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科学活动是一种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应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自主创造的过程。为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升教师对于科学领域核心经验的掌握以及科学探究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幼儿园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科学领域同课异构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中班组10名教师分为两个备课组,针对科学领域的《水不见了》、《风车》分别采用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构思,就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过程预设等方面对教材进行全面剖析,从主题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都做了充分的准备。</p> 观摩 共享 <p class="ql-block"> 宋玲老师的科学活动《风车》,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环节,在室内先以集中的形式表达,请幼儿表达自己对风车的见解,思考让风车转动的不同方法,如跑、吹、用手拨等方法并个别实践验证,在幼儿获悉了解几种方法之后,初步了解风车的作用,然后幼儿自主探索制作风车,最后进行室外活动,让幼儿拿着风车到操场游戏,让幼儿在玩风车的情境中感知风车的转动和风的大小以及跑的速度有关系,并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中幼儿充分的进行探索。</p> <p class="ql-block"> 王清老师的教学活动《风车》,活动开始出示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具风车,引导幼儿观察风车转动的原因,孩子们通过动作和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感知风速的大小。活动中幼儿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直观的了解了各种风车的功能以及荷兰风车的由来,加深了对风车的认识,提高了孩子们的认识水平。在自己组装风车环节,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活动目标的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的各个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在恰当的时机进行介入, 语言清晰易懂,能注重对个别幼儿指导,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整个活动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p> <p class="ql-block"> 潘虹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制定了适宜的活动目标,先是和幼儿聊一聊常见的玩具风车,知道风车的特点是转动,利用风能让风车转起来。接着,拓展幼儿的认知范围,简单介绍了风能发电机和荷兰风车这两种典型风车,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简单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使幼儿一听就懂。后面的操作环节,潘老师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风车材料,把部分材料制作成了半成品,使材料具有层次性,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幼儿较顺利地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风车,在风车转动起来时体验到科学实验成功的快乐。最后,潘老师请幼儿欣赏了两个短视频,分别用蜡烛和电池使风车转动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把问题抛给幼儿,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准备材料,期待下一次的探究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幼儿更加喜欢科学小实验,也初步感受到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在幼小的心灵埋下一颗爱科学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此次活动徐蓓老师从猜谜语开始,之后出示玩具风车,调动幼儿对风车的经验,幼儿乐意说一说她们见过的风车。基于幼儿自身的经验,徐蓓老师此时提供图片、视频拓展幼儿关于灌溉风车、风力发电机的结构和功能的经验,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风车的作用原理,不仅仅局限于风车的外观。
</p><p class="ql-block"> 徐蓓老师提供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材料的特性及作用,组装风车。在此环节中,幼儿在有了玩具风车经验的基础上,再来探索就容易得多。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组装完风车后,孩子们积极寻找让风车转起来的方法,比如吹气、跑步、用纸板对着风车扇风等,及时用绘画的形式表征寻找到的方法,能大胆和同伴分享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科学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对材料及实验的浓厚兴趣以及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朱虹老师抓住了孩子们在玩风车的过程中提出“用什么纸制作风车更好”这一问题生成活动。朱虹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朱虹老师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根据教学目标,张琼老师在执教《水不见了》的过程中,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p><p class="ql-block"> 张琼老师在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中,张琼老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活动中张琼老师也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李丹老师的教学活动《水不见了》,开头以变魔术的形式牢牢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纷纷睁大双眼,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住老师手里的魔术罐子,在好奇和惊讶中孩子们走进此次科学实验的探究中。在猜测和验证中幼儿轻松愉悦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知道了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能吸水以及各种吸水物品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语言节奏控制精准,能利用肢体语言“拉近”师幼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师幼亲密的教学环境下,孩子们轻松愉悦的记录着自己的每一项发现,孩子能会学,主动学,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激发每一位孩子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不但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索,还留有思考的时间,整个活动的过程清晰易懂,由简到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p> <p class="ql-block"> 祁海洋老师作为一名男幼师,逻辑思维和科学认知与女老师也是截然不同。操作材料的准备让大家印象深刻:吸水材料都是用塑封袋装好,同种材料的量都是一样,从这一点体验出科学的严谨性;透明一次性杯子的准备,是为了幼儿更好的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更便于纪录;注射器的使用更加体现了实验严谨性,并提前让幼儿熟悉,保证活动。记录表的准备也是十分的用心,没有运用文字而是采用图形表征的方式,非常适合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p><p class="ql-block"> 祁老师对课堂的热情感染孩子,将幼儿带入课堂中。每位教师都具有人格魅力,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他用自己性别的优势和多媒体的运用,大大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p><p class="ql-block"> 另外,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也会影响一节课的开展,但是祁老师就做的很好,不带有个人色彩避免因教师的原因影响幼儿。从目标的设计、材料的准备、幼儿参与度等,能够看出祁老师专业素养,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掌握,因为这样才能将课堂细节都处理好。</p> <p class="ql-block"> 李宝美老师的《水不见了》活动从第一个环节通过运用拟人的方法导入,调动幼儿听课的兴趣,利用幼儿绘画图片,介绍活动过程遵守规则。第二环节请孩子根据教师语言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探索水不见的疑惑,引导幼儿动脑想象,实验发现。第三环节请幼儿找一找活动室中吸水的物品,幼儿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和刚才的吸水实验,找到了花泥、毛线、布等农海资源材料,拓展了幼儿对于能吸水物品的经验。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物品的吸水性,并做记录,展现了幼儿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和表征、记录的良好实验习惯。</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李老师过程中很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李艾琳老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完全融入到魔术师的角色中,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的状态中,自觉的去寻找”水不见了"的原因,幼儿表现得很专注、很投入,而李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自始至终保证了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运用了情境设置的方法,用变魔术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李老师的活动中让幼儿收获成功的体验,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同时李老师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讲述法、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决的办法。</p> 共析 共研 <p class="ql-block"> 展示活动结束后,每一位执教的老师针对自己整个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了反思,参与观摩老师们也纷纷发表了听课感悟,对有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活动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p><p class="ql-block"> 小探究有大学问,孩子都是天然的科学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将会秉承教育初心和科学探究精神,为孩子们提供肥沃的科学“土壤”,期待着小科学家们早日破土而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