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父亲

春风大雅

<p class="ql-block">戏迷父亲</p><p class="ql-block">——纪念父亲诞辰84周年</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个晋剧爱好者,年轻时就迷上了晋剧。记得文革时期,除了电影,样板戏就是那个年代的主要文化活动,村里成立了戏班子(村里人叫“秧歌班”),父亲戏路比较宽,老生、花脸、丑角,正面、反面人物都演过。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在《红嫂》中饰演的男主人公和《十五贯》中饰演的娄阿鼠。</p><p class="ql-block">无论扮演何种角色,父亲都能认真把握角色形象,灵活表现人物性格,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这与他平时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除了虚心向别人请教、相互交流切磋戏艺外,更多地是挤时间多听多练,在只有广播的年代,他买了半导体收音机,有戏必听;有了电视后,有戏剧节目必看;有了录音机,他买了录音磁带来听;有了DVD,就买了碟片跟着唱。尤其到了六十岁以后,他更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练嗓唱戏,每天天不亮都要到田野里吼几嗓。</p><p class="ql-block">村里的戏班子解散后,他东奔西跑,将爱好晋剧的村民联系在一起,闲暇时间合练娱乐,并积极向村里建议,成立了威风锣鼓队,他担任队长和鼓手;2011年又成立了“好人缘”戏迷协会,使村里有着同样爱戏的村民有了平台。</p><p class="ql-block">2005年,父亲让我帮他在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栏目报个名,我告他说,人家这档节目主要是推新人,对老年戏迷不是很重视,劝他放弃。实际我是考虑到他年岁已高,上了电视演播室,如果比赛一旦失利心理承受不了怎办。但父亲背着我独自一人坐车到山西电视台报了名,表示一定要上上大戏台。后来也许是父亲没有能够通过初选,最终没有上成大戏台,这也成了父亲的一大遗憾,也是我的一大遗憾,为什么没有想点办法满足一下父亲的这个心愿呢。</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上成省里的大戏台,但后来上了阳泉电视台的大戏台。父亲以最大年龄参赛者参加了阳泉电视台举办的“森宇杯”戏迷大赛和2012年举办的“新天地”杯戏迷大赛,并都进了了初赛参加了复赛。在前者的颁奖典礼上,父亲应邀参加并表演了程咬金选段。还接受了阳泉电视台《111报道》节目组的采访,一度时期成为了阳泉的“知名人士”,成了开发区戏迷协会的骨干演员。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戏迷协会邀请他参加第二天的演出,结果他却突然离去,令协会深感惋惜,协会领导亲自上门吊唁并敬献了花圈。</p><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村里六月十五传统庙会之际,村里一改以往外请剧团演唱的传统习惯,组织村里的戏迷朋友,自编自演,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台晋剧晚会,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而这台晚会的总导演便是我父亲,他既是策划者,又是主演者,跑前忙后,乐此不疲,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如今,父亲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生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仿佛一直都在我们眼前萦绕,永远,永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