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编:张余飞</p><p class="ql-block">编辑:金连广 韩清村 宋树金 齐玉良 韩希祥 黄绍红 黄绍博 郭庆云</p> 篇一:香坊乡党委、政府领导寄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色丰碑,光耀千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杨铁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香坊乡英烈模范学习! ---孟春雨</b></p> 篇二: 序 言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余飞</p><p class="ql-block">香坊乡各级领导、各界同仁、乡亲父老、青少年朋友们: </p><p class="ql-block">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到今天的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香坊乡这片土地上,热血男儿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雄辈出。作为土生土长的香坊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功绩和英名,将永载史册! </p><p class="ql-block"> 香坊乡英雄谱共有四个板块组成。分别为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四个板块,共收录英烈、模范32人,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1人,解放战争时期13人,抗美援朝时期13人,新中国建设时期 5人。 </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以韩赵村宋林友烈士为代表。他1941年入党,对党忠诚,信仰坚定,在非常时期,为八路军送粮送物,传递情报,为家乡人民的翻身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我香坊乡各村纷纷派出义务支前队伍,运送粮草,修桥、铺路、抬担架,军民一家亲,与解放军并肩作战。13位烈士,牺牲于建国前三大战役者居多。本板块以坨里村李怡卿烈士为代表,他1945年入党,生前是乡农会主席,为了当地人民利益,团结带领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六旅斗智斗勇。1946年,由于叛徒出卖,被还乡团、六旅坑杀于坨里村与东王村之间。 </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时期,香坊乡各村赴朝参战者甚多,小村三四人,大村七八人不等,大部分被编入20军58师172团,13位烈士的牺牲地,主要为1950年的长津湖战役和1951年的华川阻击战。尤其是长津湖战役,战斗异常惨烈,部队的后勤补给被美军掐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一没有制空权,二没有重武器装备,上面是敌机狂轰滥炸,下面是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无军粮充饥,穿单薄军装作战,很多战士冻掉了耳朵、手指和脚指,著名的“杨根思连”、“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韩汝为等13位志愿军烈士,牺牲在异国他乡。 </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建设时期,共收录5位烈士英模。以香坊村黄恩栋,北官村张振田和寇庄村寇贝元为代表。黄恩栋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战伤残,全身16处负伤,战时,被评为“一等功臣”、“钢铁战士”、“新长征突击手”。退伍后,转业安置在海兴县直单位工作,1993年左右听从国家安排,下岗自谋职业,他为了养家糊口,起早贪黑,自食其力,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给国家政府添任何麻烦。张振田、寇贝元为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也在当地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铺就了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用自己的精神和意志,筑起了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他们的精神血脉、红色基因,已成为我们香坊人民永远的精神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缅怀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让我们谨遵总书记教导,踏着烈士的光辉足迹,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烈的辉煌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p> 篇三:香坊乡英雄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宋林友(1907-1944)香坊乡韩赵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地下交通员,为八路军搜集、传送情报、运粮运物。1944年腊月廿九,被国民党反动派六旅特务杀害,年仅37岁,留下一女二子三个未成年子女,幼子宋木春仅出生5个多月,尚在襁褓之中。</p><p class="ql-block"> 二、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郭汝秀(1926-1948)香坊乡北王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于安徽萧县,年仅21岁。</p><p class="ql-block">张曰亭(1928-1948)香坊乡朱王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海防支队战士,1948年,牺牲于天津塘沽区红楼,年仅20岁。</p><p class="ql-block">马学西(1923-1948)香坊乡东马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七师二十一团机枪排代理排长,荣立特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948年,牺牲于山东省潍县,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韩景村(1906-1948)香坊乡大韩村人,淮海战役支前人员,因抢救伤员而牺牲。</p><p class="ql-block">王先臣(1920-1947)香坊乡北官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无棣县大队战士,1947年,牺牲于山东邹平,年仅27岁。</p><p class="ql-block">孟令森(1929-1946)香坊乡坨里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海防大队战士,1946年,牺牲于黄骅县王徐庄子,年仅17岁。</p><p class="ql-block">李怡卿(1906-1946)香坊乡坨里村人,1945年入党,乡农会主席,1946年,被还乡团叛徒、六旅,坑杀于东王、坨里之间,年仅40岁。