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简后娘娘庙,内供奉简后娘娘、水尾娘娘、金浦夫人和冼太夫人,是三龙家乡唯一一座清一色的女神庙。坐北朝南的女神庙,位于南渡江下游的龙塘镇玉祖村,即原龙塘糖厂旧址,地名叫三桥桥头。</p> <p class="ql-block"> 西东走势的山脉,犹如一条蜿蜒曲折起伏的龙,在三桥桥头处扬起高昂的头,俯视着南渡江。坐在龙头之上的女神庙,丰釆三百多公里长的南渡江源源不断送来的瑞气,博纳发源于龙泉镇大连水库流经韦公田洋而下的三桥沟灵气。庙前七八十米处的水面,是三桥沟之水注入南渡江的水口,而在约两百多米外的沙坡,是江水千万年冲涮堆积形成的沙丘,因为这个沙丘渐渐伸长增大,人们就称之为补坡,天造地设的补坡犹如大地伸出的一只手,拦住了江水和三桥沟交汇的明堂而不致于泄气,形成了风水上的贵局。</p> <p class="ql-block"> 明朝年间,一位渔妇经常在南渡江拉网捕鱼,有一天,渔妇第一次收网,只捞到一段木头,渔妇把木头弃下水里,挪了个位置拉网,再次起网又捞到那段木头,渔妇气乎乎的又将之弃进水里,又挪了个离此远些的位置,继续撒网,第三次起网,依然只是捞到那段木头。渔妇恼火地对那段木头说,你若有灵,就保佑我捕捉三担鱼,我供你为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渔妇果然捕到了三担鱼,村民风趣地对渔妇说,你摊上麻烦了,看你怎么盖个庙。渔妇不敢食言,请人把那段木头雕刻成了个神婆像,在桥头找了个位置,用乱石垒成一个低矮的石屋,请神婆入住,早晚供奉。从此,渔妇去捕鱼,都收获甚丰,村民知道后,也来上香参拜,有求必应。过了不久,村民们合力给神婆盖了一间小瓦房,又请道士给神婆取了个神名,奉赐为简后娘娘,因为简单的来历,换得以后的繁华,就称之为简后。此后,各种灵异之事接蹱而至,村民们先后又奉请了水尾娘娘、金浦夫人和冼太夫人入庙并祀。</p> <p class="ql-block"> 日本鬼子侵琼后,在三桥桥头处修建了一座炮楼,因为靠近女神庙,村民不敢来上香,就将庙宇迁入村里。解放后,拆了炮楼建糖厂,二十多年前,糖厂停产拆除后,村民才得以将庙宇迁入现址。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没有国家的稳定繁荣,就沒有人民的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美景,在家乡的女神庙里应有尽有。岳阳楼只有春和景明,而琼岛南渡江畔的女神庙拥有四季景明,春夏秋冬,江水湛蓝,青青的江岸,鹭鸟翔飞,渔家灯火,万亩田洋生机盎然,亭湖风光,垫湖福地,蛇桥漫步,瓦窑烟火,金色稻浪,千亩荷塘,是您骑驴漫步游览和摄影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出江面七、八米的女神</p><p class="ql-block">庙前庭,凭栏远眺,极目碧蓝,遇到雨天,头顶阳光明媚,远处乌云蔽江面,乌云朦胧雨纷纷,待须臾,乌云飘至雨亦来,南渡江顿消失在茫茫的雨里。待乌云散,雨骤停,蔚蓝的天空艳阳又普照,滔滔江水、青翠欲滴的两岸又出现在眼前。雨后黄昏近,渔舟穿梭江里,只为撒网忙。 </p> <p class="ql-block"> 家乡短暂的冬天,四季很少有夜雨,有月亮的晚上特别多,月下在女神庙附近的江边散步,经常会遇到垂钩的钓翁,偶尔也会看到悠哉游戈的扁舟。宁静的夜里,沉在江里的一轮明月美仑美奂,好想学猴子捞月的样子,把明月捞上来搂在怀里,带进梦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秋夜,女神庙是拜月的最佳场所,清一色的女神,纯阴的月,纯阴的江水,在庙前备上香案,献上水果、月饼,祭拜月娘,在江边的榕树枝梢上挂一条祈福幡,让流浪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妙哉善哉。</p> <p class="ql-block"> 登上家乡的女神庙,别忘了让手机播放一曲《水墨兰亭》,美景和柔美的乐曲,足以抚平一颗受伤的心灵,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如临仙境。</p><p class="ql-block"> 水墨禅心</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初冬</p>