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农场的胡萝卜开始收获了,胡萝卜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哪种学习方式也比不上在小农场的亲眼所见。怎样把胡萝卜从泥土里挖出来,更是孩子们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探究的大好时机。</p><p class="ql-block">孩子们陆续踏进萝卜地,他们在前期认知和探讨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挖掘工作,学习故事也由此上演。</p> <p class="ql-block">该收获的胡萝卜</p> <p class="ql-block">绿色依旧的萝卜缨</p> <p class="ql-block">挖掘中的学习从“用什么挖和怎么挖”开始。紫衣男决定徒手挖,他用右手绕着胡萝卜的身体呈圆形状一下下往外挖,每当贴近胡萝卜身体挖的时候,他都会愈加小心,生怕伤害到胡萝卜,慢慢地,圆坑变得越来越大,胡萝卜露出了半截身体,他想板着胡萝卜的身体直接拔下来,但没能成功,再次挖,再失败,旁边的伙伴为紫衣男加油助威。马甲男不知何时取来一把铁铲,加入挖掘行动,铁铲变成主角替代了柔弱的小手,挖掘似乎容易了许多,孩子们开始相互配合,一个负责挖,另一个负责拔。就在胡萝卜出土的那一刻,孩子们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胡萝卜握在手里帮他搓掉身上的泥土……</p> <p class="ql-block">手持铁铲挖胡萝卜的孩子们,在下铲、深挖、翻土、撬动的动作中,不断探究着方法,积累着经验。</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学习就悄然发生在如何徒手把土挖开、如何避让娇嫩的萝卜身体、如何加快胡萝卜的松动,如何借助工具的优势、同伴间如何配合等情景之中。此时的孩子是主动探究和主动建构经验的,是沉浸其中并享受其中的。此时的成人的任何语言指令和传授都将是多余的,成人需要做到的只是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足够的时间,还要知道探究行为没有对与错、优与劣,不需要统一答案和标准。</p> <p class="ql-block">挖掘后的学习从“寻找特别的胡萝卜”开始。孩子们把拔来的胡萝卜运到小农场东侧的空地上,开始清理工作。先去掉萝卜缨,扫净土,再往在盆里装上水,分组进行清洗。被水浸泡后的胡萝卜,顿时光鲜了起来,颜色愈发靓丽,形态纹理也更加清晰。看着孩子们有说有笑,投入而专注,我被祥和而愉悦的氛围所感染。突发灵感,我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找一找长相特别的胡萝卜”。</p> <p class="ql-block">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仿佛一下找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纷纷向我展示着他们惊喜的发现:
</p><p class="ql-block">“我的胡萝卜两条腿像裤子!”
</p><p class="ql-block">“我的三条腿像章鱼!”
</p><p class="ql-block">“我的像海马!”
</p><p class="ql-block">“我的像旋转滑梯!”</p><p class="ql-block">“我的像幽灵!”我定睛一看,一个头状的小萝卜,上面还有两个圆圆的突起排列在一起,还真那么回事。
</p><p class="ql-block">特别的造型加上孩子们奇特的想象,让我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我笑孩子们也在笑,他们笑得更加肆无忌惮……
</p><p class="ql-block">“我的像针”,一根锥形的胡萝卜圆嘟嘟的头上多出了一个凸起,酷似一个注射器。“打一针试试”孩子们开心地打起了预防针。
</p><p class="ql-block">小时老师也加入到寻找特别胡萝卜的有趣事情中,收获后的观察与学习继续中。</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活动都将是教师和孩子共同拥有的一场经历,孩子沉浸其中,教师也不可抽离在外,也应自觉沉浸其中,与孩子同频共振。随时思考着各种活动和资源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从专业视角挖掘其中的价值,并以孩子喜欢且接受的方式加以传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煮萝卜粥</p> <p class="ql-block">烤萝卜</p> <p class="ql-block">孩子置身于有着诸多未知的世界,不断学习与获取是他们固有的常态,自然状态下孩子的学习也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环境的刺激和教师的推动势必起着锦上添花的功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