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部办公厅于4月12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指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作业、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p> <p class="ql-block"> 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双减”政策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学教研方向,以研促教,11月13日开始,我校开展了以“双减之下作业管理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专项培训,探索“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提质增效之路。</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数学组就此次培训活动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两方面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1.《双减之下作业管理》培训心得交流</p><p class="ql-block"> 2.课后延时作业的设计的探讨</p> <p class="ql-block"> 首先,在主任刘兴鹏老师和组长刘亚梅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培训心得。</p> <p class="ql-block"> 刘兴鹏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他的观点:双减政策下我们应该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本身和课堂效率与质量上,也就是“向课堂每分钟要效率要质量”。</p><p class="ql-block"> 1、高质量的老师才有高质量的学生。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目标性、指向性、针对性、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其次要熟悉教材。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实践性。最后,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构建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帮的良好教学氛围!</p><p class="ql-block"> 2、研究学情,设计个性化作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3、改变策略,精选课堂习题。课后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分口头、思考,力求能开拓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力争做习主席所倡导的“四有”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亚梅老师分享到:无论政策如何改变,老师的主阵地不能改变。 减负的宗旨就是提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作为老师更应该抓住孩子年龄和身心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寓教于乐的课堂游戏,创编故事导入,还可以将有关联的生活实际中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将这些终生受用的品质让学生在这个基础学段慢慢养成,伴随他们成长。</p> <p class="ql-block"> 方立慧老师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认识,她分享到:受雷斌老师的启发,我们应该将知识结构化,结构图形化,做到温故而知新。将新旧知识点串联起来,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不是堆积。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曾金茹老师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练习是减负增效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教师要优化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p> <p class="ql-block"> 林晓波老师分享: 教师要有“提质控量”的作业设计概念,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落实作业“精心选题、精当布置、精细批改、精要讲评、精致管理”五个环节的工作,布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选择性。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赵成香老师认为:“双减”的核心是课堂转型、提质。作业设计科学、有效。</p> <p class="ql-block"> 张雪萍老师认为:“双减”政策下课程的推进,将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做到提质、增效、减负。十五小四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将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勇于为教育事业奋力攀登。</p> <p class="ql-block"> 李娜老师分享到:我应该积极学习,加强研讨,让“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实落实“减负增效”,助力我们四年级数学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刘涛涛老师认为:对于当前的“双减”工作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组的老师也继续会进行一系列有效探索。</p> <p class="ql-block"> 刘志磊老师分享到:我们应该做研究型的老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认识学生。不论教育如何改革都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p> <p class="ql-block"> 曹玲老师认为:双减的落实减数量不减质量,老师更应该做好主导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曹凡老师认为:</p><p class="ql-block"> 1.作业的减负,实质上就是提质。而要想提质就必须从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开始。</p><p class="ql-block"> 2.课堂教学是一门十分专业的技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少用PPT,多用板书。</p><p class="ql-block"> 3.作业设计要多样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因此应设计: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以及一些开放型的综合性作业。</p> <p class="ql-block"> 其次,四年级数学组就关于课后延时作业的设计展开了激烈的探讨。</p> <p class="ql-block"> 最终确定了作业设计的模版与备课方式。</p> <p class="ql-block"> 国家提出的双减政策,减的不是质量,而是数量。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各位老师受益良多,老师们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双减”政策下课程的推进,将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做到提质、增效、减负。我们将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让双减工作落地落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