</p><p class="ql-block">齐振山(1926-1948)香坊乡坨里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三野八纵政治部战士,1948年,牺牲于淮海战役,年仅22岁。</p><p class="ql-block">姜万峰(1929-1948)香坊乡坨里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海防支队二营八连副班长,1948年,牺牲于天津东沽,年仅19岁。</p><p class="ql-block">齐玉柯(1927-1948)香坊乡坨里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三野八纵政治部战士,1948年,牺牲于淮海战役,年仅21岁。</p><p class="ql-block">李玉佩(1926-1949)香坊乡坨里村人,李怡卿烈士之子,1947年参加革命,四野六纵十八师五四团战士,1949年,牺牲于辽宁省锦西,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孙维波(1926-1948)香坊乡杨程村人,二十八师八十二团政治处战士,1948年,牺牲于淮海战役,年仅22岁。</p><p class="ql-block">李世泉(1925-1949)香坊乡杨程村人,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九团二营班长,1949年4月,牺牲于渡江战役,年仅24岁。</p><p class="ql-block"> 三、抗美援朝时期:</p><p class="ql-block">邢召领(1925-1950)香坊乡北王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班长,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邢福林(1921-1950)香坊乡北王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班长,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9岁。</p><p class="ql-block">王宝贞(1926-1950)香坊乡朱王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班长,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5岁。</p><p class="ql-block">张宝堂(1925-1951)香坊乡郭庄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1年,牺牲于朝鲜华川阻击战,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寇希臣(1927-1950)香坊乡寇庄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炮一营班长,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韩维房(1925-1951)香坊乡大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1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韩汝为(1930-1950)香坊乡大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三连(杨根思连)战士,1950年,牺牲于朝鲜下碣隅里,年仅20岁。</p><p class="ql-block">宋兆圈(1931-1950)香坊乡大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19岁。</p><p class="ql-block">韩金池(1925-1951)香坊乡大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1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韩风文(1929-1950)香坊乡小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1岁。</p><p class="ql-block">李连轩(1928-1950)香坊乡小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2岁。</p><p class="ql-block">韩要田(1928-1951)香坊乡小韩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二十军五八师一七二团战士,1951年,牺牲于朝鲜华川阻击战,年仅23岁。</p><p class="ql-block">黄士信(1925-1950)香坊乡边庄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0年,牺牲于朝鲜,年仅25岁。 </p><p class="ql-block">四、新中国建设时期:</p><p class="ql-block">李福星(1930-1956)香坊乡坨里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28军36师2营五连少尉排长,参加淮海战役时,肺部受伤,未愈。南下驻守南京市,后因病情加重,病故于华东军区医院,墓址南京市雨花台,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黄恩栋(1959-2010)香坊乡香坊村人,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广州军区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因战伤残,全身16处负伤。退伍转业到地方后,于1993年左右下岗。下岗后,起早贪黑,自食其力,虽生活困难,从未向政府和组织提出要求。</p><p class="ql-block">张振田(1965-1997)香坊乡北官村村民,1997年8月,邻居家突发火灾,为抢救邻居财产,奋不顾身,多次出入火场,在烈火中不幸触电,献出了生命。1998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追授张振田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寇贝元(1986-2004)香坊乡寇庄村人,朱王中学学生,为救落水同学,不幸牺牲,年仅18岁。2004年1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追授寇贝元同学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李长兴(1996-2015)香坊乡边庄村人,天津港消防支队第五大队消防员,因滨海新区火灾爆炸事故牺牲,年仅19岁。</p> 篇四: 红色记忆 篇五: 烈士典型事迹 烈士典型事迹 一 <p class="ql-block">英雄壮烈事 百年有余声——记牺牲在除夕前夜的宋林友烈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金连广执笔,宋树金等家人口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香坊乡韩赵村地下党员宋林友同志,在年关的腊月二十九日夜晚,被顽六旅特务枪杀于村北。他的壮烈牺牲震惊了小山区的干部群众。