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把握教育真谛,聚焦课堂提质攻坚 ——路南区小学语文、数学攻坚小组展示课活动

<p class="ql-block">  路南区小学教师攻坚小组自成立以来,经过三年半打磨,每位教师珍惜每次锻炼学习的机会,走在路南教育的最前沿。以“双减”背景下把握教育真谛,聚焦课堂提质攻坚为主题,11月17、18日上午在雷锋小学举行“语文、数学攻坚小组区级展示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孟静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孟老师依托知识树、将生长点、知识点、训练点、延伸点有机融为一体。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后得出“两端都栽”的规律。老师适时地追问“为什么”,层层深入,促使学生懂得了规律中蕴含的一一对应思想。当学生建立了“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后,又应用这个模型,解决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 “植树问题”。教师准确把握重难点,突破有方,思路清晰,方法得当,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p> 刘冰瑶老师执教《珍珠鸟》一课。教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思路巧妙,体现部编版教材特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精细地解读教材与文本,充分发掘训练要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关注学生的自学迁移与教师的深入引导,关注学生与情境,关注活动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真善美的人文情怀。教师亲切自然,和学生融入课堂,但在语音、语调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琢磨,练就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力。 王星晨老师讲授的是《比的基本性质》,上课伊始让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激起学生求知欲,顺势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大胆猜想——验证猜想——总结归纳——实际应用,整个过程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课上有梯度的习题、针对学生差异性布置有选择性的课后作业以及多元化的作业评价等设计都彰显着王老师备课时的独具匠心,做到了“减负增质”。 孟丹老师执教《好的故事》,在课堂上努力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力图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首先从写作年代切入梳理难懂的词语拉近文本与学生认知的距离,并学习巩固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其次以单元语文要素为主线,依托课后练习题展开语文活动,达到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总体来说效果比较理想。 <p class="ql-block">  讲课后,每位授课教师针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交流。</p> 老师们认真记录,收获很多 <p class="ql-block">  一群人,一条路,一颗心,向着阳光并肩同行!今天的活动会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进一步提升路南教育的品质,我们的课堂建设向着新高度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