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飘零20211119 说史联,必须说人,说事,先揭开话题“同光十三绝”: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作参照清代中期画家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中的戏曲人物,用工笔重彩绘制而成。正如景孤血在《题十三绝图咏》中所评“墨彩如生,吹气欲活”。此画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由进化社朱复昌在书肆收购,经缩小影印问世,并附编《同光名伶十三绝传》一册。后来这幅画几经周转,后传到梅兰芳家,成为梅家家传之宝。梅兰芳逝世后,把这幅画献给了国家。 异史氏整编词条——<br>中国昆丑表演之父•杨鸣玉(1815-1894):祖籍江苏扬州甘泉县,原名阿金,字俪笙,号鸣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故人称杨三。清朝同治、光绪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京剧丑角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代表作品:武戏能演《盗甲》《问探》等,文戏能演《借靴》《访鼠测字》《风筝误》等。所演《芦林》《惊丑》《扫秦》《相梁刺梁》《拾金》《打花鼓》《荡湖船》《思志诚》等,均堪称杰作。尤与曹春山合演《教歌》《拐儿》被誉为双绝;与朱莲芬合演《下山》《活捉三郎》,表演生动,功夫非凡,享誉一时。由于其艺术高超,名声远播,甲午战后,清廷签订卖国条约,在他病故后有“杨三已死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的说法,足见一斑。<br>注意:甲午战后,清廷签订卖国条约......<br> <div>联曰:<br></div>杨三已死无昆丑;<br>李二先生是汉奸。<br>一作苏丑,因杨三自幼入苏州科班学昆生,后改昆丑。<br>典源: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李二)受清廷“褫夺黄马褂处分,时京城演【水漫金山】一场,昆剧名丑杨三饰龟宰相,传令鳖将军为先锋,临机唱道:“如有退缩.定将黄马褂褫夺不贷!”。看官心领神会,全场喝彩。不久,杨三入狱病终,时人伤其亡,故有此联(挽之)。那末,撰联人为什么采用无情对来纪事呢?且听异史氏娓娓道来。<br> 需要“翻案”的是:杨三死于1894年(日期不详),光绪帝予李鸿章“褫去黄马褂”处分是在甲午战败(1894年7月25日)后,而《马关条约》签署时间是1895年4月17日。那末,甲午战败,最多是练兵无方,韬略不力,还不至于套上“卖国”的高帽子。这幅无情对所攻击理由是《马关条约》丧权辱国,直指李二“汉奸”行为,但,事实上,“褫去黄马褂”处分与《马关条约》签署时间并不能吻合,还真如张之洞名联所说“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了。 “丑联”创作时间确定为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之后。“杨粉”们出于义愤、怜悯,也出于爱国的愤怒,因为攻击心目中的汉奸李二,所以就有了“杨三已死;李二先生”的语句,而不惜推出已逝一年的杨三,将“丑联”入档,记录这与史实不符的事件。这“群众工作”做好了,就把李中堂拖出来“揪斗”!与其说它是“丑联”,倒不如说它是“奸联”,因为“杨粉”们以李二签署《马关条约》为罪证,强奸了真人真事!却把正宗的卖国清廷当权派慈禧给隐藏了。 正是:<br>净角出墙,杨非杏靥袍昆丑;<br>中堂入镜,李代桃僵领汉奸。<br>简注:<br>净角:京剧花脸,分大花脸、二花脸和武花脸。但,不是三花脸丑角,这里指混淆黑白。<br>出墙:这里指跨行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