事情已经过去70多年了,英雄的光荣事迹仍然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流传,他的革命精神已经成为家乡的宝贵财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烈士的有关情况,到韩赵村进行了采访,烈士的侄子宋木魁、侄孙宋树金,村干部韩铭仓、韩林潭 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1933年出生的宋木魁老人身体硬朗、思路清晰、言语爽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漳卫新河(原为九河之一的鬲津河)沿岸的韩赵村,原名赵家庄,原隶属于山东省无棣县小山区(辛集区)。1965年海兴建县后,为区别于张会亭乡的赵庄,因韩姓居多,故更名韩赵村。韩赵村是传统的农业村,自古以来村民民风刚健、尚武好勇,从明朝开始就习练武术,村东村西各有一座拳坊,分别习练黑虎拳和功力拳。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有“二人台”式的土炮四座,分别安在围子墙的四角炮台上,快枪(新式步枪)和土枪有四、五十杆。为防海盗、土匪,村里建立了巡逻队,白天黑夜轮流值班,一有情况,锣鼓一响,村民迅速集合,声势浩大,外来的土匪武装、日伪军队从来没有攻进过。有几句顺口溜,相当能说明情况。“过了赵家庄,一路平趟”,“过了五堤头(指现在辛集镇的赵、孙、巩、苑四个堤头村和与赵堤头合并的王堤头村),吃喝全都有”。意思是说赵家庄和五堤头不好惹,拿下他们就一切好办了。宋林友1907年出生在这片热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成长为有责任心、正义感、家国观念重的热血男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侵占无棣后,相继在附近的埕口、贾庄安设据点,张子良的顽六旅1941年和1943年底分两次在魏庄安据点,日伪顽势力经常“扫荡”,横征暴敛,抢粮抓夫,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治下民众不堪其苦。宋林友和村中的青年们日夜盼望加入抗日队伍,救出深处水深火热之中的父老乡亲。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于1938年9月27日到达冀鲁边区,他团结友军,建党立政,痛击敌顽,边区抗战形势极大改观。1938年冬,共产党员杨志成、王子清等在孙良志村成立无棣县小山区(第四区)抗日民主政府,小山区当时范围:西起苏基,东至渤海湾,北至东西侯庄,南至鬲津河(漳卫新河)两岸。1940年2月,无棣县委除奸团成员张晨光(无棣县北高村人)到达四区,与杨志成建立中共无棣县第四区工作委员会,7月工委改为区委,区党政机关建立,区中队、各救会、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等相继建立。1942年5月后,张又俊(海兴县曹庄子村人)和范长寿相继接任小山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在与日伪顽势力血与火的艰苦斗争中,小山区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并巩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山区政府民政助理李怀彦(无棣县北李家寨村人)、区长范长寿先后来大韩、小韩、韩赵村一带开展工作,动员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粮出粮”,参加抗战工作。1941年,宋林友通过李怀彦介绍,投身革命,成为八路军地下交通员,并于当年加入地下党组织,成为韩赵村第一位共产党员。在他的带动下,韩赵村这个当时只有三四百人的小村子就有十五六个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宋林友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他和四弟宋林祥(宋木魁的父亲)都是第一批入的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加革命工作后,在党的领导下,宋林友如鱼得水,全身心投入抗日救国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情报,为冀鲁边领导机关所在地的王文、山后、曹庄子传送情报,收集物资并运粮运物,为部队和根据地地方机关提供给养。可以说,当时从事这项工作危险极大、风险极高。抗日军民把各地区分为根据地、游击区、敌占区。就当时整个小山区来说,确实是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群众基础好,人民武装力量较强,共产党的抗日活动公开或半公开进行。而具体到鬲津河沿岸各村庄来说,敌人势力相当猖獗,1944年以前日伪势力最盛,顽军次之,共产党实力最弱,而且顽军与日军订立了互不侵犯的条约,共同对付共产党,因此这个地方介于敌占区和游击区之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4年春夏之后,日伪军龟缩到县城,顽军控制了这一带,各村暗探耳目众多,形势对八路军共产党极为不利。共产党只能在地下隐蔽活动。据宋木魁回忆,三伯父和父亲等地下党员与上级都是单线联系,他们经常分头摸黑到村东的一处黑屋子去开会,进屋后漆黑一片,人到齐后,靠声音进行会议议程。散会后,再分散回家。有两个人由于惊吓过度,后来脱党。宋林友、宋林祥兄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始终是党的忠诚战士,毫无保留的为党工作。特别是宋林友工作尤其突出,传送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运送了大量八路军急需的粮食等物资,为部队打胜仗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无棣县委书记张晨光和小山区委书记张又俊的多次表扬。宋林友和区长范长寿,还有入党介绍人李怀彦相当熟稔,建立了同志加兄弟的感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林友频繁到四区北部的小山、曹庄子、山后一带活动,引起了敌人的警觉,一双黑手已经对准了他。1944下半年海兴一带进入反攻阶段,到年底的时候,海兴境内的大部分日伪顽据点已经被八路军拔除或迫退。日伪军准备撤退,但张子良的顽六旅还想做最后一搏。凶恶的敌人不断派出特务,对八路军抗日军民开展严酷的暗杀活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4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是公历的1945年2月11日,上午他和兄弟们给父母兄弟们各家都贴上鲜红的春联,准备过年。中午时分,他牵着毛驴,驮着从农户中敛起来的半口袋绿豆和一袋刚从石磨上磨的面粉,送到冀鲁边区粮食总站曹庄子,交付完毕后,往家赶。在路上,他合计着,听县区领导们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已经捱过最困难的时期,老百姓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欢欢喜喜过个年,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冬天天短,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当宋林友牵着毛驴走进自己家天井的时候,跑出四个早已隐蔽多时的特务,他们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是宋林友”,“就是你了!”他们一哄而上,把宋林友捆了起来。当时,在宋林友家串门的宋林生认出两人,一个是现在辛集镇赵堤头村的赵清章,一个是现在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后呈子村的李华清,他们都是顽六旅特务,赵清章是他们的头子。当晚,四名特务将宋林友带到村北并枪杀于路边。