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草桥到大兴机场的地铁快线列车上</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大兴机场停机坪</p> <p class="ql-block">芷江机场也是怀化机场</p> <p class="ql-block">怀化芷江机场(Huaihua Zhijiang Airport,IATA:HJJ,ICAO:ZGCJ),简称“芷江机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东郊,东北距怀化市区31千米、西北距芷江站5千米,为4C级军民合用支线机场,机场的前身“芷江机场”被誉为“远东第二大战略机场”。</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芷江机场建成通航[1];2003年1月,怀化芷江机场正式开工;2005年12月19日,怀化芷江机场正式通航;2017年3月30日,怀化芷江机场跑道延长至2600米。</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2月,怀化芷江机场临时航站楼面积达2000平方米,民航站坪面积为27065平方米,设3个C类机位和1个B类机位;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可保障2020年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600吨的使用需求。</p><p class="ql-block">2020年,怀化芷江机场完成年旅客吞吐量38.6073万人次,同比下降36.3%,全国排名第143位;货邮吞吐量12.0吨,同比下降58.1%,全国排名第207位;飞机起降2.2278万架次,同比下降19.3%,全国排名第79位。</p> <p class="ql-block">芷江机场停机坪</p> <p class="ql-block">芷江镇,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地处芷江侗族自治县中部,东与岩桥镇相邻,南与晓坪乡接壤,西与木叶溪乡、竹坪铺乡2乡交界,北与五郎溪乡、牛牯坪乡毗邻,区域总面积260.1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芷江镇户籍人口为112779人。</p><p class="ql-block">民国时,现芷江镇境域属芷江县中心镇;1981年,城关镇更名芷江镇。2015年,麻缨塘乡、竹坪铺乡、艾头坪乡、芷江镇共3乡1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芷江镇。截至2020年6月,芷江镇下辖13个社区、4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前街社区。</p><p class="ql-block">截至2019年末,芷江镇有工业企业97个,其中规模以上2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4个。</p> <p class="ql-block">机场保留的抗战期间修机场时的石碾子</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县七里桥境内,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原物。</p> <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境内,面积4万多平方米。旧址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受降史料陈列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和援华飞虎队纪念馆等纪念性构筑物和辅助建筑。2005年11月,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之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建于1995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展出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八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陈列文物这珍贵,资料之齐全,内涵之独特,堪称国内“抗日历史博览馆”。</p> <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p><p class="ql-block">建于1946年2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坊上嵌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于右任、孙科、王东原、居正、王云五等军政要人的题词和《芷江受降坊记》206字铭文。坊上铭文的文采、对仗、用典有着耐人寻味的赏析价值。</p> <p class="ql-block">受降旧址</p><p class="ql-block">建于1938年,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原物。</p> <p class="ql-block">受降亭</p> <p class="ql-block">降书</p> <p class="ql-block">“芷江”取意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茝兮澧有兰”之“茝”和流经镇内的“水”之“江”而名之。</p> <p class="ql-block">此桥始建于明万历19年(公元1591年)。据说,当时有一法号宽云的老僧来到芷江城的舞水边,正遇上风高浪急天。宽云法师眼看着载满行人的船只被风浪掀翻,一船生灵瞬间即被洪流淹没。法师当即对佛发誓:化缘修桥,造福百姓。法师从此托钵苦行,风雨无阻,化缘两年,得善银1、5万两,粮食11万担。在宽云法师亲自督促下,历时两年,一座大桥如长龙横跨舞水。据说,当日大桥完工时,有人见法云大师刚踏上大桥,便风雨大作,法师乘龙飞升。于是,此桥便命名为龙津桥。</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芷江风雨龙津桥全长246.7米,桥宽12、2米,为中空式木结构廊桥。16个桥礅设计成舰形,全由巨大的四方形青石砌成。有石砌桥墩16座,桥上面建有房屋,中间走人,两边有店铺经商,桥西头建有一个小寺,叫长虹寺,桥中间建有一座八角凉亭,碧瓦朱栏,非常壮观。桥面除了两侧的长廊,还建有7座精美的桥楼,位于中部的主楼亭为八角攒顶式的五层桥亭,翘角飞檐,势欲凌空。桥两侧的桥廊檐有三层,桥楼亭檐有五层,上盖青蓝色琉璃瓦,瓦下配以白色瓦当,层层叠叠,高高低低,远观近看都宛如闪烁着青蓝色光泽的龙鳞。桥廊与桥楼亭结构和谐,错落有致,廊下有亭,亭下又有廊。整座廊桥看上去,翘角飞桅,层层叠叠,巍峨壮丽,气势恢宏。恍惚如海市蜃楼,几疑为仙楼琼阁。抚扶木栏,登上观赏亭,舞水两岸四面风光尽收眼底。墨山掩翠,河水拖蓝,犹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令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桥面上两侧的长廊共建成92个开间的店铺门面,走进廊桥,如入街市。而各店铺里阵列的,又多为文物古玩,笔墨纸矶等传统的“文房四宝”,亦或湖南芷江的名点小吃。这92间店铺的设计和装饰,与整座廊桥的风格十分和谐,用料十分讲究,全部为青蓝色琉璃瓦顶,并一律饰以金黄色兽头,是现代园林建筑风格与侗乡本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最佳体现。</p><p class="ql-block">最让人称奇的是,整座廊桥,如此浩大的工程,居然没有使用过一钉一铆。这些看上去琳琅满目、千奇百态、结构复杂的无数廊柱、木刻悬挂、枋、檩凳、雕花栏杆等等,斜穿直套,纵横交织,全以木榫衔接。更为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工程如此浩大而复杂,风格如此独特的仿古建筑的木工工艺施工,“主堂墨师”竟是两个乡间老木匠,一位名叫李秀清,一位名叫邹小龙,由这二人负责施工。整个工程完成后,上百工人在施工中,居然未伤一人,未损一物,据说连木榫头也没有浪费一个,这不能说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不能不相信有“天公造化”一说!如此精湛而高超的技艺,实在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大桥建成后,历经400多年,一直是湘西交通要冲,使得芷江成了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的繁华之地,龙津桥也被称为“三楚西南第一桥”。旧时,位于大湘西之南的芷江,地处“黔滇门户”,也是大湘西南的文化与经济发达的中心地带。于是,也就成了“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为了军事需要,把龙津桥桥面上的桥廊、桥亭、桥檐之类统统拆卸了,将一座精美绝伦的古廊桥,变成了无一附属设施的汽车桥梁,每天都有大量的军用物资从龙津桥上通过。日本人也知道了此桥是中国军队的军需物资运输必经之处,于是,龙津桥立即成了日本人要推毁的重要目标,不断出动战机来轰炸。据史载,最多的一次,日本人出动了27架飞机来对龙津桥轮番轰炸。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龙津桥居然一直巍然傲立于战火纷纷下,保障抗战军车顺利通行。人们便说:“龙津桥本身就是一条东方龙啊,岂能让鬼子的炮火摧毁“!这实在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舞水河两岸的骑楼</p> <p class="ql-block">河边饭馆</p> <p class="ql-block">民国政治学校、民国宪兵学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芷江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