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纳木错

谢宏毅

<p class="ql-block">到了西藏不可不去纳木错,这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4718米)咸水湖,也不仅因为它是藏族人尊为的神湖而被披上的神秘面纱,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太多的动人心魄的美,这种美让你见了就忘乎所以,以为身在天堂;这种美让你见了就刻骨铭心,终身难以忘怀;还因为在前往纳木错的路上,你就会领略雪域高原太多的神奇,一次领略回味无穷。正因为此,我们在到达拉萨后,来不及观光拉萨的市容,也顾不得休整疲惫的身心,便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赶往纳木错。</p><p class="ql-block">出了拉萨城不久,车子就在一处检查站停下登记。因为西藏的许多高海拔公路为了行车安全,实行限速,在公路上设置了许多检查站。车辆经过时,先停车登记,领取一张卡片,上面记载了车辆信息,其中的关键是通过该站和到达下一站的时间,到下一检查站时要交验,如果你提前到达,说明车速过快,那是要课以重罚的。对于我们这无异于是一大利好消息:我们本来就是一路慢行,而且还要经常停车以拍摄照片。 </p> <p class="ql-block">车子过了当雄县不久就到了那根拉垭口,这是鸟瞰纳木错的好去处。远处的纳木错在蓝天下显得那么湛蓝,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词来形容这种蓝色,只觉得一眼看到这蓝色的湖水,心里一下子也安宁下来。湖边的白色砾石滩,砾石滩过来是黄绿色的草甸和红色土地,这几种艳丽的色彩在这里竟然显得如此协调。虽然这里的海拔5190米,但是空气中的缺氧并未阻拦游客们的好心情,许多人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年轻人甚至跃起,在空中很酷地摆个POS。过了垭口就算是进入了纳木错景区,不过最美的核心景区是扎西半岛,过了垭口还需驱车半个多小时。 </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湖边公路往扎西半岛驱车而去,公路两旁的草地上随处可见成群的白羊悠闲地吃草,时而仰脖心满意足地“咩咩”了几声,当我拿出相机要拍照时,却被告知,随着这两年进入的游客多了,这里的藏胞就开始为“羊模特”和湖边的“牦牛模特”制定了出场费,把给羊群和牦牛拍照当成是一种经济来源。我只能远远地拍了几 张便收起相机。</p> <p class="ql-block">扎西半岛的制高点是湖边的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山包。司机告诉我们,那是俯瞰纳木错的最佳观景地,如果不惧高反的话应该登上,他会将车停在山下等候。我们三人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来到此地,都或多或少地适应了高海拔,岂能止步不前?</p> <p class="ql-block">进入扎西半岛,首先扑入眼帘的扎西半岛的标志-----位于一座小山包边上的迎宾石,有称为合掌石,或夫妻石,相传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这是两块溶蚀石,被尊为纳木错的门神。相传,纳木错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须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后方可朝拜纳木错,以保生意兴隆。所以这两块数十米高的巨石浑身披满经幡,哈达,周围布满一堆堆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我和小陈,老黄慢步登上巨石后的小山,名副其实的慢,基本是三两步一休息,在厦门家住六楼,经常是两三步并成一步慢跑上楼,然而在此处得服“高”,三两步一休息就气喘吁吁了。在我们前头的几个老外并不比我们好多少。当然为了掩饰自己的气喘吁吁,手上的相机是最好的道具,站下来休息时可以四处张望,拍下自己喜欢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到了山顶往下瞰,湖水从浅浅的蓝色慢慢变为淡淡的蓝色,再慢慢地转变为深深的宝石蓝色,一直到远方的深邃的墨蓝,让人仿佛置身于蓝色的世界。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峰犹如琼楼玉宇,那是念青唐古拉山。山湖相依,难怪当地藏胞流传说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恋人,唐古拉山用其一尘不染的雪水滋润着自己的妻子,妻子纳木错将点滴雪水汇聚,孕育无数生命。他们就这样,相伴千年</p> <p class="ql-block">山上悬崖边围起栏杆,竖起一根根支柱,从支柱到山下的合掌石上拉起一条条挂满经幡的绳索,从念青唐古拉山吹来的高原之风把经幡扬起,形成一个巨大经幡阵,置身其中,耳边呼啸的风声,经幡猎猎声交错,心底一片空灵,好像忘却了心中所有的烦恼,让你能静下心来欣赏眼前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在这震撼人心的经幡阵前,我们几个端起对方的相机互相为对方留下不可多得的纪念照(这样做的目的是省得回家后还要把对方的照片找出来拷给对方)。</p> <p class="ql-block">我不停地变换镜头角度,一次次按动相机快门,直到身边的几张存储卡弹尽粮绝,只好和小陈,老黄分手,缓步下山,回到车上补充“弹药”。</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边,藏族小孩兴致勃勃的打着台球。我从车上补充了备用的存储卡前往湖边,近距离亲近纳木错。</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我终于近距离的体验了纳木错那荡人心魄的美。在念青唐古拉山山风吹拂下,一排排白色的浪花从远处缓缓涌来,悄无声息的消失在白色的砾石滩上,众多游客簇拥在砾石滩上,等候着和白色的牦牛模特合影,我背着摄影包独自往半岛北端走去,以避开喧嚣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砾石滩往北漫步和在厦门环岛路海边沙滩散步的感觉大不相同,这里有远处的雪山,高原特有沁人心骨冰凉山风,没有涛声,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我不由停下来,半天没挪动一步。当我端起相机以一处玛尼堆为近景,把纳木错的湖水,和远处的雪山收入相机镜头后,从我的身后忽然出现一个藏胞,右手指着玛尼堆,然后张开五指跟我示意收费五元,我有点懵了,只好“入乡随俗”了,为使用“玛尼堆模特”付费。</p> <p class="ql-block">当我从半岛最北端的石灰溶岩处往回走时,我没沿着砾石滩,而是选了岛上另一条路,路旁是随处可见的转经筒,玛尼堆和一些转湖的一路磕着等身长头的藏胞,对这些藏胞,我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这种磕长头转湖的习俗不知始于何时,路上朝拜的人往往几人结伴,一人负责后勤,主要任务是推车,车上装着简单的生活用品和粮食.当然他们是到那个地方天黑就在那儿过夜了,有时吃的东西没有了,这些都无关紧要,有人会给予施舍的,他们之间的角色也是可以轮换的,反正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转神湖一圈。他们总是不辞艰辛,虔诚的重复着用身体丈量神湖的周长。这可能算是天底下最虔诚的宗教仪式了,不少藏族人转神湖一圈,为的只是一了朝圣的心愿,祈求神灵的保佑。撇开磕长头的佛教色彩,撇开远古人们对大自然的不了解和无奈,仅以磕长头者不畏艰险、执着虔诚、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总是令人钦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