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以其建筑传统和功能作为典型范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名胜古迹齐名,堪称中华文化传承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56个民族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居样式也丰富多彩,诞生在丛林中的土楼,同四合院、围龙屋、蒙古包、窑洞等民居一样,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造型,以鲜明的时代感给人以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小见过农民晾晒烟叶的烟楼,去新疆见过晾晒葡萄干的晾房,可这都是农产品加工用房。关注土楼是在中国邮政1986“中国民居”的邮票上,土楼代表福建民居出现。 </p> <p class="ql-block">土楼是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在丘陵低山间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起来粗陋却相对牢固,楼屋形状有圆有方,住起来安心、舒心、开心。</p> <p class="ql-block">修建土楼的客家人大多是来自中原的移民,出于族群安全,客家人采取了特殊的围屋式建筑,也是其特殊生存需求的写照。为适应环境,墙体封闭生土夯打,地基3米宽,墙体基础有2米左右高的鹅卵石,底层厚约1.5米,顶层不小于0.9米。墙体内往往加有木条、竹片等替代钢筋作用,即防洪防潮又防震防外力损毁。墙顶外檐还要挑出3米左右,以防雨水的冲刷。</p> <p class="ql-block">为防盗匪野兽侵袭,一、二层基本封闭不开窗口,三层开小窗,四层以上才开大窗。大门用料厚实又加包铁皮,插门和顶门木杠粗大;为防放火烧门而入,大门上方还加装了消防水箱;为防土匪围困,圆形或方形的围屋,内部均有充足的空间安置人员粮草,<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设有水井和牲畜圈,</span>外部则可以完全封闭成为碉堡。客家人就是这样在荒山野外,与天斗与地斗,防盗防匪防野兽,居安思危安居乐业,生存繁衍得以保障。</p> <p class="ql-block">在龙岩朋友的推荐下,我们选择了客家土楼精品,建于1912年的永定洪坑“振成楼”,俗称八卦楼。据说我国按八卦设计的建筑只有两处,北京天坛,另一个是永定的圆土楼。</p> <p class="ql-block">振成楼富丽堂皇设计精致,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的格局。外环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圈祖堂仿西式建筑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层则为卧室,内外三环208个房间,可供几十个家庭抱团取暖,土楼中间是大家共享的天井,也是宗族议事之地。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p> <p class="ql-block">一栋土楼走出60多位大学生、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栋土楼就是号称最精美的“土楼王子"--- 振成楼。从高处看,这座土圆楼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飞牒,从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周边不太知名的土楼数量众多,该土楼群原汁原味又清净,另有河流及大榕树,整体环境优美,从五凤楼到方楼到圆楼,将土楼的演变过程给予完美展示。</p> <p class="ql-block">从振成楼出来,左转就到了旁边的庆成楼,此楼建于1937年,是一座前三层后四层的正方形内通廊式土楼,建有著名的客家家训馆。</p> <p class="ql-block">看土楼除了大饱眼福外,就是被客家先人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精神所震撼,客家人为躲避战争的伤害,一次又一次向南迁徙,用自己的血脉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