宋林友同志牺牲时,年仅37岁,留下一女二子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其中幼子宋木春仅有五个多月,尚在襁褓之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宋木魁讲,伯父牺牲当晚,赵堤头村的一名抗日义士也被顽六旅杀害,这是有计划的谋杀!张子良的顽六旅已经民心丧尽,老百姓都在传一首民谣:“张子良,活阎王,手下恶鬼一大帮,狗屁人事都不干,专门祸国把民秧”,无棣(包括海兴东部南部)人民深受其害。敌人的凶残吓不倒人民,只是在加剧人民的仇恨和自己灭亡的脚步。 </p><p class="ql-block"> 宋林友同志牺牲后,韩赵村宋化峦到小山根据地送信,各级领导听后无不震惊落泪,为失去了这样的好战友,中华民族失去了这样的好儿女而难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三日,部队及区政府领导王子清、李怀彦同志来到韩赵村,对宋林友同志的家人亲属进行慰问,并在村南门外组织全村及邻村村民为宋林友同志举行追悼会,李怀彦同志宣布宋林友为革命烈士。后来,范长寿在回忆录中提到了宋林友同志,心情无比沉痛和惋惜,说他死在了胜利前夕,令人痛心!烈士的事迹和英名将和松柏一样万古长青,像日月一样永远辉映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9月17日,八路军渤海军区大部队攻克无棣城。1947年1月,人民军队扫清“还乡团”势力,我县境内共产党开始公开活动,率先成为解放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宋林友烈士的夙愿变为现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烈士牺牲后,其妻子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党委政府和亲人们帮助渡过难关。在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不给党委政府增加负担,烈士的妻子丁园娥带着三个子女到东北投亲,迁往吉林省梅河口市曙光乡曙光村居住至今,烈士墓也建在那里。宋木魁自豪的说,我们继承伯父和父亲的遗志,红心向党,追求进步,他说,光我这一大家子就有6人是共产党员,自己,儿子儿媳、女儿,还有孙子孙媳。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兴家国、后继有人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赵村村干部韩铭仓、韩林潭、韩建华商量着,准备在宋林友烈士牺牲地建一个衣冠冢和陵园,供人们凭吊,并申报上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家乡人民永远传颂着宋林友同志的光辉事迹,他在人民心中树立了无比高大的丰碑,历史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宋林友同志永垂不朽!</p> 烈士典型事迹 二 <p class="ql-block">父子皆忠烈 英名耀千秋---记坨里村李怡卿父子 </p><p class="ql-block">撰稿:齐玉良</p><p class="ql-block"> 为传承红色的记忆、坚定红色信仰,缅怀烈士的功绩,让我们踏着烈士的足迹,共同走进李怡卿烈士的故乡---坨里村。</p><p class="ql-block"> 坨里村位于漳卫新河北岸,东邻抛庄、西邻东王庄,北邻一望不到边际的湿地、坨里村是香坊乡最大的村庄。坨里村,在解放战争时期,七位英烈壮烈殉国,他们是:李怡卿、孟令森、姜万峰、齐振山、齐玉科、李玉佩、李福星。下面,以李怡卿烈士为代表,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 李怡卿,生于1906年,香坊乡坨里村人,革命烈士,1946年8月5日他去韩赵村开会,因叛徒告密被杀害,牺牲时年仅40岁,生前是乡农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无棣县埕口区一带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解放较早的地区,先实行了土改,推行减租减息政策,人民群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参军支前,并出现了大参军的热潮。孟令森、姜万峰、齐振山、齐玉科、李玉佩、李福星等人就是这个时期,在李怡卿的支持下,走进革命队伍中来的。</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农会成立。李怡卿早期受革命的影响,耳濡目染中国共产党领导穷苦大众翻身解放,积极向党领导的组织靠拢,在群众当中积极宣传党的政策、革命思想,发动群众把青壮年组织起来。在全乡成立了第一个农会,建立起了民兵组织。</p><p class="ql-block"> 营救五位解放军伤员。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中国人民投降,这时解放区的天蓝又蓝,解放区的人民喜洋洋。好景不长,正当全国人民享受胜利喜悦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想摘革命的果实。一时间,解放区的天,阴云密布,中国人民再次卷入了战争的阴霾之中。此时,当地的反动武装,还乡团、六旅、高帽队又卷土重来,进行反共倒算。他们明目张胆的搞破坏,并进行暗杀活动。1946年3月6日,上级从前线送来5位伤员,安置在了李怡卿家中养伤。临走时,送伤员的领导,特意给李怡卿留下一篮子手榴弹,以防不测。后来,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当天夜里还乡团来了,房上的、门窗外的,他们砸门的砸门,砸窗的砸窗,也不知来了多少人,不停地往屋里开枪。这时,李怡卿非常从容镇定,他首先把伤员安顿好,嘱咐他们不要动,然后,他将一颗颗手榴弹,拉开拉环,通过缝隙塞到门窗外,片刻,手榴弹炸响,一时间,还乡团不敢入内,但毕竟手榴弹是有数的,手榴弹只剩下一颗了,这时李怡卿急中生智,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扔进了院内的水缸里,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还乡团误以为李怡卿还有炮,又没敢上前。正在紧要的关头,外面传来了民兵的喊杀声,还乡团狼狈逃窜。5位伤员得救了,李怡卿总算长舒了一口气。</p><p class="ql-block"> 英勇就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1946年8月5日,是李怡卿的被难日。这一天,李怡卿去乡里开会,接受新的任务。由于叛徒告密,以史家庄宋启文和二官村吴松仁为首的还乡团十几人,在东王村和坨里村两村之间路上设伏,并挖了一个大坑。当李怡卿开完会,走到还乡团设伏的地点时,他们对李怡卿进行了秘密抓捕。李怡卿被捕后,丧心病狂的还乡团,把他头朝下放进坑里活埋了。当民兵和群众闻讯赶来,还乡团早已不见踪影,李怡卿已英勇就义。大家见此景,无不义愤填膺,痛心疾首。</p><p class="ql-block"> 次日,由区领导主持,为李怡卿召开了追悼大会,追认李怡卿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李怡卿烈士牺牲后,留下了两个儿子,6个女儿。长子李玉佩,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牺牲于辽宁省锦西,年仅23岁。次子李福厚曾担任过坨里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6个女儿相继出嫁都过着平淡的生活。李怡卿一家,两位烈士,可谓父子皆忠烈,英名耀千秋。