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后的宝玉

王辉

<p class="ql-block">  这天早晨,比宝钗起来的更早的是林黛玉。她站在园子里,目光投向怡红院。宝玉挨打之后,最心疼最伤心的是谁?是林妹妹。她心疼的眼睛都哭得桃儿一样,偷偷坐在宝玉身边抽抽噎噎,模样儿好不可怜!</p><p class="ql-block"> 本想在宝玉身边多待一会儿,不曾想又听到凤姐儿从前面进来了,黛玉吓得急忙起身,欲从后门儿赶快消失,怕的是凤姐儿拿她的两个眼睛取笑。那呆宝玉还不明就里,拉住不让她走,黛玉急的直跺脚,说你个傻子,赶快放开我吧,不然来不及了。这跺脚撒娇的林妹妹可比那只会含羞低头抚弄衣带的宝姐姐更要动人十分。宝玉哪里还敢造次,放开手让她走了。黛玉人虽走了,可是心一直还留在宝玉那里。“诉衷肠,送旧帕,写情诗(思)”之后,宝玉就成为黛玉活下去唯一的精神支柱了。</p><p class="ql-block"> 薛宝钗留在贾府是主动为之,目的性很强,而林黛玉是因为父母双亡,不得已寄人篱下,是人生的一种被动选择。林黛玉和贾宝玉是日久生情,发乎自然,木石前盟乃是上天注定。因而她对宝玉的关注不止于某一个点,而是喜怒哀乐,时时刻刻。</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早晨她起个大早,本想去怡红院探望宝玉,可碍于时间太早又怕别人说闲话,所以又不好意思去,就独立于花阴之下,千思万绪,柔肠百转。一夜无眠的她身形更瘦削更惹人怜惜了!</p><p class="ql-block"> 站在那里观望的黛玉也有些疑惑:这一大早,一起又一起的人都去看宝玉了,怎么还不见凤姐儿露面呢?按说她应该是来得最勤最早的主儿。或者说就算是应个景,来讨老太太、太太的好儿,她也该过来了。黛玉正在那里思忖着,不大会儿就看到贾母,王夫人等在凤姐儿的陪同下,一个规格最高的探访团进了怡红院。这热闹的场景刺激了身世可怜的林黛玉,她忽然觉得自己才是不幸中的不幸之人,何曾有过这么多人真心牵挂过自己的冷暖?</p> <p class="ql-block">  宝玉被打的消息传出来后,该来探望的一定会来探望,不该来的保不齐也会来,你比如说那傅家的两个中年女仆,就奉命来探望贾府的公子。她们的探望当然不仅仅是探望,还有她们的打算,不过她们的打算有些不合乎实际了:那傅家的小姐都二十三岁了,还在待价而沽,宝玉才多大啊!不管傅家和贾府走动的多么频繁,多么殷勤,估计希望都不大,可是傅家知道,即便是没希望,也不会放弃贾家这个能量很大的政治资源,这就是世故人情。</p><p class="ql-block"> 谁应该来,果然就来了;谁应该来,还没有来,袭人也都在记着,这人情账,是要汇报给王夫人的。林黛玉这个早晨看到最后一波进入大观园的是薛家母女,她心里更难过了!果然,紫鹃来催她回去吃药,遭她无来由地抢白了一顿,女孩子往往是很情绪化的,这也不难理解。</p> <p class="ql-block">  站了半天的黛玉,累的撑不住了,就只好回潇湘馆了。潇湘馆里冷冷清清,迎接黛玉的是那个巧嘴儿的鹦鹉。黛玉素日所吟诵的《葬花词》末尾的那几句,鹦鹉听得遍数多了,它竟然也会吟诵了,而且语气也模仿的逼真无二,真是难为了这善解人意的小东西了!然而在此时此刻,鹦鹉学舌的那几句,只能是徒增悲切,让黛玉姑娘更加心碎!黛玉怜其乖巧,令人把鹦鹉移到自己常坐的窗前,继续教它读诗,聊以打发孤独寂寞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怡红院里,却是热热闹闹。凤姐儿在哪里,哪里就会欢声笑语。薛家母女到了之后,屋子里更热闹了。</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在写这一段文字的时候,用了一个回环交代的笔法:补叙了宝钗在早起后去母亲家,在路上遇到黛玉,并不理睬黛玉的奚落挖苦,一心记挂着母亲。在母亲那里,哥哥薛蟠又是作揖,又是说了一大堆赔不是的话,母女二人才放过薛蟠,相携来到怡红院。应该是凤姐儿提前就给薛姨妈说了一块儿去;纵使是没有提前打招呼,宝钗的丫头得了信儿,也会告诉她们母女二人,她们母女二人也是不会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的。如若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母女俩一大早就一块来怡红院,那更可怕。</p><p class="ql-block"> 怡红院里,凤姐儿问正在养伤的宝玉想吃点儿什么。宝玉说想吃莲叶羹。凤姐儿说东西倒不稀罕,就是做起来麻烦,要用一整套模具。叫人找了半天终于找到那套做羹汤的模具。连薛姨妈也说模具做的新奇,没有见过。可以想见那套模具的罕见,也说明了像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在饮食上是何等的讲究。这就是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只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才能增加故事情节的真实感。曹雪芹的父辈祖辈在江宁织造任上,家里极为繁华的时候,这样精致的饮食器具应该是有的。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到了八十回以后,类似这样的细节就很少了,甚至说没有了,难怪有人怀疑后四十回书不是曹雪芹所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