近300多米,全是芦苇,长势旺盛,风吹芦苇荡,伴着河水的浪花,一片繁荣和谐荡漾在马颊河两岸。 小时候,放学后,和村里的同学一块在河边嬉闹,把芦苇或柳树条湾成圆形圈,套在头上,模仿人民解放军,双方学着电影上的镜头,你追我赶,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马颊河滋养了两岸的人民,特别对于70后,以及70前的人来讲,小时候留下了梦幻的历史片段,一到夏天,整个河道里全是玩耍的孩子们,白天男孩子,晚上女孩子。男孩子挖嘎啦,弄马匹,打水仗,尽情的嬉闹着..........................。 芦苇荡伴随着河里的杂菜,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遍布在河里的杂菜,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是各种鱼类藏身的地方,给人们捕鱼、行船和游泳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每年夏天,孩子们游泳,经常从桥上往下调,觉得刺激好玩,有时扎入杂菜里,失去了生命。 每年春秋季节,村民种地用水多,河水逐渐减少,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全村老少,到河里抓鱼,成桶成桶,成筐成筐的鱼,大的好几斤,还有大王八,家家户户天天吃鱼,炸虾。到最后,吃的见到鱼就恶心。 夏天马颊河的水清澈透明,30年前,河里的水灌溉农田的同时,还可以饮用,夏天天气干燥炎热,在农田干活的人们喝完了从家带的水,有时就到河里用手捧起来喝,可见当时的环保和自然绿化有多好。 我大舅家的儿子,表弟是个能人,从小习武,练了一手弹弓绝活,百发百中。还会木匠、瓦匠,种地也是把好手。还喜欢弄嘎啦和拨了牛,自己有个小团队,年净收入6万多。 和表弟一块吃烧烤。烧烤是两个侄子开的店,烧烤店靠近邓集村、前邓家村、火家村,斜对面就是学校,生意红火。 表弟开着上百万元的宝马车,一块兜风。姥姥家住在邓集乡后张店村,和表弟家都住在村西头,还有大舅、二舅、三舅,小时候几乎天天都去后张店村里玩,主要是那边表哥和表弟多,玩起来有趣、高兴,一块吃住,一块去村看电影............。我们乡叫义渡口乡,里面有”北八店“,有赵店、段店等8个店,在邓集乡也有8个店村,叫”南八店“,有前张店、后张店、付店等。 几个同学一年多未见面了,有说不完的话题,晚上弄了几个家常菜,二两酒下肚,话题就多了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意犹未尽,谈过去,现在,还有梦想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家院内种的胡萝卜。 胡萝卜是家乡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适宜生长在沙土地,家乡属于平原地带,基本全是沙土地,产量高,管理起来容易。 通往邓集村的公路。在邓集联中上初中的时候,一天两个来回,那时还没修柏油路,一到下雨、下雪天,弄得自行车和身上全是泥巴。 春夏交替的家乡,东方升起朦胧如幻的太阳,人们陆续走出村庄,有的去赶集,有的去田地,有的去捕鱼,周而复始,日日月月,月月年年,一天天的过去了,来的走了,走的来了,依然不变的是家乡人民的淳朴、憨厚和真诚,家乡的人们是我最可爱的人。 马颊河初春的水中倒映。 薄老和蒸馍馍的比篮子。人们把发好的面,切成一段一段,反反复复的揉,等感觉良好后,就揉成了长长的白面馍馍,将揉好的馍馍插在上面,插满后,放到大锅里蒸熟,这样做出的馒头劲道,吃起来香味十足,是家乡人民祖传的制作工艺。现在这么做的越来越少。 30年前的农村土炕。每次回家,晚上入住与此,享受家乡的温暖与温馨。小时候,冬天家里一天三顿都用柴火烧火做饭,家里的土炕就像城里的暖气一样,低于寒冬严寒。 马颊河岸边的白菜。 初春的马颊河两岸,万亩复苏,还没有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愉悦景色,零星的小树和草儿正在发芽,河里的鱼儿也逐渐多起来,春天满满走来了,蓝天变得也近了。 夏天马颊河早上的日出,红的似火,空气干燥,像大火炉一样,热的人们早早就起了床,全身粘呼呼的,闷热、让人心慌,当时没有空调等日常电器,生活指数低,到河里洗个澡是一天劳作的人们最幸福的时刻。 自家院内种的红萝卜。 后院门口左侧种的大葱。 门口种的丝瓜。家里种上两棵丝瓜,就够一家人吃的,丝瓜特别能接,有时都吃不迭。 门口种的扁豆。一颗扁豆长起后,满布整个院墙,一个夏天能结上百斤扁豆,站着够不着,踩着梯子采摘,与辣椒、虾酱一块炒,简直就是美味佳肴。 老家对门,老奶奶家,和老爷共同生活,都快八十了,身体好,性格好,每三笑容满面,左邻右舍很和谐。 老家三十多前的屋门。 自家门后的小鸟,声音叫的好听,长的也好看。 河边的柳树郁郁葱葱,现在河两岸的柳树逐年减少,杨树越多越多,一方面原因是杨树生长快,笔直高大,绿化效果好,视野开阔,别一方面柳树成长慢,树干弯曲,所以大批种植的就少。 落日的阳光洒向家乡的每个角落,似美丽勾画出的清明上河图,又似嫦娥奔月仙女下凡尘,透过丝丝的芦苇荡,畅享岁月流过的光,蓝天依然很蓝,白云依然悠荡,家乡的春夏,让梦飞翔,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