</p> 烈士典型事迹 三 <p class="ql-block">英雄卫家国 壮气励后昆——记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牺牲的韩汝为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人:韩清村 韩希祥 金连广</p><p class="ql-block"> 韩汝为,出生于1930年,大韩村人,革命烈士。1950年1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牺牲于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生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战士,所在连队即著名的英雄连队杨根思连。</p><p class="ql-block"> 海兴县境内革命历史光荣悠久,共产党的活动开展较早。抗日战争时期,今海兴东部一带有三年时间曾是冀鲁边区领导机关驻地,被称为冀鲁边区的“小延安”,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与日寇及日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较早地区。党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推行减租减息政策,获得解放的群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参军支前,出现了大拥参热潮。</p><p class="ql-block"> 韩汝为生长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为人忠厚明义,父母勤俭持家,言传身教,后随本村乡贤学习知识,1948年12月,参加解放军。那时大韩村一带属渤海区,入伍后所发的军属(光荣)证由家人较好地保存至今,为渤海区行政公署印发,有无棣县政府印章。</p><p class="ql-block"> 当时,父母日渐年迈,儿子出生只有八个月,三个胞弟中最大的只有十三岁,自己和妻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但是他耳濡目染中国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深受响应党的号召参加解放军、听从党的指挥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热情所感召,积极要求参军入伍,他的想法也得到家人的支持。这一时期,仅大韩一村参军入伍的就达23人,足见解放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爱戴之深。刚入伍之际,部队在无棣县柳堡集训尚未远行,父母和妻子带着儿子前去看望,亲人言语之间尽是殷殷嘱托与不舍,之后,历枪林弹雨,转战各地,有时在休整时寄回家书和照片,但直至在朝鲜牺牲亲人都未能再次见面。</p><p class="ql-block"> 新兵入伍集训完毕随部队南下,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中的一员,作战英勇顽强,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上海后部队担任上海警卫任务,之后在江浙沪一带训练,准备解放台湾。</p><p class="ql-block"> 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于1950年10月在山东集结进行短暂整训,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自做入朝作战动员,之后随20军从兖州登车出发开赴东北。前线军情十万火急,亟需部队跟进增援,火车刚到沈阳没有停车就直接开赴中朝边界。尽管连防寒服装都来不及换发,穿着薄冬装,大部分人没有棉鞋棉帽,只是带大檐帽,穿胶鞋,但部队斗志昂扬,于11月7日开始,由辑安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p><p class="ql-block"> 朝鲜东线战场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作为先头部队,接到的任务是迅速到达集结地长津湖下碣隅里。1950年,朝鲜北部迎来百年不遇的严冬。10月底,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11月,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四处全是白雪覆地。部队白天黑夜都在野外,深受寒风肆虐之苦。所在连队发动大家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与部分北方战士一起提出了一些御寒的土办法并为连队指挥员所采纳,大家用玉米苞垫鞋包脚,把枯草塞进棉衣和罩衣之间,休息时,挖去积雪,垒砌半截高的雪墙,收集树叶铺在地上,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御寒,尽管所在连队战士不同程度受到冻伤,但直到战斗打响,所在连队并未因严寒天气出现非战斗减员。</p><p class="ql-block"> 在山区踏雪前进,部队补给十分困难,加之严格的隐蔽行军,夜行晓宿,还不能生火做饭,只能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即便如此,也根本不够支撑到达目的地,土豆乃至草根、树皮、玉米秸瓤等都被用来果腹。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踏着赢尺的积雪,凭着钢铁意志,部队坚韧不拔向前开进,翻越朝鲜北部狼林山脉,抵达战斗发起位置下碣隅里。</p><p class="ql-block"> 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最南端,位置极其重要,是北上救援和南下退守的必经之地,美军陆战第一师指挥部设在这里。11月27日夜,漫山遍野的军号声和呐喊声响起,20军、27军发起总攻。</p><p class="ql-block"> 在下碣隅里战斗中,志愿军对美军发起猛烈进攻,战士们前仆后继,奋勇冲杀,给敌人以巨大杀伤,美军被不断压缩,防线一度被突破,战事激烈胶着,同时,由于武器装备与美军差距悬殊,且美军在阵地前布设了地雷,志愿军伤亡较大。战斗进行中,172团按照上级命令进攻并占领下碣隅里东山,3连替换下损失较重的兄弟连队,驻守东山主峰1071高地的侧翼小高岭及其与主峰的结合部阵地,扼守公路,切断美军退路,以对敌实施歼灭。美军进攻东山,小高岭及其与1071高地的结合部阵地首当其冲。美军炮火把白雪皑皑的山头炸成焦土,飞机轰炸、投掷凝固汽油弹,阵地上一片火海,并集中兵力强攻。3连战士先后击退了敌人的8次进攻,连长杨根思更是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敌军死伤甚巨,整个3连也付出重大伤亡。到12月6日,58师激战近十天,奉命全部撤出下碣隅里,向南转移,前往黄草岭一线继续阻击美军。</p><p class="ql-block"> 下碣隅里之战,韩汝为壮烈牺牲。英雄用血肉之躯,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p><p class="ql-block"> 此战,美陆战一师遭受重创,沿公路向南败退。经过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打到三八线附近,取得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韩汝为烈士和所有为国捐躯的先辈们,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可钦可敬,征尘未洗,即投入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钢铁的战斗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热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可歌可泣,其英雄事迹值得后世的我们永远铭记、永远崇敬!这种精神也必将成为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在得知烈士牺牲的消息后,亲人悲痛万分,曾去信询问烈士牺牲及安葬情况,172团政治处也曾回信慰问。党和政府及时为烈士亲属落实了抚恤政策。青山处处埋忠骨,为缅怀先烈、寄托哀思,激励后人,国家在沈阳修建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朝鲜也在长津湖畔修建了长津湖志愿军烈士陵园,安葬的是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之战牺牲的烈士。</p><p class="ql-block"> 烈士妻子曹氏,香坊村人,节烈坚强,继承烈士遗志,孝敬公婆、善待胞弟,含辛茹苦抚育幼子长大成人,子孝媳贤,孙子女绕膝,安享晚年,2001年10月去世,年76岁。大韩村党支部、村委会为韩汝为烈士和妻子在墓前立碑纪念。英灵有知,应能含笑九泉。</p> <p class="ql-block">大韩庄村人红色革命史</p><p class="ql-block">撰稿:韩清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原大地,大韩村人挖土壕、筑城墙、制土炮、购快枪、创建拳坊、训练青年人习武,抵御倭寇入侵,保护人民安全。曾经向现在的山东贾庄日本鬼子炮楼打了几炮,扬我大韩村人志气,震慑倭寇的嚣张气焰,大快人心!其间村人深切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p><p class="ql-block"> 村民韩茂轩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党员。后介绍妇女积极分子韩淑文入党,革命的火种在大韩村人心中播撒。在骨干党员的引导下,全村人团结一心,高帽队、还乡团、六旅都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转为国内革命战争。为了全中国的解放,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村民踊跃报名参军,呈现出了一派“大参军”的景象:父母送子、妻送夫上前线。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 韩喜村,甲级一等残废军人,参加过三大战役;韩景村牺牲在支前的战场上;宋兆圈、韩金池、韩汝为、宋衍臣、刘凤城、韩汝场、韩汝登、韩胜村、韩木村、韩维义、韩维房(劳模的大儿子)、韩维峰(劳模的二儿子)、宋衍房、韩金田、韩金新、韩金利、韩金昌、韩月义、宋玉新、宋衍卫、宋玉文、韩维村,为了中国的解放,他们都参加过数次大型战役,在战斗中英勇冲锋向前,为大韩村人增了光,添了彩,村人不会忘记他们的。</p><p class="ql-block"> 1948年,为了巩固好打下的胜利果实,党组织南下干部建立地方政府。韩木村、韩胜村、韩维义义无反顾,服从组织安排。韩维义前往上海开展工作;韩胜村先在温州,后又转往东北开展工作;韩木村前往浙江温州开展地方工作。当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韩木村从一个通讯员做起,对工作认真,办事果敢,后荣任温州市副市长一职,直至退休。闲暇之余,他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故乡,在70多岁时,几次回故乡大韩村省亲,自掏钱慰问贫苦户、资助家乡小学建设、为村集体献计献策,直至87岁病逝,遵照老人生前遗愿,遗产15万元全部上缴党费。</p><p class="ql-block"> 1950年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我大韩庄烈士宋兆圈、韩金池、韩汝为、韩维房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韩金尧在朝鲜战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韩维村冻掉了所有脚趾,被评为甲级残废军人;宋玉贵被评为甲级残废军人;韩汝寅获得“团神枪手”荣誉称号,并获得师部颁发七次奖励;宋衍臣、韩汝恒、韩东村、张义岗抗美援朝胜利后,卸甲归田。</p><p class="ql-block"> 纵观大韩庄革命史,我村英才辈出、人才济济、以身报国,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为大韩村争得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红色血脉之传承</p> <p class="ql-block"> 本人黄绍红,性别:男,民族:汉族,1975年3月21日出生于沧州市海兴县香坊乡坨里村,文化程度:大专。2013年9月参加工作。201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海兴县香坊乡坨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亲黄景山87岁,是一名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离休干部。曾经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大伯父曾参加过五大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解放南京、抗美援朝)等多次战役,我的兄弟四人也是退伍军人。</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亲经常跟我讲一些红色革命故事,特别是我父亲当时经历过的一些战役让我深受感触。听父亲说,在济南集训的时候,美国鬼子策动联合国安理会强行通过八十四决议,并纠集了十几个国家组织了所谓的联会国军,于五零年七月份,陆海空三军从仁川登陆,大举进攻朝鲜,占领了全境,并派飞机轰炸了我国东北安东和青岛等地。炸毁了鸭绿江大桥。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机立断,发表最新指示,唇亡齿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打败美帝国主义国野心狼!父亲听后心潮澎湃,坚决报名,成为光荣的志愿军中的一员,他于五一年1-2月份到达朝鲜战场,番号是3687部队,个人代号376号《番号603621,指挥通讯员》独立团团长朱光元。因当时父亲年龄小,安排在侦查排任侦查员,第一次战斗就是上甘岭,战斗异常惨烈。团长命令我父亲送信,骑着战马,在路上遇敌机轰炸,快马加鞭,敌机不依不挠,尾随轰炸,最后急中生智骑着战马奔进树林,敌机失去目标才免遭一劫,不幸在路上又遭遇敌人追击,就这样,远的用枪打,近的用刀砍,一路拼杀,好不容易才把信送到司令部,圆满完成上级交代任务。由于父亲奋勇杀敌,战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并且火线入党。战斗结束后,他很幸运的见到了朝鲜领袖金日成和志愿军总指挥彭大将军。当时,年少的父亲见到首长,感到激动不已。后来,由于敌人不甘心失败,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敌特频繁骚扰,疯狂反扑,但是,他们在同仇敌忾的中朝人民部队面前,屡屡失败。父亲还常常和我们说起,他当年执行大榆洞通讯任务的故事,为保证通讯正常,父亲在山上架天线,浑身被汗水湿透,彭司令员恰巧路过,和父亲一起照相留念,当听闻大榆洞正是毛岸英同志牺牲的地方,父亲对大榆洞的方向凝望了许久……</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倍加感受到党的伟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自2013年9月担任坨里村委会主任,2016年1开始担任坨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担任村干部以来,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做到为民排忧、为民解难、为民服务,扶民致富。</p><p class="ql-block"> 未来的日子里,我要继续传承和发扬父辈的红色精神,初心不忘,使命在肩,扎根桑梓,为民办事,作为最基层的村干部,我感到无上光荣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4日</p> 英模典型事迹 四 <p class="ql-block">记“一等功臣”、“钢铁战士”、“新长征突击手”黄恩栋</p><p class="ql-block">撰稿:黄绍博</p> <p class="ql-block"> 我叫黄绍博,河北海兴县香坊村人,我父亲黄恩栋,是广州军区炮一师26团战士,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因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被广州军区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被共青团中央评为“新长征突击手”。</p>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黄恩栋81年退伍之后,安排在海兴县卫生局工作,辗转几个单位后,由于单位合并,大概在93年下岗,下岗后我父亲上交了单位安排在县城的房屋,回到老家农村——海兴县香坊乡香坊村务农。</p><p class="ql-block"> 父亲黄恩栋当兵的事迹,以及退伍之后分配到单位,再到下岗的过程,因为我是90后,年龄小,并不是很清楚。我父亲从来不和我提及他以前的事,但从我孩童记事以来,对父亲的印象非常深刻,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父亲很少出门,天天大门紧闭,闷在家里。虽然那时候我小,但也知道为什么,他上过战场,后分配到县城工作,到后来下岗他耻于见人。</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和我说过的一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好汉子都能屈能伸,何况我还不是好汉”。现在我才知道这一句话包含了多少心酸和无奈,但他从来没有对国家、对组织抱怨过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整天闷在家里,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我母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全家的生活开销,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都是母亲一人承担,但是,对我父亲没有半点怨言。</p><p class="ql-block"> 对于母亲的辛苦,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那以后他和我母亲出去做搬运工,装沙子、卸石头。怕庄里乡亲看见难为情,一般都是天不明就出去,天黑了看不清人了,他才回来。每天都是早上醒来我看不见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看不见他们,每天的早出晚归,累死累活也没能改变家庭的生活困难。</p> <p class="ql-block">黄恩栋在部队当放映员</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父亲卖面条,烙大饼。烙大饼的时候父母凌晨俩点就起身干活,只是为了能赶上餐馆里吃早餐的时间,然后再东奔西跑的给各个饭店里送饼,一直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家。就是这样累,只要有时间我母亲还会抽出身来去码头卸石头,在那个不足4平米的烙饼小店里一年四季如是,没有休息,一干就是5年,也是在这几年里,父亲开始抽起了烟。</p> <p class="ql-block"> 直到2003年我父亲已年近半百,因为身上16处负伤,两条胳膊不一样长〔不仔细看,看不出来,伸直以后就能看出一支胳膊短〕遇到阴天浑身疼痛。加上这些年起早贪黑,劳累过度身患多种疾病,体力活他做不了了,就在村上开了个小卖部,村里的老少爷们,老乡亲们知道我父亲出生入死为国战斗过,非常照顾他的生意。这个时候日子虽然过的拘谨,但还说得过去。</p> <p class="ql-block"> 2000年以后,各地参战老兵上访,要求落实政策。这时,经常有人来动员我父亲去上访,也有战友来找我父亲一块去上访,但是,我父亲都是以家里忙,身体不好婉言拒绝了。我母亲问过父亲,为啥不去上访,父亲的回答令我十分崇敬:“我是二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如果去上访,影响很坏,要是被外国反华组织或者国内敌对势力拿去宣传,会给国家抹黑、给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再说下岗是国家政策的原因,我本人也有自身的因素,虽然下岗没有工资了,国家还给我发残疾军人抚恤金,我是绝对不去上访的。” </p><p class="ql-block"> 我那英雄的父亲,宁愿过着艰苦的生活,也不去给政府添麻烦,当年他出生入死、英勇战斗捍卫祖国尊严,现在他吃苦受罪、忍辱负重捍卫自己最后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中以后每年暑假,都会外出打短工,贴补家用。2010年中考完刚放暑假,这天我父亲在家里找出了他和我爷爷年轻时写的毛笔字,由于从小受父亲影响我也爱好下棋、写毛笔字,他讲着毛笔字应该如何如何写,我津津有味的听着,之后俩人还说了好多好多……</p><p class="ql-block">我上初中以后,父亲有好多事都会和我说,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他即便知道该怎么办,也会让我说说我的看法,现在才知道那是在教我。</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爷俩人交谈完,然后从家里在回小卖部的路上,我跟在父亲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影,忽然发现他没我高了,小时候记得经常搂着父亲的腿撒娇,再走上前去仔细看看,父亲的两鬓已经斑白,脸上也长出了好多皱纹,以前真没注意这些,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发现父亲真的老了,我没有说话,只是有种莫名的心酸。</p><p class="ql-block"> 冥冥中好像父亲在向我交代后事,那天的事记忆特别清晰,就像和昨天一样。万万没想到那天和父亲的相见竟是永别。第二天我就去虾池喂虾打工了,期间通过一次电话,说我中考成绩出来了,考的不好,父亲问我还想不想上学,想上学的话就把学费给我交上。</p> <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天在我打工的地方,接到家人的电话说我父亲出了车祸,人已经不行了。我急急忙忙赶回去,见到的是父亲冰冷的遗体,我父亲就这样匆匆的走了,他这一辈子从来没向命运低过头,身为黄恩栋的儿子,我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 那是2010年5月24日,我父亲出门办事,在回家的路上被卡车撞倒,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终年52岁。这对我的家庭直接带来了天塌之祸,家庭的重担、经济的负担都落在我母亲一人肩上,由于我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好多账本看不懂,我再没去上学,在家帮着母亲一起打理小卖部。</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过了两年,母亲能自己打理小卖部的时候我就进化工厂上班了。我走以后就剩下母亲一人在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不光看着小卖部,也种了好多地,还骑着三轮走街串巷的卖鸡蛋,每天忙到半夜才休息。</p> <p class="ql-block">母亲李石华遗像</p><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一人在家,吃饭更是没有规律,什么时候饿了就随便吃两口,只有我回家的时候才会做一大桌我喜欢吃的菜,每次我休班回家因为路上车辆多,我母亲都会跑出好远站在道口等着我回来。</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我母亲劳累过度,一病不起,经医院检查后确诊肺癌晚期,那时我尚未结婚,看着母亲的病情一天天恶化,我只能提前结婚,让母亲在有生之年能看见我成家,这也是她老人家的心愿。就这样一边给母亲治病,一边操办自己的婚事,医院、家里两头跑着。我于2017年3月11结婚,婚后我母亲的病情更加严重,看着母亲在病床上疼的翻来覆去,我的心里就像捅了个大窟窿,心如刀绞撕心裂肺,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从确诊连续治疗了3个月,花了巨额医药费,还是无力回天,2017年4月我母亲因肺癌去世,终年58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好想念他们,想报答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他们却早已在九泉之下,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情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每天太阳照样会东升西落,生活还要继续,现在的我已经为人之父,今后的日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p> <p class="ql-block">读老区史,忆英雄事 作者:郭庆云</p><p class="ql-block"> 打开《海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我被里面的许多人和事感动者,震撼着。原来,在海兴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蕴藏着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前辈和先烈们把足迹留在了海兴,热血洒在了海兴,英名留在了海兴,使海兴在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就曾有萧华、高树勋将军等在这里浴血奋战。杨静远、黄骅、陆成道将军等把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党的好干部王俊峰、刘宝田等都牺牲在了抗击日伪的第一线。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海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主力部队的行动,表现出了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军民联手拔掉魏家庄张子良伪六旅据点被传为佳话,在当地久传不衰,被永久载入史册。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海兴人民更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共出动民工43750人次,担架5000余副,大车2166辆,牲口驮子1000余架……行程辗转五省上百余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香坊乡郭庄村在1946年“大拥参”运动中,先后有张宝庆、张玉环等15人参军,因解放战争期间支前有功,被评为“一等支前模范村”,1947年4月29日《渤海日报》予以招道。</p><p class="ql-block"> 当美帝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县热血军人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旗帜,秉持国际主义义务,毅然奔赴朝鲜,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并最终打败侵略者。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在朝鲜牺牲的烈士就有七十多人。香坊乡郭庄村小几百人的小村庄就有张亦顺、张风琴、徐宝堂、张宝堂四人赴朝参战,其中张宝堂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的大地上……</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纪未的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县无数热血青年踊跃参军,亲历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黄恩栋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等功臣,钢铁战士”的荣誉称号。为家乡人民赢得了荣誉。</p><p class="ql-block"> 在和平建设年代,海兴县英雄人物也层出不穷。张振田,一个普通的农民,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奋不顾身冲入火海,不幸壮烈牺牲,被授予“农民烈士”的光荣称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中写道:“张振田同志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壮烈牺牲,特授予革命烈士,以资褒扬。”</p><p class="ql-block">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海兴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必将依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p> <p class="ql-block">《英雄赞歌》</p><p class="ql-block">烽烟滚滚唱英雄</p><p class="ql-block">四面青山侧耳听</p><p class="ql-block">晴天响雷敲金鼓</p><p class="ql-block">大海扬波作和声</p><p class="ql-block">人民战士驱虎豹</p><p class="ql-block">舍生忘死保和平</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战旗美如画?</p><p class="ql-block">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大地春常在?</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生命开鲜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